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借鉴:民国学者对书院改制的反思

2011-04-08 20:59
关键词:新式胡适书院

李 兵

批评与借鉴:民国学者对书院改制的反思

李 兵

为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清廷于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月14日)宣布书院改制为学堂,制度层面的传统书院至此消失,在千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秀的书院传统亦随之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民国学者发现在彻底打破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仿效西方建立起来的新式教育亦存在诸多不足。于是,他们开始反思书院改制的影响,试图为改革、发展新式教育提供借鉴。

一、对书院改制的批评

由于书院改制是由清廷主导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全国性教育改革,措施出台之前并未经过酝酿与论证,书院改制的进程和新式学堂的办学质量因而大打折扣,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1921年,蒋百里(原名蒋方震)对书院改制由清廷主导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凡所以除旧也,而旧之弊无一不承受,而良者悉去矣。凡所以布新也,新之利未尝见,而新之弊乃千孔百疮,至今日而图穷匕首现矣。其罪恶之总根乃在挟教育为国家事业之一之名而将教育行政权扩大,使教育之本体日日萎缩于行政之下,而学问二字一方既见弃于国家,他方复见弃于社会。”①蒋方震:《今日之教育状态与人格》,载《解放与改造》1921年第3卷7期。傅斯年认为改制不仅使书院财产被侵吞,而且对学堂的发展也无实质性的好处,他说:“清末改革教育,凡旧皆去之,于是书院一齐关门,而一切书院之基金及地皮多为劣绅用一花样吞没了。今日看来,书院可存,而书院中之科目不可存,乃当时竟移书院中之科目,即旧新各式八股,于学堂。”在他看来,书院改制“不能说不是当时的失策”②傅斯年:《改革高等教育中几个问题》,载《独立评论》第十四号,1932年8月28日出版。。

改制不仅使书院在制度层面消失,而且使书院在千年发展过程中累积下来的优秀传统亦随之丧失,一些民国学者正是基于这一点认识而否定清末的书院改制。1922年5月,蔡元培介绍湖南自修大学时,对清代书院讲求经学的传统十分赞赏,而“近二十年来,取法欧美,建设学校;偏重分班授课、限年毕业之制。书院旧制,荡然无存”③蔡元培:《湖南自修大学的介绍与说明》,载《新教育》1922年第5卷第1、2合刊号。。1923年底,胡适在东南大学演讲时十分推崇书院制度,认为它在中国教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国内的最高学府和思想渊源,惟书院是赖。盖书院为我国古时最高的教育机关。”而改制直接导致书院被废止,更为可惜的是书院的学术研究传统的丧失,胡适说:“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一千年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了。”④胡适:《书院制史略》(1923年12月10日),载《北京大学日刊》,1923-12-24。胡适在《书院的教育》一文中,更为详细地阐述了他对书院改制的评价:“这一千年来的中国教育史,可说是书院制度的沿革史。这是我深信而不疑的。二十年前的盲目革新家不认得书院就是学堂,所以他们毁了书院来办他们的所谓‘学堂’!他们不知道书院是中国一千年来逐渐演化出来的一种高等教育制度;他们忘了这一千年来造就人才、研究学问、代表时代思潮、提高文化的唯一机关全在书院里。”胡适认为书院改制导致中国一千多年来的书院教育制度的中断,那些“没有历史眼光的革新家的流毒真不浅啊!”⑤胡适:《书院的教育》,见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5册,第476、478页,黄山书社1994年影印版。

二、从书院传统的视角批评新式教育的弊端

以蔡元培、胡适等为代表的新式教育的中坚多为中西贯通学者,他们一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如蔡元培三十三岁时曾任剡山书院山长一年之久⑥高叔平编著:《蔡元培年谱》,1899年(清关旭二十五年己未)三十三岁条,第11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是书院教育的参与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多有留学欧美的经历,对西方的教育制度亦较为熟悉,这为他们比较书院与新式教育的利弊得失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1922年,胡适提出:“懂得了欧美高等教育制度史,我们更可以了解中国近一千年来的书院制度的性质与价值。”⑦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见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3册,第1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20年4月15日,针对有人提出学校教育还比不上书院的说法时,蔡元培坦率地承认“学校确有不及书院之点。我们知道以前书院山长,或擅长文学,从其学者,能文者辈;或者经学与小学,从其学者,莫不感化。因为院长以此为毕生事业,院内尚有自由研究,故能自由发展”⑧高叔平编:《蔡元培全集》第三卷《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与社会>社演说词》(1920年4月15日),第395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次年,蒋梦麟则批评书院改制所建立的学堂仍然“未脱科举余习”,其教学质量还比不上书院,他说:“以前的旧书院,倒有一种学风。虽因时势变迁,旧书院都死了;但现在的学校,竟像一种不中不西的杂货店。”⑨蒋梦麟:《学风与提高学术》,载《晨报》四周年纪念特刊,1922年12月。

青年毛泽东和胡适则对书院与学校教育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比较,认为书院教育有新式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长处。1923年4月,毛泽东在《湖南自修大学宣言》中说学校“坏处也有不少”,即“师生间没有感情”、“用一处划一的机械的教授法和管理法去戕贼人性”、“钟点过多,课程过繁”。与之相较,他认为书院的优点则非常突出:“一来是师生的感情甚笃。二来,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神往来,自由研究。三来,课程简而研讨周,可以优游暇豫,玩索有得。”因此,从“研究的形式”这一角度而言,毛泽东得出了“书院比学校实在优胜得多”的结论。⑩毛泽东:《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见湖南省图书馆校编:《湖南革命史料选辑——新时代》,第80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版。

胡适对新式教育的批评更为严厉,他说“所谓‘学堂’——那挂着黑板,排着一排一排的桌凳,先生指手画脚地讲授,学生目瞪口呆地听讲的‘学堂’——乃是欧洲晚近才发明的救急方法,不过是一种‘灌注’知识的方便法门,而不是研究学问和造就人才的适当办法。”与之相较,他认为书院则注重研究而非知识的获取,他说:“一千年演进出来的书院制度,因为他注重自修而不注重讲授,因为他提倡自动的研究而不注重被动的注射,真有他的独到的精神”。胡适认为通过大力挖掘与倡导书院优秀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教育体制之中去,便就可以“培养成一种很有价值的教育制度”①胡适:《书院的教育》,见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5册,第477页,黄山书社1994年影印版。。为使现代人更容易接受书院的优秀传统,胡适认为书院的“真正精神惟自修与研究”与当时教育界所倡导的“道尔顿制”的精神大概相同。②胡适:《书院制史略》(1923年12月10日),载《北京大学日刊》,1923-12-24。

三、仿效传统书院改革新式教育的尝试

在民国学者看来,书院重视学术研究与传播,与西方的大学有很多相似性。傅斯年便提出书院的设置与欧洲大学相似,他说:“书院好得多,其中有自由讲学的机会,有作些专门学问的可能,其设置之制尤其与欧洲当年的书院相似,今牛津圜桥各学院尚是当年此项书院之遗留。”③傅斯年:《改革高等教育中几个问题》,载《独立评论》第十四号,1932年8月28日出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认为大学可以融合中国古代书院与西方大学的长处,使之成为真正的学术研究机构,而非贩卖知识之所。蒋百里认为改变现代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奖励自动的研究以人格的精神易物质之授受”,为此他提出应当“参酌外国大学(Academie)及中国书院制度设研究所”,“设自由讲座,恢复从前讲学风气”④蒋方震:《今日之教育状态与人格》,载《解放与改造》1921年第3卷7期。。1920年10月24日,他致信张东荪讨论中国公学的办学方针时说:“中国公学如其要扩充,早稻田、庆应大都不足法,白鹿洞、诂经精舍倒大大的有可取的价值也。”⑤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第92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尽管这一提议并未被张东荪采纳,但在全国都效仿西方、日本发展新式教育的大背景下,蒋百里旗帜鲜明地以书院模式作为中国公学的办学方针,确实难能可贵。

不仅在理论上进行研究与倡导,民国学者还进行了以书院的优秀传统改革现代大学、仿照传统书院创办新式书院、融合书院与学校的长处创建新大学的尝试。清华大学于1925年成立的国学院即是以书院传统改革现代大学教育的尝试。由吴宓主持制定的《国学院章程》明确提出“略仿旧日书院及英国大学制度,研究之法,注重个人自修,教授专任指导。其分组不以学科,而以教授个人为主,期使学员与教授关系异常密切。”虽然清华国学院的教学内容与传统书院并不相同,既包含有经史为主的“普通国学”,又有以西学为主的“专题研究”,但其教学方法却与书院类似,比如《章程》规定:“教授所担任指导之学科范围,由各教授自定。俾可出其平生治学之心得,就所最专精之科目,自由划分,不嫌重复。”⑥《国学院章程》,见孙敦恒编:《清华国学研究院史话》,第28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尽管清华国学院于1929年即停办,但有学者认为研究部主任吴宓试图在清华大学内部创办一个突破边界、融合中西的新式书院,“是一场小小的制度革命”⑦罗志田:《一次宁静的革命:清华国学院的独特追求》,载《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与以书院优秀传统改革学校教育不同,有国学研究者创办了新型书院或者书院式学校。这些新型书院或者学校的课程设置以传统的儒学、史学为主,与传统书院有着极高的相似性,故而有学者称之为“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这类学校的代表是1920年唐文治创办的无锡国学专修馆(1929年改名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50年与苏南师范学院合并)。⑧陈平原:《中国大学十讲》,第6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无锡国专成立之初,唐文治所定的《无锡国学专修馆学规》开宗明义地强调是参照宋明书院学规,培养国学人才:“昔张子讲学,有《东、西铭》,朱子有《白鹿洞学规》,高忠宪有《东林会约》,汤文正有《志学会约》,皆所以检束身心,砥砺品行。吾馆为振起国学,修道立教而设,缅怀往哲,能无奋兴。”⑨唐文治:《无锡国学专修馆学规》,见刘露茜等编:《唐文治教育文选》,第147页,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无锡国专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均与传统书院基本相同。传统书院重视学术研究、注重实践的传统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继承。无锡国专前后历时三十年,培养了大量国学人才,是民国时期创办的书院式学校的成功范例。

除唐文治之外,民国时期还有多位知名学者创办了新型书院,如张君劢于1935年创办学海书院,其目的是“在振起民族文化,参以西学方法及其观点,以期于融会贯通之中重建新中国文化之基础”。同年,章太炎创办国学讲习会,宣布“以研究固有文化,造就国学人才为宗旨”。此外,马一浮于1939年创办复性书院、梁漱溟于1941年创办勉仁书院也是以培养国学人才为目标。这些书院的存在时间均不长,影响亦小于无锡国专。

除这些新型书院之外,还有一种是融合书院与学校长处所创办的学校。此类学校仅吸收传统书院的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而教学内容则基本与新式教育接轨。毛泽东于1921年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即是此学校的典型,《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中明确提出:“本大学鉴于现在教育制度之缺失,采取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二者之长,取自动的方法,研究各种学术,以期发明真理,造就人才,使文化善及于平民,学术周流于社会。”湖南自修大学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等都借鉴了书院的优秀传统。1922年8月,蔡元培看到这份大纲后,因“全与我的理想相合”而“欢喜得了不得”,他专门撰文在《新教育》上介绍湖南自修大学,认为这所大学“合吾国书院与西洋研究所之长而活用之,其诸可以为各省新设大学之模范”①蔡元培:《湖南自修大学的介绍与说明》,载《新教育》1922年第5卷第1、2合刊号。。李石曾也认为湖南自修大学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实践,与“吾国之书院与西方之研究所皆近之”②李石曾:《祝湖南自修大学之成功》,载湖南省图书馆校编:《湖南革命史料选辑——新时代》,第9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版。。尽管湖南自修大学的办学时间仅为两年三个月,但这种融合古代书院和现代大学长处创办大学的做法,是继承书院传统并付诸实践的创举。

尽管对清末书院改制持否定态度,但民国学者对书院的优秀传统却褒奖有加。笔者认为,虽然他们的观点大多是建立在对书院历史的客观总结之上的,然而不能否定的是,有的学者对书院改制的评价是建立在其心中理想的、概念化的书院模式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他们对书院改制的反思并不一定全是客观公正的,其中可能杂糅着时代的烙印和个人的主观色彩。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the Academy in China

(by LIU Hai-feng,etal)

In order to develop modern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alented people,Qing Government requested the change of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ning into schools of modern learning.With this change,the traditional academy in terms of the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 disappears and the good academic tradition accumulated in the course of more than thousand years’development has lost its survival lands.This year is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the academy.The Yuelu Academy in Hunan University held from November 4 to 6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The Impartment and Expansion of Academy Culture——Observation of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the academy in China”.We set up a special column for publishing some representative papers from the conference for readers to enjoy.

Academy Culture;110th anniversary

李兵(1971—),湖南浏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新式胡适书院
新式汽车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甘露/新式婚爱珠宝《爱will》放大你身上的幸福光芒
Cartoons
白鹿洞书院记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新式可伸缩性布朗式架的改良及应用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