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2010-12-08 06:08沈雁华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全程化体育院校就业指导

沈雁华,张 铎,陈 颖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体育院校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沈雁华,张 铎,陈 颖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体育院校学生暴露出学业、职业缺乏规划、就业期望值过高等问题,同时,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焦虑不安、自卑等诸多就业心理问题,迫切需要根据体育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加大生涯规划和就业心理调节的比重,构建适合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体育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校全面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因而,毕业生就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苛求的用人单位以及众多的竞争对手时,原有的只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的“临阵磨枪”、“短期促销”型的就业指导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为了帮助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沉着、从容地选择一份理想的职业,就业指导应该提前介入,让学生未雨绸缪,从大一开始就为自己设定培养目标和计划,在思想素质、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1 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

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专门院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其它普通院校相比,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专业性较强、就业口径狭窄、社会需求量较小、就业范围具有较强的行业性,多数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行业事业单位、武警部队等,这些单位的准入标准非常严格且数量有限,加大了毕业生签约的难度。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只能接收少量的毕业生,部分行业甚至不接收体育院校的毕业生,灵活就业和隐形就业的情况都明显高于其他综合类院校,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就业率的提高,从全国14所体育院校的一次性就业率统计看,大多数体育院校都低于其他综合类院校。另外,学生自身也存在一定问题:

1.1 择业期望值偏高

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但大学生的择业标准还没有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多数毕业生看不起基层,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到基层、到西部工作,就业意向主要集中在户籍地所在城市、毕业院校所在城市,在择业时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宁可放弃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也要争取留在大城市、待遇高的工作单位,并以此作为择业的标准,眼高手低,错失就业机会,人为造成有业不就的现象。像健身俱乐部、销售等大量需要人的工作,学生却不愿意选择,对薪资的期望也高于客观实际水平,很难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

1.2 缺乏生涯规划意识

由于一些学生缺乏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 没有利用好大学四年时间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明显差距,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从近年来人才招聘的情况来看, 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进公务员队伍、进事业单位都逢进必考,体育院校的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的体育特长,但受到理论基础特别是外语水平较低的限制,与其他院校学生一起应试应聘时没有优势,缺乏竞争力,考取研究生和公务员的比例也偏低。由于没有系统的生涯规划指导,对自身的个性特点和能力不了解,对工作世界缺乏足够的探索,大学生对待月薪的过高期望恰恰反映他们不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条件和待遇,无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在择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能做什么,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必然导致陷入盲目和迷茫。

1.3 存在就业心理偏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广大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心理偏差,主要有择业认知偏差、择业动机失度、趋于功利、患得患失等。这些偏差必然导致他们陷入心理冲突、困惑之中,产生焦虑不安、烦躁、自卑等诸多就业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同学们眼下的就业,同时极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就业心理的指导,同时借助职业生涯规划来调整大学生择业心态上存在的误区,解除生涯认知、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心理烦恼,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2 当前就业指导模式的弊端

关于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意见的调查表明,一些学校所提供的就业指导根本没有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无论是从指导的内容、时间、还是形式上和同学们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往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只是在毕业年级进行,而在低年级没有开展相应的入学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当前一些高校还沿用老办法对毕业生进行“临阵磨枪”、“短期促销”式的就业指导,指导内容也仅限于分析就业形势、如何写自荐书、如何应对面试、就业手续等,这样的就业指导尽管是必要的,但对毕业生顺利就业是远远不够的,找工作并不是到临毕业才要面对的事情,而是在整个大学期间都要为其做准备的,生涯发展指导现在已经被美国的高校广泛使用,主要是强调对大学一至四年的学生进行全过程的指导,这种强调就业指导的全程性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而我们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学生不了解职业对于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很多学生毕业时仍然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和能够干什么,如何选择职业、如何定位自己,造成了毕业生的培养与人才市场脱节、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存在就业心理问题、不能顺利完成从学校向职场的过渡等现象,以致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苛求的用人单位以及众多的竞争对手时,感到烦躁焦虑,甚至束手无策。因此,构建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迫在眉睫。

3 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就业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靠短期的训练和指导能够获得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现行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局限性和低效性,必须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大胆进行改革,将就业指导提前介入,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以及此阶段的重点发展任务和培养目标,实行贯穿大学四年级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加大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力度,并且从短期促销型向长期备战型转化。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为自己设定培养目标和计划,做到未雨绸缪,及早了解自己、了解职场,让他们在思想素质、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同时,结合体育院校毕业生自身的特点,针对性地构建适合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帮助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沉着、从容地选择一份理想的职业。

4 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本课程的设计原则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阶段实施、分类指导”。指导思想是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为核心,以毕业、择业、就业、敬业、创业为主线展开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生涯规划的观念,端正就业心态,以打造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为焦点,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为基础,以素质拓展为目标,是既立体式展开又相互交叉渗透的系统工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规划,使其在职业生涯道路上不断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保持在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前进;另一方面,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掌握国家和地区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转变就业观念,熟悉就业程序,掌握就业技巧,顺利实现由学校到职场的过渡。

5 课程体系建设重点

5.1 要让学生树立学业与职业规划意识

利用讲座的形式对大一新生开展树立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早的认识本专业,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主修课程、就业前景等,及早的树立自己的学业目标和职业方向。

5.2 引领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列入公共必修课,系统的讲解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引领学生完成自我探索部分和工作世界探索部分,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技能、职业价值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在探索工作世界概貌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制定学习目标和行动计划,为将来的就业做各方面的准备,另外,还要学习如何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评估和管理。

5.3 加强就业指导和技能训练

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重点进行就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和筛选就业信息、如何写简历、面试技巧、礼仪等方面内容,也可以通过就业专题讲座、专家座谈、模拟招聘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素质认识,培养就业能力。

5.4 加强职业适应与创业指导

主要是对大学四年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和手续的讲解、创业指导、以及职场的适应等问题,指导他们如何办理签约、转接档案、落户、改派等手续,讲解创业的有关政策和手续,以及初入职场应注意的问题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校向职场的过渡。

6 结 语

随着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式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要求,通过对以往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改革,推行新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突出了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势必能让学生及早树立规划意识,及早了解自我、了解工作世界,及树立人生目标,有目标的把自己培养成综合素质全面、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1]戴 俊.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 (7): 38-39.

[2]李国先.我国体育院系的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状况[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0) : 29-30.

[3]王 斌,关 玉.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 15 (1).

[4]谭旭红.大学生素质测评系统设计与实施[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3, 32 (3).

[5]钟谷兰,杨 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第一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164.

[6] 张炳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第一版) [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1-185.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the Whole Course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the Graduates of P.E. Institutes

SHEN Yan-hua, ZHANG Duo, CHEN Ying
( Harbin Inst. of P.E.,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P.E. graduates are suffering from huge mental pressure, which results in anxiety and self- contempt etc. and without the designing of careers; In the face of the above realities, we shall attempt distinct career tutorials for the undergraduates of different grade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features;assist the students in designing their careers; Provide them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nstructs the whole course career guidance system.

P.E. graduates; Whole course; Employment guidance

G80-3

A Article ID: 1008-2808(2010)03-0087-03

book=2010,ebook=273

G80-3

A

1008-2808(2010)03-0087-03

2010-03-03;

2010-05-18

沈雁华(197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全程化体育院校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