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疏肝健脾、寒温并用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2011-04-09 10:58
河北中医 2011年5期
关键词:水谷香附运化

董 筠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江苏 南京 210029)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的腹痛,伴随排便次数与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以大便稀溏为主,属中医学泄泻、腹痛等范畴。在中医临证辨治时,笔者体会肠易激综合征病常常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病机多为脾虚肝郁,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运化失司,肠腑夹有湿热。具体阐述如下。

1 脏腑辨证,以脾胃为要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胃脉虚则泻”,《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谓:“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景岳全书》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损,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运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生理状态下,胃主降,脾主升,脾胃健旺,则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如果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常,则发生泄泻。

2 疏肝健脾,泄木安土

现代社会,情志因素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重要诱因。素有脾气虚弱,或原有食滞,或本有湿邪,但未至发病,复因情志失调,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运化失常,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而成泄泻。明·吴昆《医方考·泄泻门》“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痛泻要方即是疏肝健脾治泻名方,并沿用至今,屡获良效。

3 湿邪为病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指出:“湿盛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于脾胃与肠,脾虚湿胜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外因与湿邪关系最大,脾喜燥而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即所谓“湿胜则濡泄”。内因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泄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曰:“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于湿者也。”明确指出泄泻与湿邪密切相关。《景岳全书·泄泻》载:“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

4 辨虚实寒热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见慢性腹泻,多虚实夹杂,兼有寒热。以脾虚为主,因恣食肥甘,湿热内生;或过食生冷,寒邪伤中;或误食腐馊不洁,食伤脾胃肠,而夹有食滞、寒湿、湿热之邪,致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生泄泻。陈修园曾强调泄泻有脏寒肠热,或脏热肠寒。《素问·举痛论篇》谓:“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说明寒邪是泄泻的病因之一。治疗上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以免损伤脾阳;补虚不可纯用甘温,以免助湿。

5 治疗用药,临证加减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大便稀溏为主,与情绪紧张、疲劳、受凉等诱因相关,中医辨证多属肝郁脾虚、肝木乘脾,脾运失常,夹杂肠腑湿热。治宜补脾泻肝,温清并用。临证选方综合参苓白术散、柴胡疏肝散、痛泻要方、香连丸之意。常用药: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砂仁、柴胡、枳壳、香附、白芍药、防风、炮姜或干姜、黄连、煨木香、薏苡仁、炒麦芽。湿浊重者宜加藿香、佩兰、白豆蔻、法半夏等化湿;食滞可加莱菔子、山楂、神曲;久泄可加补骨脂温补肾阳,石榴皮涩肠止泻。甘能缓中,苦能泄逆,辛能散结,风能胜湿,淡能利窍,酸以收敛,升降浮沉,寒热温凉顺逆分清。

6 典型病例

杨某,男,35岁,公司职员。2007-10-12初诊。腹泻、腹痛隐隐反复5年,每遇情绪紧张、遇寒冷或进食生冷油腻之品发作。大便溏烂,多则日行3~4次,未有黏液脓血,左下腹隐痛喜温,烦躁易怒,纳谷欠馨,舌质黯红,苔根薄黄略腻,脉弦细。粪常规:质烂,色黄,脓细胞(-)。潜血(-)。肠镜: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泄泻。辨证:脾虚肝旺,肠腑湿热。治宜疏肝健脾,温清。处方:党参10 g,炒白术10 g,茯苓10 g,炙甘草3 g,陈皮 10 g,砂仁3 g(后下),醋柴胡 6 g,炒枳壳10 g,制香附10 g,防风6 g,炮姜4 g,黄连2 g,煨木香6 g,绿萼梅5 g,焦山楂10 g。服药1个月,诸症明显好转,大便基本成形,左下腹隐痛偶发,食欲改善,去柴胡、砂仁,加薏苡仁15 g,佛手10 g以淡渗利湿,理气不伤阴。再服21剂巩固疗效,并嘱饮食起居有常,避免进食生冷辛辣之品,调畅情志。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方解:方中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砂仁健脾利湿,寓参苓白术散之意。党参、炮姜、炙甘草寓理中丸之意,温中健脾化湿。白术燥湿健脾,白芍药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含痛泻要方之意。黄连配伍炮姜,寒温并用,辛开苦降,黄连苦寒清泄,既除胃之湿热,又降胃之浊阴,炮姜较干姜辛散作用弱,善能温中止泻,助升脾气,寓有生姜泻心汤之意。方中选黄连、煨木香对药,含香连丸之意,以清热燥湿,行气止痛。香附配黄连,取《韩氏医通》黄鹤丹之意,香附辛微苦甘而性平,宣畅十二经,为气药之总司,长于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黄连泻心火,两药合用,疏清并用,相辅相成,心火去,肝郁解,脾运健。绿萼梅理气不伤阴。

总之,肠易激综合征常出现反复腹泻、腹痛。脾虚肝郁是病机关键,脾虚则湿胜,湿热内蕴,肝失调达,不通则痛。治以疏肝健脾,寒温并用,每获良效。

猜你喜欢
水谷香附运化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治胃寒痛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补中益气丸合七制香附丸治疗产后便秘26例
HPLC-ELSD法测定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
脾主运化浅议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