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三阶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2010-09-20 08:05徐仁平
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语言

徐仁平

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的主战场是课堂。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是老师们潜心研究并力争达到的理想境界。三个阶段,即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三个过程:课始、课中、课末。要对这三个阶段进行整体构思,科学把握,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课始力求引人入胜。

新课伊始,一般包括复习铺垫,导入新课两个部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开头的成功与否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教与学。在这一阶段中,老师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知识上、能力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1)铺垫要有度。

新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老师要抓住新旧知识连接点,“铺”在关键上,“垫”在要害处。要掌握好内容的多少,科学地分配时间,不能主次颠倒,面面俱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乃恰到好处。例如,牛津英语8B第五单元Integrated skills(P87)中,有个知识点so that,上课后,我问学生“Can you translate this sentence: I got up early this morning in order to catch the early bus.”“Yes, we can.”学生齐声把它译成了汉语。“Very good, thank you.”我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并强调了in order to的作用。这样就为学习so that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2)导入要有力。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老师引导得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形成。因教学内容不同,老师思维方法不一,所以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也是异彩纷呈。本人常采取的方法有:温故导入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易于操作、简便自然,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简笔画导入法。利用简笔画导入新课,既直观、形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猜测导入法。在导入阶段用猜测导入新语言内容,不仅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而且使语言输入直接进入加工。游戏导入法。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深受学生的欢迎。轻松、自由的气氛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并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竞赛导入法。利用竞赛导入新课,既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另外,实物导入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实物导入新知,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同时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固记住。总之,设计课堂导入,贵在灵活自如,不拘一格。注重课堂导入艺术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视野,对提高英语教学成绩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中力求扎实有效。

课的中间,一般包括新授与练习两个部分,这是一节课的主体阶段。良好的开端,只是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决定成败与否的关键是课中“主体工程”建设。把握好课中,一定要明确初中阶段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要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在进一步提高说、写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对话和阅读,现分别阐述如下:

对话课的新授部分一般包括三个板块。

(1)介绍。在这个步骤里,我常常采取的是不让学生打开书,自己力求用规范的英语并配上挂图或简笔画,慢慢地把对话内容讲述出来。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对话的大意,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听力。接下来让学生把书打开,放对话的领读带,以便正音。

(2)讲授。在这个步骤里,我经常采取的是情景讲授,也就是说把知识点融入句子当中,让学生在评议环境中理解并掌握知识,让知识点的讲解活起来,不乏味,不枯燥。这也符合语言的教学规律。

(3)操练。讲授新的知识之后,就进行操练,是对话课的关键。操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老师对操练的形式、内容、难度事先就有周密的安排。在这里老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指挥者。整个对话的内容,在全班、横排、竖排、男组、女组或个别学生的反复操练下,完全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教学任务也就圆满地完成了。

阅读课教学多采取“三步法”,即初读、精读和运用。旨在通过课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初读。就是让学生了解阅读目的。阅读目的由老师宣布,它一般是针对一篇文章或其中某段的理解而提出的。一般一个,至多不超过两个,但其形式是多样的。

(2)精读。精读教学主要包括对文章广度和深度的理解,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及对语言点的分析等。加强对文章广度、深度的理解的途径较多。一般采取提问式,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去设置问题,以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阅读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是为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是为掌握语言知识。我们使用的这套牛津教材语言表达规范,语言现象再现率高。因此,对语言知识的讲解不必太复杂化,没有太多的必要去拓开、扩展、加深和补充。这两步对阅读理解的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从文章内容入手,后者从语言规则入手,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两个步骤的顺序。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好,可先从文章的理解入手。反之,可以从语言知识入手。

框架理论的创立者Carrel研究认为,训练学生分析文章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学生回忆文章的内容,进一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本人认为,在课文教学的精读过程中,很有必要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用提纲式呈现,使文章整体内容再现。这样做,避免了课文教学太慢太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

(3)运用。学以致用,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把所学内容变为自己的东西,并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运用的形式可分口头、笔头两种。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列的提纲口述课文,老师可先示范表演,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借鉴。另外,还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变化人称进行叙述;或者分成小组扮演其中人物。笔头练习建立在口头练习基础上,可根据课文填词、听写,或写成小短文。这两种练习不一定完全按照文章的顺序进行,老师可提供一些线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由学生对所学文章重新组织成文。“三步法”是课文教学的一种尝试,但不只是培养阅读能力,同样有利于培养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精读过程是师生用英语相互交流的过程,而口述、对话、表演等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无疑是有益的,学生表达的好又为写埋下了伏笔,也就是为更高层次的交际——写作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三、课末力求余味无穷。

写文章讲究设计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思的结尾,形象地称作“豹尾”。教学也要注意课末的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始,加上扎实有效的课中,使整个教学过程已接近尾声。如何能使其锦上添花,就要看课末的设计艺术。课末,不单要对一堂课回顾总结,画龙点睛,还要给学生留有余味,把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至课后,直至课外。

在课堂结束前,笔者常用师生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总结,给一节课划上“句号”,又添上“省略号”。“句号”由学生划。“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这堂课,我学会了……”,学生自由发言,你说、我说、他说。课末课堂气氛再次变得活跃。“省略号”由老师添。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后,老师可用学生期待研究的问题激励学生继续学习,使学生感到“学无止境”;也可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继续求知的愿望。For example, 牛津英语9A第五单元:After learning first class. I give students a question to think about. If you are an actor or actress, what will be the result?并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在下节阅读课中同样能遇到。这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课后也能主动预习新课,乐此不疲。课末设计的余味无穷,直接推动学生继续求知的心理动机。通过总结,要让学生上完一节课后有两点心理收获:一是今天这堂课,我又学到了新知识;二是我还有不会的,还要继续努力学习。高扬起再学习的风帆。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把握三个阶段教学时域,安排组织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呈现出“我想学”——“我会学”——“我要继续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语言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