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颧部异位腮腺混合瘤一例

2011-04-12 12:38北京朝阳医院100020张冬雪曹经一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24期
关键词:腮腺腺体面神经

北京朝阳医院(100020)张冬雪 曹经一

山西省太原五中316班(030001)王丹阳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中涎腺肿瘤中混合瘤占80%~90%,其中以腮腺混合瘤为最常见。由于腮腺混合瘤潜伏着恶性病变的危险,治疗的原则应是早期摘除。手术时应将肿瘤连同包膜及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一并切除,以免复发。因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肿瘤切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治疗腮腺疾病的常用方法。有学者报道了435 例涎腺肿瘤,90%发生于腮腺。腮腺肿瘤可发生于从新生儿到老年的任何年龄,但多见于40~60 岁,高发病年龄为30~50 岁。国内统计的4564例涎腺上皮肿瘤中,良性多行性腺瘤2463 例,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53%,占全部良性肿瘤90%以上。

腮腺位于面侧下部,以耳垂为中心,上可达颧弓,下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的后缘,后缘邻接乳突及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腮腺导管口异位较为常见,而腮腺异位到颧部的病例较为罕见。2011年11月我院收治左颧部异位腮腺混合瘤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31岁,因“左面部一肿包3年,近半年肿胀”。患者三年前发现左面部一黄豆粒大小包块,无红肿、疼痛等不适,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长大,未治。近半年来,偶感不适,胀痛,现如鸽子蛋大小,不伴畏寒、发热,自服消炎药后不缓解,未作其他特殊治疗。两周前于我院门诊就医,诊断为“左面部肿物”收入院。

体格检查:血压160/105mmHg,一般状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五官、心、肺、腹及四肢等未见异常。家族史:无类似病史。

专科检查:左侧颧部一肿物,前至下眼睑中线水平,后至耳屏及耳垂前2cm,上缘位于眼睑下1cm,下缘与颧骨下缘平行。肿物水平长3.0cm,垂直长约2.5cm,高出皮平面约0.6cm,位于面部皮下,平行边界清楚,质地中,活动度好,无压痛,无波动感,肤色正常。口腔黏膜表面未见明显异常肿块,左侧腮腺导管口位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黏膜。颞下颌关节正常,无张口受限,颈部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B超结果显示:左颧部一占位性病变。

治疗方法:手术在局麻下进行,颧部切口,沿皮纹切开皮肤,切口长约5cm,行钝性分离,暴露整肿物。见异位腺体组织,颗粒状,腺体部分包裹肿物,大小约为2×2.5×1cm3,与皮肤表面不粘连,分叶结节状,薄膜不完整,质地中。术中分离面神经颧支,去除整个异位腺体组织,放置引流管1根后,分层缝合切口,包扎。术后常规抗感染。术后局部创口无明显感染,术后1天有大量渗出,考虑到切口距离导管开口较近,疑似腮腺瘘,继续观察,渗出明显减少,一周后拆线[1][2]。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腮腺混合瘤。

2 讨论

腮腺作为面部的腺体之一,主要功能是分泌唾液,它的位置比较固定。国内外有报道称,部分异位先天可以远离正常位置。其中以颌下腺最为常见,腮腺区、牙槽黏膜、扁桃体、中耳、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均可见异位腺体组织[3],腮腺导管口异位于面颈部较多见[4],而腮腺异位于颧部的病例,国内鲜有报道。

异位于颧部的腮腺发生混合瘤,诊断较为困难,容易与其他面部肿物相混淆,皮脂腺囊肿和脂肪瘤等[5],常规的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往往难以确诊。笔者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及术后病理检查,最终诊断为腮腺混合瘤。本病例的特点为:腮腺异位于颧部少见,异位腺体内发生混合瘤,面部严重不对称,影响面部外观,且轻度胀痛,故予以手术治疗。术前已预见到肿物与面神经颧支的关系,直接在肿物表面沿皮纹切开,钝性分离,确定面神经颧支与异位腮腺混合瘤的关系后,做保留面神经的异位腮腺切除术,术中未伤及面神经颧支,未影响眼睑闭合。

猜你喜欢
腮腺腺体面神经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盐酸戊乙奎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