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DM患者血浆vWF:Ag检测及意义

2011-02-21 10:14郑金艳张爱华侯宁宁李佩贤付梅林马世瞻
山东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微血管蛋白尿微量

郑金艳,张爱华*,侯宁宁,李佩贤,付梅林,李 锋,马世瞻

(1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潍坊 261031;2潍坊医学院)

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目前终末期肾脏疾病、骨质疏松及死亡的主要病因,其发生与长期高血糖、血管内皮损伤及血小板数量与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是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障碍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2]。2009年 2月 ~2010年 7月,我们检测了 172例 2型糖尿病(T2DM)患者vWF:Ag水平,现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72例T2DM患者,年龄38~68岁,病程3个月 ~18 a,女性处于非妊娠期,非哺乳期。均符合 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无精神疾病。入院前 5个月内均停用或未服用激素、免疫调节剂、抗血小板药、影响血液凝血与纤溶系统药、血管保护药;均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近2周内未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无急、慢性感染,无大手术或创伤史、炎症、发热、过敏史。无吸烟、嗜酒及长途旅行史。将 172例患者据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尿微量白蛋白<30 mg/24 h)58例,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55.51±8.62)岁,病程(3.45 ±1.69)a;微量白蛋白尿组(30~299 mg/24 h)58例,男28例,女30例;年龄(56.15±6.69)岁,病程(3.92±2.65)a;临床白蛋白尿组(≥300mg/24 h) 56例,男28例,女28例;年龄(55.61±7.65)岁,病程(7.12±3.97)a。正常组为60例同期本院志愿体检证实健康者,男 28例,女32例;年龄(56.20± 8.02)岁。以上四组均为山东地区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vWF:Ag及其相关指标测定 四组均禁高脂饮食及饮酒1 d,于次晨8时用8号针头采空腹10 h肘静脉血5.8ml分装,采血20min内以3 000 r/min离心,分离血浆1ml置-85℃冰冻保存,ELISA法测定vWF:Ag水平,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测定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DS5阳离子交换层析柱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集晨8时至次晨8时的24 h全部尿液(10 m l甲苯防腐),测量并记录其总量,吸取 3m l于试管中,弃去甲苯层, 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吸取上清液,放射免疫分析法计算UAER。

1.3 vWF:Ag与UAER、HbA1c及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两两比较,结果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vWF:Ag及其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各组vW F:Ag及其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各组vW F:Ag及其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

组别 n vWF:Ag(%) PC(×109/L) MPV(fl) PDW(%) HbA 1 c(%) UAER(mg/L)尿白蛋白正常组 58 111.85±29.03* 255.03±48.84* 9.42±1.47 16.73±1.27 9.89±2.92* 10.40±3.47微量白蛋白尿组 58 189.77±27.75* 288.05±50.92* 10.65±1.92* 18.05±1.72* 10.91±3.06* 136.05±63.46*临床白蛋白尿组 56 205.49±26.85* 327.10±51.41* 10.89±2.08* 18.34±1.84* 11.03±3.71* 372.20±35.86*正常组 60 90.78±24.62 218.68±41.86 8.55±0.98 16.06±0.51 4.52±0.78 8.80±3.68

2.2 vWF:Ag与UAER、HbA1c及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T2DM患者血浆vWF:Ag水平与UAER、GHbA1c、PC、MPV和PDW呈正相关(r分别为 0.804、0.664、0.858、0.784、0.820,P值均<0.01)。

3 讨论

vWF:Ag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大分子糖基化蛋白质,贮存于血管内皮细胞胞质的Wiebel palade小体内,同时存在于血浆及内皮下组织,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能与血小板糖蛋白Ⅰb、Ⅸ和内皮下胶原结合,成为血小板黏附在内皮下的桥梁,促进血小板在内皮下黏附,保护凝血因子Ⅷ的活性,稳定凝血因子Ⅷ的mRNA,促进凝血因子Ⅷ的合成和分泌,还能与纤维连接蛋白一起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结合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是诱导血小板黏附、聚集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下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桥联因子[3,4],vWF:Ag参与了血栓形成的第一步,vWF:Ag又称为高凝的重要指标,生理状态下血浆中有一定量的vWF:Ag,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凝血酶等刺激或血管内皮受损时,vWF:Ag则从内皮细胞大量释放入血液中[5],血浆vWF:Ag升高幅度可反映内皮细胞损伤程度。

血小板是由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脱落下来而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内皮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能直接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当受到刺激后,血小板便被迅速激活,产生变形、聚集、α颗粒和致密颗粒的分泌,花生四烯酸的产生等一系列反应。血小板数量和体积一方面反映骨髓巨核细胞的增生、代谢及血小板生成情况,另一方面亦反映血小板年龄。体积大的血小板为年轻血小板,从实验数据中可见,糖尿病患者虽然血小板数量差异不大,但MPV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说明患者体内年轻、大的血小板相对增多。而作为血小板体积大小离散程度指标的PDW增高,说明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大小不均现象,PDW增高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的一个高危因素。MPV和PDW升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vWF:Ag及血小板参数指标水平均显著增高;血浆vWF:Ag水平与PC、MPV和PDW呈显著正相关。提示T2DM患者早期出现微血管并发症前即出现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增强、血液流变学异常,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6],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其内皮细胞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加重,影响患者预后。

白蛋白是肾损伤后尿中最早出现、最敏感的蛋白质[7],目前临床常以微量或大量白蛋白尿作为DN的诊断依据。早期肾损害具有可逆性,UAER能反映肾功能受损程度,因此早期检测UAER对DN的早期诊断、预防显性 DN及临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重要作用。HbA1c是血红蛋白非酶促糖基化产物,有强烈促超氧阴离子产生作用,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直接损害微血管。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vWF:Ag、UAER、HbA1c水平均显著增高;T2DM患者血浆vWF:Ag水平与UAER和HbA1c呈显著正相关。提示vWF:Ag水平与T2DM患者的肾脏损伤程度和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目前未见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

综上所述,早期检测vWF:Ag水平对DN的早期诊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血栓形成倾向有重要评价意义。

[1]马红,杨香玖,沈兴平,等.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小板活化及大血管病变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8(7):405-406.

[2]Kessler L,Wiesel ML,Attali P,et al.Von Willebrand factor in diabetic angiopathy[J].Diabetes Metab,1998,24(4):327-336.

[3]Weksler BB,Nachman RL.Platelets and atherosclerosis[J].Am J Med,1981,71(3):331-333.

[4]Moore JC,Hayward CP,Warkentin TE,et al.Decreased von Willebrand factor protease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rombocytopenic disorders[J].Blood,2001,98(6):1842-1846.

[5]Gregory Y,Lip H,Andren B.vonWillebrand factor:amarker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vascular disorders[J].Cardiovasc Res, 1997,34(2):255-265.

[6]张雪莲,傅汉菁,潘素芳.2型糖尿病患者von Willebrand因子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4):332-333.

[7]焦凯,侯军峰,殷振杰,等.前列腺素 E1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1):8-9.

猜你喜欢
微血管蛋白尿微量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