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软胶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 50例近期疗效观察

2011-02-21 10:14李雪芹黄斐斐
山东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六味地黄软胶囊尿蛋白

李雪芹,孙 彬,黄斐斐

(即墨市人民医院,山东即墨 266200)

肾病综合征(NS)为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等,多用激素治疗,但效果不理想。2002年 12月 ~2008年 12月,我们采用六味地黄软胶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NS患者5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6例NS患者,男50例,女46例;年龄13~79岁,平均30.3岁;病程1~60个月,平均 11个月。均符合 1998年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修订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病理分型属微小病变型肾病 9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4例,膜性肾病 26例,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5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及对照组 40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两组均采用优质中等量蛋白饮食,蛋白摄入量为0.8~1.0 g/(kg◦d)。对照组静脉推注速尿 20~120 mg/d、口服强的松 1mg/ (kg◦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软胶囊,2粒/次;黄芪注射液40 ml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3次/d,28 d为 1个疗程。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TC、TG、HDLC,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疗效判定: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尿蛋白转阴为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减少 >50%为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改善,尿蛋白减少 25%~50%为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尿蛋白无减少为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Alb、TC、TG和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见表1;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 C3水平比较见表 2。观察组显效 39例,有效 6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 16例,有效 12例,无效 18例,总有效率为 6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A lb、TC、TG和24 h尿蛋白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A lb、TC、TG和24 h尿蛋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n Alb (g/L) TC (mmol/L) TG (mmol/L) 24 h尿蛋白(g/24 h)观察组 50治疗前 27.2±0.6 9.6±0.6 4.3±0.3 6.8±0.3治疗后 34.5±1.2*5.2±0.5* 2.1±0.2* 1.2±0.2*对照组 46治疗前 27.6±0.3 9.4±0.5 4.6±0.4 6.9±0.4治疗后 30.2±0.6 8.9±0.7 3.6±0.5 5.7±0.5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比较(g/L,±s)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比较(g/L,±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n IgG (5.2~14.2) IgA (0.5~3.0) IgM (0.6~2.0) C3 (1.0~2.3)观察组 50 11.2±3.5* 2.6±0.6 1.61±0.35*0.62±0.25对照组 46 7.2±3.3 2.5±0.5 1.07±0.30 0.59±0.14

3 讨论

NS属中医“水肿”、“虚痨”、“腰痛”等范畴,需大剂量和长期使用激素治疗,但往往生热助阳,耗伤阴液,引起阴虚火旺之征。随着激素剂量的变化,即“首始量→减量→维持量→停用”,机体亦相应出现“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阳虚→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故在激素应用的“首始量”和“减量”阶段,中医予滋养肾阴法为其正治,选用具有滋阴补肾功用之六味地黄软胶囊配合激素前两阶段的治疗。六味地黄软胶囊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能补肾固精消蛋白尿,养肾育阴消水肿,有助于善后调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良好的改善肾功能作用,其汤剂能提高缺血肾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肾脏起到一定保护作用[2]。此外,邓小敏等[3]报道,六味地黄汤方的水提取物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TG及TC有显著降低作用,并使内脏器官脂肪沉积减少;且六味地黄丸能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明显降低大鼠肾上腺维生素 C水平,进而对抗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肾上腺功能减退。同时六味地黄丸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恢复和改善肝脏的正常解毒排泄功能。对泼尼松引起的向心性肥胖、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亦有干预作用。黄芪有补气、利水、消肿等功能,可减少尿蛋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芪可调节免疫力,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4],增加白细胞数量及抗体形成,显著提高IgG、IgA、IgM水平,具有很好的免疫增强作用[5]。国内研究发现,黄芪在富含蛋白质饮食的基础上,使NS异常高的氮更新率趋于正常,使总体蛋白质合成率增加,分解率相对下降,从而使患者在大量蛋白尿依然存在情况下,提高血浆蛋白水平,缓解症状[6]。黄芪还能增强白蛋白基因的转录活性[7],促进 NS大鼠肝脏白蛋白mRNA的表达,使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加强,改善症状[8]。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以丹参、沉香为主的中草药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及抗血小板聚集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六味地黄软胶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NS可明显减少尿蛋白,降低血清TC和TG,明显升高IgG水平,预防血栓形成,近期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1]魏连波,刘冠贤.叶任高肾脏病临床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30.

[2]刘卿,周于禄,裴奇,等.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2(6):40-43.

[3]邓小敏,唐爱华,周卫惠.培哚普利合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8):52-53.

[4]王振刚,周金黄.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54-261.

[5]李丽英,王海燕.黄芪、当归对肝脏和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5,11(6):372-373.

[6]李丽英,于宏,潘缉圣,等.黄芪与当归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总体蛋白质代谢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0):670-672.

[7]李丽英,陈孟华,王海燕,等.核转录活性测定法研究黄芪当归及单组分对肾病鼠白蛋白基因的调控机制[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7,13(1):25-28.

[8]李丽英,王海燕,朱世乐,等.黄芪当归对肾病综合征鼠肝白蛋白的表达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1995,75(5):276-279,319.

猜你喜欢
六味地黄软胶囊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六味地黄丸的现实应用
六味地黄丸(汤)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芪黄通秘软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软胶囊中10种痕量元素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
山蜡梅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