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距要靠“四化”拉平

2010-10-19 07:38何冬妮
浙江经济 2010年21期
关键词:四化同质化均等化

文/何冬妮

(作者为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迫切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康的城市化”、城乡发展权利和制度环境的平等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与同质化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公平发展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内容。客观地说,这些年政府下了很大力气缓解城乡差距,但城乡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在发展能力上的差距不是在缩小,反而在扩大。如何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适应当前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在“十二五”时期推进“四化”:

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名义收入差距为3.3倍,但是加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达到6倍左右,城乡实际收入差距中公共服务的因素占到了40%左右。如果能在“十二五”时期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用5-10年时间逐步拉平供给水平和标准,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将大大缩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拉平城乡居民在发展能力上的差距。

二是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农村人口由劳动生产效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城市中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非农业部门转移,这是城市化在经济方面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劳动效率的提高客观上缩小了差距,在基数上减少了贫穷人口。据调查,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收入的90%以上寄回农村,这是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河南作为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目前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经占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但是也要看到,在二元体制结构下,城市对农村存在汲取的一面,尤其是在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时期,行政主导的城市化开始出现不健康的症状,摇摆在城乡之间的农民工问题开始凸显。未来5-10年,城市化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就有1300万人口进城,如果政策引导得当的话,城市的产业、财政等各个方面就能在推进健康的城市化上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推进城乡发展权利和制度环境的平等化。城乡居民发展差距,更根本的体现了城乡居民在权利上的不平等。一是城乡居民享有的财产权利不平等。比如,农民依法确权的经营性土地、宅基地与城市经营性土地、城镇居民住宅的权利并不平等,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财产性收益仍然很少,有数据显示,2009年农民出让土地获得的补偿还远远不到政府土地收入的10%。一些地方“土地换社保”、“土地换住房”的做法,实质上是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二是城乡居民的劳动力产权不平等。这一点在农民工身上最为显著,农民入城后并没有平等就业权,大部分农民工没有签订过正式劳动合同。三是城乡居民社会、政治权利不平等。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农民的利益表达权、诉求权、知情权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四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与同质化。从欧美发达国家经验看,在城市化趋于饱和、人们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背景下,如果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同质化作为基础性前提,一部分人会选择回到生态人文环境较好的农村生活,到了这个阶段,城与乡的发展差距趋于消失。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我国人均GDP已在3700美元左右,预计“十二五”时期人均GDP可向6000美元迈进,像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很有可能突破1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些地区是有能力在城乡基础设施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同质化,从而为城市一部分人口回到农村创造环境的。这里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是一部分人选择在城郊社区居住、在市区工作,以发达的城际交通网络为连结;二是城市化进程中以金融为重点的服务业逐步占据城市中心,工业呈现外移倾向,一部分人在地处农村的产业园区工作生活,逐步在周边形成、带动农村社区发展;三是在农村社区工作生活。比如,农村的医疗条件和基础设施如果大大改善,农村社区养老机构兴起,就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猜你喜欢
四化同质化均等化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怎样看待农产品电商的同质化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同质化叙述中的价值重构——从韩剧《太阳的后裔》说开去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