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护理

2011-04-12 21:22陈卫琴丁玉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22期
关键词:水封创伤性护士

陈卫琴,丁玉琴,陆 英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00)

创伤性膈肌破裂是临床十分严重的一种损伤类型,患者往往合并有多脏器损伤,且由于伤口较为隐蔽,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容易被漏诊或者误诊[1],一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院为提高护士对此创伤类型的关注,提高护士的护理工作水平,本文对46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为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急诊收治的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患者,其中男40例,女6例,年龄 17~57岁,平均(34.89±4.11)岁。创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刀刺伤21例,高空坠落 4例,穿透伤2例,硬物击打5例,火器伤5例。46例患者中,闭合性损伤16例,开放性损伤30例。患者从受伤到入急诊科救治时间为1~30 h,平均(4.53±0.14)h。其中0~1 h者22例,1~4 h者12例,4~24 h者8例,24 h以上者4例。患者左侧创伤31例,右侧创伤15例。合并伤包括:胸部损伤 23例,腹部损伤12例,颅脑损伤7例,四肢骨折10例,脊柱骨折3例,盆骨骨折2例。29例患者入院时已经表现有休克症状。

1.2 结果

经过积极手术治疗与优质的临床护理,4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8.97±2.22)d,治愈率达100%,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病情观察:患者入院后立即为其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患者的意识,协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受伤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及休克症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并为其进行氧气吸入,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2],如患者病情严重,可给予气管插管等呼吸辅助措施。使用心电监护仪为患者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尿量,并定时测量患者四肢的温度和体温。如果患者合并有气胸等,需协助医生为患者进行减压,将伤口闭合,做好各种急救处理。

纠正休克症状: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迅速为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尽量选择粗大静脉,以保证液体能够快速进入。抽取患者血液进行检验,并为其交叉配血试验。根据患者血型配比结果,为其输入合适的血液。

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进行床旁X线、胸片、血常规、凝血时间、B超等检查。做好术区备皮、导尿等手术前准备。手术前30 min为患者注射0.5 mg阿托品+0.1 g鲁米那。

术前心理护理:对清醒或者有意识的患者,护士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受了严重的创伤,病情严重,其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十分明显,甚至有些患者会担心治疗费用过高,认为自己病情严重而失去治疗信心。因此,护士在工作中要加强心理护理,将心理干预贯穿于整个临床工作之中。在工作时做到忙中有序,使患者感到安心,让患者体会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度。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各项操作的必要性,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主动安慰和关心患者,消除其内心的恐惧,取得患者的配合。

2.2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患者手术后需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患者全麻未清醒,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以促进口腔分泌物的流出,防止呕吐物等窒息。

术后给予半卧位,为患者输入氧气,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对氧流量进行调节。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检查患者的伤口是否有渗血或者渗液,及时更换患者的辅料。

为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包括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定时为患者翻身,或使用压疮垫,避免患者长期同一部位受压。为患者做好日常的清洁。

引流管护理:由于膈肌破裂的患者术后需要有各种引流管,因此,护士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目的在于保持患者体内的正常压力,将胸腔内的积气和积液引流出,使患者的肺部扩张,并能够监测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3]。护士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出现扭曲、脱落和受压等,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出的液体的颜色、性质和量。将引流管与负压水封瓶连接,将水封瓶放置到胸部60 cm以下处[4]。若患者的引流液体大于150 mL/h,持续3 h以上,则怀疑患者可能出现活动性出血。护士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止血药物。每日更换水封瓶。术后每1~2 h挤捏引流管1次,以防止出现管腔堵塞。

胃肠减压(胃管):胃肠减压是为了促进膈肌裂口修补的一种方式[5]。护士需要将胃管妥善地固定,并保持其通畅,为患者定时做胃管的挤压,并使用注射器抽吸,避免管腔堵塞。使用少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可纠正引流管堵塞情况。密切观察引流液体的颜色、量和性质。患者常规禁食。每日进行口腔护理。患者在手术后肛门排气后,可撤除胃肠减压。饮食从流质食物开始,从少到多,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呼吸道管理:护士在手术后需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通过监护仪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和血氧饱和度。病室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注意为患者保暖,以防止呼吸道出现感染。为患者做好翻身扣背等协助痰液排出。如痰液过于黏稠,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为其进行雾化吸入。同时还可使用吸痰等方法,将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以避免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1] 刘小燕,魏晓红,程 静,等.闭合性创伤性膈肌破裂1例围术期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07.

[2] 陈祥青,李俊霞,赵艳青,等.创伤性膈肌破裂9例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56.

[3] 陈 瑜,刘晓林,夏先进,等.28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0):1248.

[4] 王晓东,景炳文,杨兴易,等.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2003,10(5):743.

[5] 董国华,景 华,常春林,等.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附31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9):823.

猜你喜欢
水封创伤性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局部硫化技术在三峡水利枢纽深孔弧门水封更换中的应用
干熄焦水封槽结构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火炬设施水封罐设计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2号深孔泄洪洞链轮闸门水封型式设计研究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