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α-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

2011-02-09 18:26段惠玲朱美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磷脂脑血管病血小板

张 敏 段惠玲 朱美婕

河南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453000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世界前位。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其具有抗磷脂活性,可以造成脑血栓的形成,并且ACA阳性脑血管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脑梗死。而血小板(PLT)在脑梗死时活性增强,代谢活跃,释放出的活性物质增多。PLT在脑动脉病变部位的聚集以及活性物质的释放增强与脑血栓的形成有关;α-颗粒膜蛋白(GM P-140)及高血脂加速血栓形成。现将ACA、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水平、血脂在脑梗死时的关系探讨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组:均为2004-01~2007-12住院病人186例,男102例,女84例;年龄26~89岁,平均(56.4± 12.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全部经头颅CT或头颅MRI扫描证实。对照组共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23~82岁,平均(57.7±12.2)岁,系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和健康献血人员,经检查无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2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标本采集:于发病48h内采集空腹血查ACA、GMP-140、PL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

1.2.2 检测方法:(1)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ACA的试剂盒由德易公司提供的欧蒙(德国)医学实验室有限公司提供,读板仪为Human的酶联免疫读板仪。(2)血浆GMP-140:用奥地利Bender公司提供的试剂盒。(3)血脂:TG、TC测定采用CHOD-PAP法及GPO-POD法测定。(4)PLT计数检测PLT的试剂由兰野试剂公司提供,计数仪为COULTER-JT型血细胞分析仪。

2 结果

脑梗死组ACA阳性率41.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IgA、IgG阳性率分别为32.54%、21.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IgA增高更明显。抗心磷脂抗体阳性(78例)的患者,随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加重,ACA阳性率越高。治疗后ACA总阴转率为73.4%。本组资料从临床表现上分析,88例多灶性脑梗死者ACA阳性40例,阳性率为45.45%,98例单灶性脑梗死者ACA阳性38例,阳性率为38.76%,多灶性脑梗死者AC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灶性脑梗死者。ACA阳性脑梗死,以多灶性梗死多见,ACA阳性者易发生复发性及多灶性脑梗死,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复发次数增加,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也增加。急性脑血管病经治疗后30~60 d复查,ACA阳性患者,大部分ACA已转为阴性,总阴转率为73.4%。

ACA阳性患者和ACA阴性患者PLT数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LA阳性患者PLT数量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梗死组血浆GMP-140含量为(2624±136)M/plt。健康对照组血小板GM P-140含量为(1268±156)M/plt,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脑梗死组LDL-C及Lp a分别为(3.91±1.18)mmol/ L、(0.61±0.07)g/L;健康对照组LDL-C及Lp a分别为(1.89±0.97)mmol/L、(0.13±0.05)g/L。186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改变:TC大于正常高限(5.7 mmol/L)98例,低于正常范围低限(2.3 mmol/L)5例,正常范围者有83例。TG大于正常值(1.56 mmol/L)46例,低于正常值低限(0.55 mmol/L)38例,属正常范围者102例。

3 讨论

ACA为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IgA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性抗体。ACA在脑血管病发生前已存在, ACA阴转与病情恢复有关。提示ACA阳性可能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预测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病情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AC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是抗磷脂抗体的一种,产生的确切原因不明,可能与躯体疾病或药物诱发而产生有关。血液中ACA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并认为ACA是在血栓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自身抗体。目前认为ACA引起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是:ACA直接或通过APOH与体内普遍存在的磷脂相互作用,在几个环节上干扰了凝血系统功能:(1)ACA与血小板或血管内皮细胞的膜磷脂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抑制PGI 2的产生、释放而促进血栓形成[1-3]。(2)抗凝血酶Ⅲ:ACA可与结合在内皮细胞表面的乙酰肝素结合干扰AT-Ⅲ与乙酰肝素的结合,使AT-Ⅲ不能发挥作用。(3)蛋白C和蛋白S及其复合物:ACA能中和蛋白G-S复合物的抗凝活性所必需的磷脂而干扰其功能。(4)血小板:ACA与完整的血小板不发生反应,当某种原因使血小板膜破坏时,ACA与血小板膜结合,当存在其他血小板激活因素如动脉硬化、高血脂等时,ACA可导致血小板积聚和血栓形成。(5)胎盘抗凝蛋白(TAP):ACA可能是TAP与凝血酶原的激活物中的磷脂结合的竞争性抑制因子,干扰TAP的抗凝作用,导致血栓形成。(6)ACA损伤了血管内皮细胞后,使其释放纤溶酶原致活物减少,纤溶活性减低,从而使血栓倾向增加。(7)ACAIgG亦可对内皮细胞造成直接的免疫损伤,从而触发血小板粘附、聚集和因子XII活化。(8)ACA能抑制血栓调节素,使活化的蛋白C减少,体内凝血活性增高,促使血栓形成[4-5]。

PLT在脑梗死时活性增强,血小板代谢活跃,释放出的活性物质增多。PLT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6]。ACLA阳性的患者发生脑梗死时PLT数量减少的机制目前还尚未阐明,有学者认为一种可能是ACA与血小板内膜上的磷脂结合,促使PLT激活,诱发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膜损伤,使血小板易于凝集并且形成血栓,同时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另一种认为可能是ACA与血小板内膜的磷脂结合,增加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吞噬和破坏,导致PLT减少;还有一种可能是ACA是一种以PLT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在脑梗死时PLT减少。急性脑血管病高水平ACA是预后不良的征兆,ACA低,预后好[7]。在导致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的诸多因素中GMP-140、TG、TC等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时,血管内皮细胞处于失功能状态,而GM P-140表达增高,介导炎症细胞在动脉粥样病变周围,还加速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对白细胞的网络,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甘油三酯升高对动脉硬化形成起促进作用。ACA单独或与GMP-140、血小板、血脂等因素共同在脑梗死发生中产生的病理效应,或者是ACA的作用强化了GMP-140及血小板、血脂等在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血小板尚通过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而放大其血栓形成的作用。活化的GM P-140使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相互激活,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Cathepsin G和弹力酶诱发血小板活化和促进血小板聚集,促使血栓形成。

总之,抗心磷脂抗体、GMP-140及血小板、血脂与脑梗死密切相关,且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脑梗死患者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应常规检查抗心磷脂抗体、GMP-140及血小板、血脂水平,并给予适当针对性治疗以及必要的动态监测,这样对预防复发、估计预后都具有积极意义。

[1] 石冬敏,陈雪梅,钱连华.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1):97-99.

[2] Luong TH,Rand JH,Wu XX,et al.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J].Stroke,2001,32(8):1707-1711.

[3] 马丽丽,何蕴,邢秀萍,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 13-15.

[4] 徐旭日,邢振华,付玲,等.抗心磷脂抗体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2,9 (3):142.

[5] Terashi H,Uchiyama s,Hashimono S,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J]. Cerebrovasc Dis,2005,19(6):384-390.

[6] 张新江,周大柱,杨金升.血小板形态变化与脑梗塞[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5,5:197-199.

[7] Mckenzie Al,Hall JJ,Aihara N,et al.Immunolocalization of endothelin in the traumatized spinal cord:Relationship to bloodspinal barrier breakdown[J].J Neurotrauma,1995,112(3): 257.

猜你喜欢
磷脂脑血管病血小板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