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篮球教学系统自组织特性

2010-12-08 18:31范尧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教学系统篮球系统

范尧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自组织理论自产生以来,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断的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应用,自组织理论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要源于上世纪70年代,发生了重要的教育的范式转折,由传统的探究普适化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1]。将自组织理论引入篮球教学系统,增强教师和学生两个子系统的开放性,促使篮球教学系统自组织的形成,对篮球教学具有高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概念的界定

1.1 自组织

所谓自组织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另外一类组织现象。在系统实现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如果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扰,仅是依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来达到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这里‘特定干扰’一词是指外界施加作用、影响的形式、特点与系统所形成的各种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自组织指系统形成的各种结构并非是外界环境直接强加给系统的,而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2]。

1.2 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3]。

1.3 篮球教学

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篮球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传授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学过程”[4]。

1.4 系统

“两个以上事物或对象相互关联而形成的统一体,叫做系统”[5]。

1.5 篮球教学系统

篮球教学系统是教师、学生、教材、场地设施等许多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次系统所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教学双边活动整体。

2 高校篮球教学与自组织理论的相关性探究

2.1 篮球运动及其教学的规律特点

篮球运动是一项技战术复杂、多样,具有综合性特点的集体对抗性项目。其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篮球运动内容的多元性,竞争过程的多变性等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图不断有序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紧紧围绕掌握与运用篮球技术、技能这一主要内容而协同进行教与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培养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表现出开放性、直接性、动态性、系统性的教学特点。

2.2 自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自组织是指系统形成的各种结构和功能并非是外界环境直接强加给系统的,而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从效果上看,自组织与他组织现象一样,都是系统达到了一定的目的,都是实现了某种确定的状态。同一个现象,我们既可以说是自组织现象,又可以说是他组织现象。把它看成他组织现象,就利用组织理论(控制理论)来处理;如果看成自组织现象,就利用自组织理论来处理。自组织理论特别强调其产生的条件,即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态和涨落,系统要素间竞争与合作的对立统一视为系统自组织演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篮球教学,促进师生教与学效果的提高。

2.3 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作为人的心智活动、体力活动和信息传输活动的综合形式,具有“劳动”的特征。它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方向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序性、综合性、控制与反馈以及达到最优化的可能性等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特征”[6]。现代教学理论在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强调正确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重视学生的探索性活动,树立整体观,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自发性,“处理好‘模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7],提高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而这些正与篮球运动教学的特点不谋而合。

3 篮球教学系统的特点

3.1 开放性

篮球教学系统具有两个层面的开放度。产生自组织现象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是自组织理论应用的一个基本前提。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在子系统与母系统以及子系统之间保持着不间断的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流,用以维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完整与稳定。篮球教学自组织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就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无论是篮球教学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还是篮球教学系统相对于外部教学环境都体现开放性。

3.1.1 教师系统的开放性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篮球教学自组织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但教师系统的开放是学生系统开放的前提,是确保系统走向耗散结构,形成自组织的有力保障。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师道尊严”仍被社会,学校,教师甚至学生所推崇。故在篮球教学自组织中,对教师系统提出了“开放”的要求,只有教师系统开放了,才能促使学生系统开放,教师和学生系统的彼此开放才能使教学由“单向性”的授动活动转化为“双向性”互动活动。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知识和传递者,课堂的控制者向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改变原有的统一化,单一化的教学氛围。

教师系统开放性的形成,还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威”(权力和威信),慎用或不用因教师职位给我们带来的权力;平易近人,以自己渊博的常识,虚心的态度,人格的魅力来吸引和感染学生,树立威信。有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种朴实的学风更能体现教师真实的一面。何况,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更应提倡这种双向性学习。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融入课堂,主动与教师沟通,自主学习。故教师系统的开放度对于学生系统的开放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并直接影响学生系统的开放程度。开放程度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的被激活,积极参与练习并深入思考,这样“问题意识”才能被培养起来,学生系统自组织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

3.1.2 学生系统的开放性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目标与手段的二元论(认为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目标和结果,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或达到结果的手段)把原本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人的完整活动分裂开来,学生被当成了要加以控制和加工的产品而非自主发展的人,教学变成了“好像要钻进坚硬的岩石一样把教材钻进学生的脑子”的活动[8]。应教学系统自组织的开放性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而非传统的对立关系。在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营造一种交流,沟通,协作的教学环境。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课堂从学生自主预习开始,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矫正,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多为墨守成规的一步一步完成教师即定的教学程序,表现为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和教条化等特点,学生的课堂表现自然也是乏味、单调、甚至抵触。而自组织理论引导下的教学,学生表现为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热情,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的参与意识等特点,这种看似“轻松、无序”的组织形式,实际上是学生开放性形成的表现。从课程的准备,情景的设计,学生的练习组织形式,技战术的探究分析到学生的信息反馈都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系统的开放主要表现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3.2 非线性相互作用

所谓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简言之是不遵循函数关系y=kx+b的简单线性关系的相互作用,而是二次,三次函数甚至更为复杂的不可预知的非函数关系。线性关系是一种简单的互不相干的独立关系,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代表规则和光滑的运动,它的总和也只有量的增加而无质的变化;而非线性则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代表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量与量之间是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整体不再像线性关系那样简单地等于部分之和,而可能出现不同于“线性叠加”的增益或亏损。概括地说,就是物理变量间的一级增量关系在变量的定义域内是不对称的。可以说,这种对称破缺是非线性关系的最基本的体现,也是非线性系统复杂性的根源。

教学过程本身还是一个由众多的教师和学生的交叉活动组合的耦合系统,自然同一教学信息就可以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的教学信息又可能造成同一效应,即出现了教学双方对教学内容组织、处理的多样化和个体发展的多样化的现象。即教师教的目的与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结果存在着不一致;学生所反映出来知识、技能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同一教学内容,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形式同样多样化。所以说,教师的“投入”和“产出”有时并不成正比。篮球教学属于一种非线性的联系,它具有相干性、非衡性、非对称性等特征。

在篮球教学系统里,教学内部环境与教学外部环境之间,教学内部环境中的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内部如学生的知识储备,态度情感,身体运动能力和伤病等任何因素都可能对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拿教师的知识储备这一变量来阐述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教师的知识储备可决定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程度,限制着教师授课知识传递量,间接影响学生对于信息的接受量,且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呈现一种随机的比例,而且教师知识储备每增加一个均量,对其它要素的影响是一种跨越式的,而非简单线性比例。也就是说,这一系统的输出变量或状态的变化并不是与对它的输入变量或刺激强度成简单的线性关系。表现在学习效果上,带来的就是一种飞越。实现系统的整体行为。

3.3 远离平衡态

普利高津认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9]”。形成自组织的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处于平衡态的系统不可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只能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封闭系统,而这本身就是一种退步。“系统只有远离平衡态,才可能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生物进化的过程,即是一个不断远离平衡态的过程;社会进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远离平衡态的过程[3]”;篮球教学过程,同样是一个不断远离平衡态的过程。只有远离平衡态,才能形成教学系统的良性提高。

作为高校篮球教学,它的发展应是由无序向有序,由低级有序状态发展到高级有序状态,并且是逐渐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否则,处于平衡态就会出现:不同年代使用同样无差别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有其同样的学习成绩;教师采用一成不变得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用几乎不变的语调来组织教学,用不变的语言格式来管理课堂,评价学生;学生的学习策略很少有变化等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停留或固守在原有的无差别的状态。所以说篮球教学有其远离平衡态的特性。对于学生而言,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教师而言,其知识结构、专业水平以及教学艺术要不断更新和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提高,并且这一问题确实对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影响。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他们需要掌握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在学习上,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结构有所改善,身体素质有所发展,运动技能有所提高,培养学生的进取心与竞争意识,使之呈现出“学的”大于“忘的”或“提高的”大于“下降的”这样一种非平衡的稳定状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篮球教学系统更加有序,结构更加优化,组织更加合理,教学信息得到双向的传输和流动,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学生,促使篮球教学成为一个活跃而有序的发展过程。

3.4 涨落

所谓涨落是指“对系统稳定状态的偏离,但它是实际存在的一切系统的固有特征[3]”。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所有看起来恒定不变的量实际上都是在随机变化着,即“涨落”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临界点附近的涨落是系统新的有序结构生成的杠杆,一个小的随机涨落可能在同其他涨落的竞争中迅速增长,相关作用不断增强,变成巨涨落,最终取得了整个系统的支配地位,从而驱使一个失衡的系统走向更有序、更稳定、更能抗拒干扰的状态,这就是涨落导致有序[10]。

篮球教学隶属于高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如新教育、教学理论与新教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教材的增补、更新与重编,师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完善、重组等;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要求;还比如社会上流行“知识无用论”等一些消极的观点,很多学生就会信以为真,降低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降低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设新异的刺激挑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当然,对于篮球教学来说,学生的学习情绪存在涨落现象。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学是主要矛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中的涨落,会朝两个方向发展。因为涨落具有两重性,它有时起着一种消极的作用,是一种破坏稳定有序的干扰;有时则起着一种积极的作用,是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状态的杠杆。

4 结论

基于篮球教学开放性、直接性、动态性、系统性的教学特点,结合自组织理论特性,组织实施篮球教学,围绕教学过程如何使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最终提高篮球教学效果。以此揭示自组织理论指引下的篮球教学过程中具有其开放、远离平衡、非线性、涨落的特性,并通过对篮球教学自组织特性进行分析,认清其自组织的演进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理解教学本质,革新教学的目的观、过程观、评价观,提高篮球教学效果。

[1]邵桂华.体育教学中耗散结构与学生系统自组织的生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4):72-76.

[2]沈小峰,吴彤,曾国屏.自组织的哲学——一种新的自然观和科学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8):6-8.

[3]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曾国屏.自组织的自然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苗东升.系统科学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14.

[6]张广瑞.试论教学过程系统组织结构和系统控制方法[J].平原大学学报,2001(3).

[7]叶国雄.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33.

[8]张 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J].教育研究,2000(2):474.

[9]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7.

[10]伍硕.论系统自组织的条件、机制和发展方向[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9(14):87-90.

猜你喜欢
教学系统篮球系统
武汉市青少年基础射击训练可交互模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浅探
WJ-700无人机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基于移动学习理念的智慧教学系统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快乐篮球进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