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2010-09-20 08:05闫怀亮
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初中英语农村

闫怀亮

英语教学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仁人志士、专家学者等一直就没有间断过对适合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教学途径的探索。应该说也有不少可供借鉴的方法和手段,但终究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速成法。在此,我从自身从事15年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切身体验来谈谈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较为普遍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

从学生层面上看,基础差,这应当是共识,我所工作的地方应该说在我国是条件比较好的,但小学阶段英语课几乎也没有。学生入初中后要从26个字母学起,英语知识和学习习惯都要从头培养,需时较多;其次是条件差,学生自身受农村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始一段时间的学习兴趣较浓,随着英语学习难度的逐渐增加,热情渐失,特别对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很是反感,小组活动也不积极且依赖性大,虽反复鼓励,但收效甚微。学生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情有独钟。听的训练几乎为零,如果说有,也只能是45分钟课堂上老师的点滴口语。

从学生家长层面上看,农村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认识普遍不足。对孩子在家庭中的引导也极为有限,甚至有些是负面的。上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学生家长中流行,还有一些认为考上的是少数,认识几个字也就罢了,诸如此类的种种思潮对学生的学习很不利,尤其英语,因为生活中离用英语太遥远了,英语对广大农村孩子来说就好比高档消费品,用上的是少数,大多学生学了一辈子也用不着。

从学校和教师的层面上看,教师自身基本素质差异也很大,学生在升级过程中教师更替就缺乏有效的衔接。同时,英语教学任务与现实课时有较大不符,素质教育下一周课时只有4课时共180分钟。请计算一下,一个学期或者说一个学年有多少个周?多少个课时?而每册英语多少个单元?具体任务目标是什么?农村学生的现实,能完成好吗?再就是学与考的脱节。现阶段,考试分数仍然是衡量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最为根本的标尺,其他衡量仅是衬托,不拉差距。分数是根本就没人有魄力在仅有的几节英语课上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因为教师的晋级的各种证件的获得,考试成绩是最大的后盾,而职称工资是天上地下的差别,有几位老师真的去搞合作?真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只是一味地不顾一切地畸形地抓自己的学科。这难道不是很错误很荒唐吗?

怎么办?面对这些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冷静思考客观分析,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首先要从好的方面去想问题,比如学生没有基础也不尽是坏事,从基础抓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事半功倍,当然付出辛劳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学生有基础但很多知识都是不准确的,比如发音,也许不如不会好,纠正改变错误知识倒不如重新学起更容易些。

再就是学生家长的思想认识,主要还是沟通,特别是要利用家长会,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同时,向他们客观反映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和思想表现,共同研究培养方案。家校联手,鼓励、关心、引导为主,批评为辅,努力争取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最后一点是学校、教师方面的问题。我认为还是应当加强教师间的多交流、多探讨。课堂上教师应当用心组织一些有效的对话或表演等小组合作性的活动,有条件的可以有规律地定时开办兴趣小组或英语角,多方式、多途径创造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环境和机会。另外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有意识有步骤地对教学中的某些环节进行创新探索并逐步过渡到课堂的全面创新,应当有这个愿望和行动,努力提高个人教学素养。着眼未来,以求长效。至于评价机制非一位普通老师能解决的了得,在此不便多言。

总之,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积极应对,设法求解,才是可取之道,此外别无他法。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初中英语农村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北京市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