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自发皮样囊肿破裂的MRI诊断

2011-05-31 01:40李会生高凤国王鹏
中国医疗设备 2011年5期
关键词:皮脂腺蛛网膜囊肿

李会生,高凤国,王鹏

保定第一医院 MRI室,河北 保定071000

颅内皮样囊肿是起源于外胚层的先天性肿瘤,临床较为罕见。是胚胎发育时期神经闭合成为神经管时,将皮肤组织带入的结果,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0.04%~0.06%。随着病灶体积的增大,可发生自发性破裂,引起无菌性肉芽肿性脑炎[1]。可以是无症状或表现为畸形的化学性脑脊膜炎。囊肿破裂的发病率尚无精确的数字,胆固醇是最常见的引起炎性肉芽肿性脑膜反应的成分。MRI (磁共振成像)对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患者女性,34岁,既往体健,无不良嗜好,近日出现双眼左视重影前来就诊。

1.2 设备及参数

使用设备为Siemens Novus 1. 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常规 MRI扫描。T1-se-tra,TR 390ms,TE 8ms,层厚 6.4mm;T2-tse-tra,TR 4 000ms,TE 99ms,层厚 6.4mm;T2-tirmtra-dark-fluid,TR 9000ms,TE 114ms,层厚 6.4mm。增强扫描:T1-se-tra-3mm-fs,TR 756ms,TE 10ms,层厚 3.2mm ;T1-se-cor-3mm-fs,TR 756ms,TE 10ms,层厚 3.3mm;T1-sesag-3mm-fs,TR 729ms,TE 10ms,层厚 3.6mm。

2 结果

MRI表现(如图1~3)。

图1 示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其内可见斑片状短T1信号;压脂像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

图2 示压水像病灶内部分呈斑片状高信号,DWI可见不均匀稍高信号。

图3 破裂后,脑池内可见点状短T1信号,压脂像呈低信号。

(1)病变发生的部位:发生于偏中线左侧海绵窦旁。

(2)病变的形态及轮廓:病变呈类圆形信号影,边界清楚。

(3)病变的信号特点:信号呈长T1、长T2信号,其内可见散在斑片状短T1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压水像呈斑片状高信号;注入欧乃影15mL,行多方位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

(4)病变周围情况:未见瘤周水肿,无占位效应。

3 讨论

3. 1 发生和病理

颅内皮样囊肿是胚胎残余组织形成的先天性肿瘤,多见于年轻人,多为边界清楚、光滑、圆形或卵圆形肿瘤,大小不定,囊壁薄厚不等,偶尔呈乳头状突起,少见钙化。以往错误的观点认为,皮样囊肿是起源于外胚层及中胚层,因为其内的毛发、汗腺、皮脂腺等是起源于中胚层组织[2]。但是皮样囊肿内的毛发、皮脂腺、汗腺是起源胚胎早期的外胚层,是在妊娠3~5周时外胚层表面与神经管分离不全,而包埋入神经管内,出生后形成胚胎类肿瘤[3]。镜下组织病理可见囊壁由两层构成,外层由纤维组织构成,而内层则由皮肤构成,与表皮样囊肿不同的是,皮样囊肿内含有皮肤附件,如毛发、毛囊、汗腺、皮脂腺等[4]。内容物主要是皮脂腺产物,呈浓厚的黄色干酪样物质,缠结成块的毛发样物亦常见,少数病例可见牙齿。

颅内皮样囊肿破裂时,有其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原因[5]:

(1)自发性:由于衬有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分解,脂类代谢的液产物和氢的增加,皮样囊肿内的成分及体积发生变化,可引起破裂。

(2)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导致颅内缺血缺氧,颅内压增高;囊内分解代谢产物的增多引起囊腔内压力增加以致破裂。

(3)头外伤:撞击伤、坠落伤脑震荡导致肿瘤破裂。颅内皮样囊肿破裂时,有其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3. 2 颅内皮样囊肿的临床与影像表现

皮样囊肿属于先天性异位肿瘤,多位于中线、鞍旁,一般不发生于颅骨板障内。CT检查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与脂肪组织密度接近,钙化不常见。无增强,如反复感染导致肉芽组织增生则可出现强化。MRI检查,成熟脂肪成分,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亦可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较低。由于其内含有不同成分,信号可不均匀,以T2WI为主。脂肪抑制像可见高信号消失,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部分囊壁可见强化。弥散相可见不均匀的高信号。皮样囊肿破裂后,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可见脂肪信号影,脑室内脂液界面可见化学位移伪影。MRI不但可以多方位成像,还可以有效避免骨骼伪影对病变的干扰,特别是对判断病灶与颅底关系有极高价值。

3.3 鉴别诊断

(1)颅内表皮样囊肿:多见于20~50岁青中年,常位于中线外侧、桥小脑角,可发生于脑室内、颅骨板障内。CT检查多有钙化。瘤壁为复层鳞状上皮,表层角化层,脱落后呈层状堆积,内含有胆固醇结晶及角化物,D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囊肿破裂少见。

(2)畸胎瘤: 常见于三脑室后及鞍上,发病年龄较小。亦可破裂,在蛛网膜及脑室内出现脂肪滴。其典型者由三胚层构成,CT平扫可见脂肪、软组织和钙化,增强后病变多有强化。MRI表现为混杂信号,肿瘤可见不规则强化。

(3)脂肪瘤:病变常位于中线、胼胝体区、四迭体和小脑上蚓部。病灶常为单发,密度均匀,可有瘤壁钙化,常合并有胼胝体发育不良。

(4)Rathke 裂囊肿:囊肿多位于鞍区,可在鞍内或突出向上,或全部在鞍上,MRI无论T1、T2加权像,均显示囊肿呈稍高或混杂信号,提示囊肿内有含铁血黄素或出血成分。

(5)蛛网膜囊肿破裂:MRI同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FLAIR为完全低信号,DWI低信号。 与表皮样囊肿鉴别要点为后者以沿脑池匍匐生长,具有包绕血管和神经的趋势为特点,其FLAIR为高信号,DWI也为高信号。蛛网膜囊肿破裂时,可引起硬膜下积液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其不含有脂肪组织,所以囊及脑池内不会见到点状高信号。

[1]沈天真,陈星荣,等.神经影像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Osborn AG.Diagnostic neuroradioliology[M].Mosby,1995:635.

[3]Schijiman E,Monges J,Cragnaz R,et al.Congenital dermoid sinuses, dermoid and epidermoid cysts of the posterior fossa[J].Childs Nerv Syst,1986,2:83.

[4]Abramson RC,Morawetz RB,Schlitt M.Multiple complications from an intraranial epidermoid cyst: Case reported and literature review[J].Neurosurgery,1989,24:574.

[5]尚京伟,戴建平,高培毅,等.颅内皮样囊肿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1998,(14):898.

[6]凃茜,等.MRI测量腹部脂肪在针灸减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7):144-146.

[7]王文献,岳恒志,范辉,等.颅内皮样囊肿的MRI和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6,(10):996-998.

[8]陈劲松,王驹,卢亦成,等.颅内皮样囊肿术后残留致长期发热1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6):471-474.

猜你喜欢
皮脂腺蛛网膜囊肿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23例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皮脂腺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