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竞赛新规则下竞技太极拳技术发展研究

2010-11-30 07:16周惠新刘险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套路太极拳演练

周惠新,刘险峰

(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体育科学系,湖南 娄底 417001;2.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武术竞赛新规则下竞技太极拳技术发展研究

周惠新1,刘险峰2

(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体育科学系,湖南 娄底 417001;2.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2007年武术竞赛新规则影响下竞技太极拳套路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竞技太极拳技术在新规则引导下的发展趋势,并就其现存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规则;竞技太极拳; 技术

在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竞技太极拳始终是竞技武术的主要竞赛项目之一,随着武术竞赛规则、裁判法的不断更新及竞技武术的竞赛体制不断完善,竞技太极拳的运动技术及竞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1]。从2007年修订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中可以看出,在竞技太极拳方面,新规则的特征主要是:首先规定了“旋风脚360度+提膝独立”、“ 腾空摆莲540度+雀地龙”等指定动作及连接难度动作,增加了对难度技术创新分和具体量化了难度动作的评分方法,明确了难度动作的分值和等级,教练员在编排动作时可根据运动员的情况有针对性编排、选择难度动作;其次,A、B、C 3组裁判员分别执裁全套动作质量和其他错误动作的规格扣分,全套动作演练水平的给分及难度动作的加分,使得各组裁判分工更为细致明确,评分趋向严格的量化。另外,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对动作演练水平的评分出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按运动员的套路演练水平实行3档9级制给分,每级都有十分明确的分值,使评分细则更加完善,运动员动作技术更加规范。最后,新规则增加了竞赛配乐,并要求听觉(音乐的选择) 与视觉(套路的编排)的和谐搭配,以期突出太极拳的艺术表现力[2]。通过新规则的完善我们看出竞技太极拳的发展越来越科学。然而,通过对新规则实施后的全国太极拳锦标赛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竞技太极拳套路技术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 新规则下竞技太极拳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弱化太极的风格特点,偏重难度动作

在新规则的引导下,因难度动作的分值已达到2分,因此,运动员和教练员在套路编排过程中过分注重对难度动作的训练,减少了对太极拳演练水平的训练,通过比赛现场观察及2003-2009年全国太极拳锦标赛的录像资料分析,在竞技自选太极拳比赛过程之中,运动员为了完成指定的难度动作,经常打断了比赛时太极拳所应体现出来的柔和缓慢的演练节奏,添加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短暂的停顿,同时,在动作外观上重视优美舒展、而忽略攻防的意蕴内涵,片面注重创新难度、动作难度以及连接难度动作的完成,而弱化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的动作质量,从而削弱了太极拳的风格特点。2010年6月全国太极拳锦标赛结束后,武术官员陈国荣说:“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专业太极拳运动员整体水平下降,如果把难度动作去掉,和业余选手相比,体现不出专业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前一阶段抓难度的程度大一些,把动作规格、演练特色淡化了,演练水平上不去。从集体项目上可以看出来,大部分队伍找出三个具有一定太极拳水平的运动员都很难。”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目前自选太极拳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偏重难度动作训练。

1.2套路编排质量有待提高

通过武术竞赛新旧规则的对比,在竞技太极拳方面,因为难度动作分值的增大,运动员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难度动作,提高竞赛成绩,在套路编排的过程中,难度动作基本上全部安置在前两段,在套路后面两段主要是动作的罗列。同时,为了优化体能,运动员在套路动作编排中较多的选择了动作比较柔和的杨式太极拳的基础动作,而陈式,孙式,武式及吴式动作采用的不多,在套路编排中没有凸显出各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使得整个套路演练节奏感不强,空间表现力不是很突出,内容较单调。

1.3创新动作缺少特色

通过录像资料分析,武术竞赛新规则后2007-2009年间,在竞技太极拳的比赛中,90%以上的创新动作是在已有难度动作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而得出的。太极拳演练时的柔和缓慢的特征及对身法的要求和舞蹈中的很多元素非常相近,因此,如果从舞蹈中的难度动作中得到启发,结合太极拳本身的特点而创编一些新的难度动作,会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太极拳的竞技水平,武舞结合从动作的构成元素及表现力等方面更能体现出创新动作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给裁判员和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构成太极拳演练音符中的“重音”,赋予太极拳演练的“神韵”,使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4音乐选择有待重视

音乐是表演的灵魂,在竞技太极拳的演练过程中,音乐的节奏感能赋予太极拳演练行云流水般的艺术美感, 新规则中明确提出,在竞技自选太极拳套路竞赛过程中,必须配相关表演内容的音乐(不带歌词),突出竞技自选太极拳的神韵及节奏,音乐的选择让太极拳的演练节奏及演练风格更加突出,音乐中的抑扬顿挫让太极拳竞赛有了强烈的韵律感。因此,在音乐的选编过程中,音乐的节奏要与太极拳运动员的套路演练节奏协调配合,即音乐节奏的强度、力度、重音、停顿要与太极拳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刚柔、虚实、轻重、缓急等动作的节奏和套路动作技术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快慢等特点相互吻合,才能在竞技太极拳演练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的艺术欣赏力,从2007年—2010年竞技太极拳锦标赛中的配乐情况分析,65%的运动员在音乐的搭配上音乐的节奏变化与太极拳竞赛过程中刚、柔、重、轻、急、缓的变化还欠吻合,缺少张力,不能给裁判员和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竞技太极拳运动员在音乐的选择上还有待重视。

2 新规则下竞技太极拳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我国担任全国太极拳锦标赛的部分裁判员和主教练共50人的调查,咨询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后太极拳竞技套路技术发展趋势,首先,在动作质量上,84%的裁判员及教练员认为动作内容的新颖、动作完成质量的好坏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其次,在演练水平方面,82%的裁判员及教练员认为套路内容新、演练节奏流畅是其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最后,在在难度技术方面,绝大部分裁判员及教练员(85%)认为“高难度、大负荷”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竞技太极拳套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高难度主要表现在自选动作难度会进一步向C级难度动作过渡,大负荷主要体现在训练的难度会加强,同时,连接动作难度及跳跃动作难度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见表1。

表1 对竞技太极拳套路技术发展趋势的调查(多项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2010年全国太极拳锦标赛中,自选竞技太极拳运动员对难度动作的选择体现出典型的发展趋势,具体分析如下:2007年自选竞技太极拳男、女选手以选择跳跃、平衡、腿法为主要难度动作;2008年主要集中体现在选择跳跃、平衡和连接动作等难度内容上;2009年大部分选手主要选择连接动作和跳跃动作等难度内容,男子运动员在自选竞技太极拳竞赛中其跳跃动作选做频率最多的是腾空摆莲540和腾空飞脚,女子运动员在自选竞技太极拳竞赛中其跳跃动作选做频率最多的是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和腾空摆莲540,其连接动作选做频率最多的是雀地龙及提膝独立或单落脚。究其原因,在新规则中动作难度分值为2分,总分值10分,难度动作占总分值的20%,其难度动作分值比重相当大,与之相比,1996年武术竞赛规则中动作难度分值仅为0.2分,总分值10分,难度动作仅占总分值的2%,其难度动作分值比重相当小。通过新旧规则对难度动作的规定分析,难度动作是新规则中的重点,难度动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决定运动员的最终成绩,因此,在自选竞技太极拳竞赛过程中难度动作完成的稳定性,连接难度动作之间的协调配合,创新难度动作水平的高低将是各参赛代表队争取优异成绩的重点和关键点,也将是今后自选竞技太极拳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3 新规则下竞技太极拳技术的发展对策

3.1难度动作和基本动作要科学协调发展

在自选竞技太极拳演练过程中,难度动作和基本动作可以比喻为支撑竞技太极拳运动的两条腿,在难度动作选择上,目前困扰大部分竞技太极拳运动员的难度动作主要集中在C级难度动作方面,如旋风脚540度,腾空摆莲540度等,因此,要想在自选竞技太极拳演练过程中难度技术动作上有所创新发展,必须充分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力学、现代生物技术等学科知识对竞技太极拳的训练、竞赛进行科学指导,结合自选竞技太极拳专项技术对运动员的生理结构进行再发现、设计符合运动员本身的合理难度动作,使其在符合自选竞技太极拳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掘竞技太极拳运动员的自身潜能。在基本动作的发展过程中,自选竞技太极拳基本技术应体现刚柔相济,用力顺达、劲力充足、力点准确,在节奏上要求快慢相间、动静分明,向着套路新、动作美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在技击内涵上回归武术的本质特性,在套路演练过程中表现出武术的攻防内涵,突出技击实用规律[3]。同时,自选竞技太极拳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精雕细刻,难度技术和基本技术在提高竞赛选手的运动成绩方面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要提高难度技术,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是基础和前提,而难度动作的提高又可以巩固基本技术。因此,只有难度技术和基本技术协调发展才能相互提高,相互促进。

3.2科学编排套路内容

竞技太极拳的编排包括内容、结构和布局三大块,从整体上看,套路的编排须做到前后协调平衡,从整体出发,单个动作或是分段都是为整套动作效果服务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单个动作的采用要与套路节奏、风格相符合,如动作的左右上下的安排,高低前后的组合,起伏转折的搭配,跳跃与平衡的嫁接,既要顺又要符合节奏变化,还要考虑体能分配,如在套路的前部分堆积过多的高强度、高难度的动作,则会导致在套路后部分因体力不支产生前紧后松的现象。好的套路编排可以在淋漓尽致地表现套路的艺术感的同时为运动员有效地节省体力,并进一步的支持运动员以更充沛的体力完成动作以及处理动作节奏。因此,在自选竞技太极拳的编排上要注意:动作编排流畅,空间位置多变,往返趟路组织均匀,起收势首尾呼应,重点组合和难度动作的恰当搭配能够最大程度的推动整个套路达到高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个套路结构体现高度的严谨性。

3.3加大创新力度

“创新是竞技运动的生命,尤其是技能类难美体育项目,没有创新也就不可能发展”[4]。创新可以破坏原有的运动技术结构,建立新的运动技术结构,引起整个竞技太极拳运动技术体系的波动,使竞技太极拳运动技术在较短的时期里得到跃迁式发展。具体来说,竞技太极拳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从传统武术内容中吸收优秀元素达到单个动作移植创新,在动作连接过程中,要加强对连接技术动作的难度递进加难创新,从各个不同的环节提高竞技太极拳的竞技水平。

3.4合理搭配套路演练的音乐

在竞技太极拳比赛中音乐与套路演练的完美结合将使音乐中的音韵和运动员演练动作时的神韵完美融合到一起,把太极拳演练提升到了一个更多元的欣赏境界,音乐有利于提高竞技太极拳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力,因此,在选编音乐时一定要根据运动员所编排的套路动作的抑扬顿挫而展开,使得音乐的节奏与竞技太极拳演练动作节奏和谐一致。在此基础上,运动员通过反复训练,便自身所演练出来的动作元素能够逐步与音乐和谐统一,当套路演练与音乐变化完美融合时,不仅能优美流畅地完成动作,更能使套路演练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得运动员在赛场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套路演练所应体现的动韵静势,顿合规律的完美节奏。

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下竞技太极拳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弱化太极的风格特点,偏重难度动作,套路编排质量有待提高,创新动作缺少特色,音乐选择有待重视。根据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下竞技太极拳技术发展的趋势,各级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加强对基本动作和难度动的协调搭配,科学编排套路内容,加大创新力度,合理搭配套路演练的音乐。

[1]杨静.竞赛规则的演变对推动太极拳发展的意义[J] 体育文化导刊,2007 (1):52-54.

[2]国际武术联合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3]温佐惠.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32-33.

[4]林小美.竞技武术套路新旧规则比较研究[J]. 体育科学, 2004(11):65-67.

(责任编校:松仁)

ResearchonDevelopmentofCompetitiveTaijiquan’sSkillundertheNewRulesofMartialArtsCompetitive

ZHOUHui-xin1,LIUXian-feng2

(1.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1, China;2. Huna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sha, 410001, China)

Using consulting reference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expert interview and so on,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petitive Taijiquan’s skil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ew rules of 2007 martial arts competition is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petitive Taijiquan skill and propose the relevant measures of present development problems.

new rules; competitive Taijiquan; skill

2010-03-16.

周惠新(1980—— ),男,湖南涟源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G852

A

1673-0712(2010)04-0091-03

猜你喜欢
套路太极拳演练
首次演练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Airbnb上的套路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未雨绸缪演练忙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