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尿量增多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1-04-12 21:22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22期
关键词:间歇尿量尿液

陈 霞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0)

残余尿是指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正常人的残余尿量为5~12 mL[1],当残余尿>100 mL时残余尿量增多。本院神经内科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入院时多予保留导尿。不少患者在拔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严重者则出现能够自主排尿,但残余尿量增多。本文对13例发生残余尿量增多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共收治 612例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其中294例患者留置导尿,13例患者拔管后出现能够自主排尿,但残余尿量>100 mL,出现腹胀。其中男 9例,女4例,平均年龄52岁。通过护理干预,11例患者能够自主排尿,残余尿量<100 mL,建立膀胱平衡,2例患者需转入泌尿外科手术治疗。

2 原因分析

残余尿量增多的病因尚不明确,与下列因素有关。

2.1 心理因素

排尿受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紧张焦虑常会影响患者的排尿活动,使逼尿肌收缩异常,造成排尿困难。

2.2 环境因素

患者对住院环境感到陌生,且生活不能自理导致尴尬和暴露隐私等都使患者感到无法适应。

2.3 年龄因素

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老年人生理抵抗能力差,且并发症多。

2.4 机体因素

脑卒中患者留置导尿的时间长,尿道痉挛、水肿、阻塞等因素以及神经损伤会导致排尿功能障碍。

2.5 并发症

引起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逼尿肌失代偿的疾病均可能引起残余尿量增多,如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等。

3 护理对策

3.1 一般护理

心理护理:安排适宜的环境,鼓励患者自解小便,树立自解小便的信心,同时让其认识到尿潴留的危害,给予其耐心讲解,细心指导,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同时做好家属工作,使他们协助患者尽快自行排尿。

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1 500~2 000 mL/d,多饮水可以增加循环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使尿液生成增加,使膀胱有充盈感,有利于拔除尿管后顺利排尿。

做好留置导尿的基础护理:予会阴护理2次/d,保持引流通畅,勿折叠、扭曲,引流袋不得高于膀胱,定期更换导尿管。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质,尿液浑浊有杂质,遵医嘱予膀胱冲洗。3~4 h做1次排尿动作,这样有利于锻炼膀胱括约肌和腹肌的收缩力。

3.2 诱导措施

在拔管前告知患者进行闭管训练,当第4次感觉憋尿时不要放尿,在有强烈排尿感时予以拔管,经临床研究,此法简单实用。患者排尿困难时可采取听流水声、热敷法、温水冲洗会阴法、按摩法以及灌肠法以促进排尿。

3.3 药物治疗

若上述措施还无法解决患者排尿困难,要和医生探讨分析原因。若因为尿道痉挛或水肿,可临时口服盐酸坦洛新、地塞米松,以扩张尿道括约肌,减轻水肿。新斯的明对膀胱平滑肌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可为尿潴留患者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25~0.5 mg,以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而排尿。

3.4 拔管后残余尿量多者需予再次保留导尿

正常膀胱容量女性为250~550 mL,男性为350~750 mL[2]。导尿当天开始记录膀胱引流尿液达400mL时的时间点。再次拔除尿管后积极指导患者排尿,观察排尿情况。残余尿量仍多者需予间歇导尿。间歇导尿的原则:应遵循平衡膀胱原则,即自动排尿不多于1次/2 h,残余尿量<50~100 mL,同时保持无感染和尽可能控尿[3]。导尿时间点即尿液达400 mL的时间点。根据患者自排尿情况及残余尿量确定导尿频率。残余尿量在400 mL左右时,导尿4~5次/d;残余尿量为300 mL左右时导尿3次/d;残余尿量在200 mL左右,导尿2次/d;残余尿量低于150 mL后导尿1次/d;当残余尿量<100 mL可以停止导尿[4]。

4 讨 论

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护理人员不但要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勿扭曲、折叠,同时要观察尿液的色、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尿路感染。在拔除尿管后,积极鼓励患者排尿。不能只观察患者是否排尿,而要观察尿量、膀胱充盈度以及患者的主诉。做到三早:早督促鼓励排尿,早发现膀胱充盈,早处理排尿困难。膀胱充盈或者患者主诉腹胀时,可以通过B超来测量残余尿量。B超法为目前临床最常使用测量膀胱残余尿量的方法。此法简单无痛苦,患者最易接受。但患者排尿后膀胱松弛,膀胱形态不规则,此法计算结果为一近似值,往往比真实体积要大[5]。残余尿量内积存大量的沉渣、脱落上皮细胞及细菌,另外,膀胱过度膨胀使膀胱壁变薄缺血和免疫力下降,降低了膀胱自身的抗菌能力,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残余尿量增多导致膀胱内压增加,当膀胱内压超过安全压力时,尿液则会反流造成上尿路改变,肾功能损害,肾衰,甚至死亡。间歇导尿法是目前最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残余尿量增多的方法。间歇性导尿可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保护膀胱顺应性,帮助建立膀胱平衡,减少并发症。间歇导尿术丰富了神经源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1] 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学[M].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51.

[2] 张玉海.膀胱排尿功能障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

[3] 侯春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0.

[4] 廖利民.神经泌尿学与尿动力学现状与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9):646.

[5] 刘承梅.膀胱安全容量测定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1):53.

[6] 孙福振,庞国勋,王振显.不同方法测定残余尿量的比较[J].河北医药,2010,32(3):345.

猜你喜欢
间歇尿量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跟踪导练(三)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