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方言中程度副词“没魂”/“没根”变异研究

2011-07-14 07:49刘冬冰
文教资料 2011年30期
关键词:使用率南通阶层

陆 观 刘冬冰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

一、引言

“没魂”和“没根”在南通方言中是表示主观程度的最高级程度副词。在句法功能和语义上“没魂”和“没根”与普通话中的“太”相似,都表示比“很”、“非常”还要大一级的语法意义。“没魂”和“没根”在南通方言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用的,互相之间替换并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下面在正式进行程度副词“没魂”和“没根”的变异研究前,先简要说明“没魂”和“没根”在南通方言中所起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先以“没魂”作为范例说明。

“没魂”和“没根”的句法功能:

1.南通方言中程度副词“没魂”和“没根”可以修饰谓词性词语,充当状语,表示性状、态度、行为等的极高或者过量。比如:

没魂哩大(太大了)

没魂哩激动(太激动了)

没魂哩欢喜(太喜欢了)

2.“没魂”和“没根”还可以放在性质形容词和表心理的动词后面做补语,表示程度的高。比如:

二侯今天开心得没魂。(老二今天太开心了。)

三侯的成绩好得没魂。(老三的成绩好得没话说。)

3.“没魂”和“没根”在南通方言中还可以与表否定的词组合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表示委婉,不确定的行为动作,或减轻否定的程度。一般常常接在“不、不是、不算”这一类词的后面。比如:

二侯的成绩也不是没魂得好。(老二的成绩也不是很好。)

四侯对足球也不算没魂得懂。(老四也不是很懂足球吗。)

4.“没魂”和“没根”在南通方言中还可以单独做谓语或者是单说来表示程度的极高或极强。比如:

下面的人没魂。(下面人多得不得了。)

你有多少钱?没魂。

对“没魂”和“没根”和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没魂”和“没根”主要表现为程度极高和程度过分。比如:嘎个东西没魂的重要。(这个东西太重要了。)表示重要的程度极高。再比如:菜市场人没魂。(菜市场人太多了。)表示程度过了,常表贬义。在感情色彩上“没魂”和“没根”都可以与表褒义、贬义或中性的形容词、心理动词、大多数谓词短语搭配使用,一般来说与褒义词搭配使用的可能性最大。

关于“没魂”和“没根”的起源问题在这里先做简要的说明。这对展开变异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因为南通的方言词语大多选择的是音近字,所以在文献中没有任何关于“没魂”和“没根”的记载。但南通籍学者张美兰在《〈蜀语校注〉补证》指出:“汉语中词常音同音近通用,人称代词的复称也如是,‘们、每、门、懑’等,故俗作‘们’不误。‘们浑’之‘们’只是书写形式,读音同复称之‘们’,意义无关联。 且‘们浑’也写作‘没浑’、‘没忽’。 ”张美兰在此提到的“们浑”也许就是南通方言中常用的程度副词“没魂”。“们浑”在西汉杨雄的《方言》中有记载,晋郭璞注:“们浑,肥满也。”现今《汉语大字典》收“们浑”一词,释为“丰满、肥满”。今南通方言中的“没魂”就是引用的“们浑”这个词,从语法角度看“没魂”和“没根”很有可能是“们浑”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实词虚化的结果。表肥满之意的形容词转化为表程度的程度副词。从语音上分析“没魂”的“魂”在中古音系《广韵》中属于臻摄合口一等魂韵,属于匣母的字。而“根”在中古音系《广韵》中属于臻摄开口一等痕韵,属于见母的字。董同龢(1948)认为匣母与见母的字可以大量的谐声、通假,因此通过语音演变的发展由“们浑”衍生出来的“没魂”和“没根”在南通方言中互相通用也实属正常。

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语言变异研究的角度,从现今群众实际使用的情况等方面对此类词语的变异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为了好确定一个变项,我们假定就用与“没魂”和“没根”有同源关系的“们浑”的“浑”字来代替“魂”和“根”字,即用“没浑”来设为语言表项,“没魂”和“没根”分别作为它的两个不同的语言变式。

二、调查方法

因为语言是个“有序的异质体”,语言的变化需要全社会交际不间断的情况下逐渐演变。这个过程需要强大的社会推动力来推动。因此我们可以对这种处于社会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定量分析。

按照拉波夫的社会语言学理论,我们在研究收访者的语言时应考虑到他们的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生活区域、种族和语体等社会因素,才能发现其中可能存有的关联。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生活在南通市区的汉族人(南通市区常住人口民族成分很单一几乎全部是汉族),语体也基本仅限于日常用语的口语体,因此生活区域、种族和语体三个因素在本次调查中暂不予考虑。所以这次调查我们仅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这四大方面来予以考虑。

为了更精准地进行定量分析,本次调查决定采用定额抽样的田野调查法,对南通市区的常住人口随机抽取30人调查,按年龄分成4个组:20岁以下(少年组)、20—40岁(青年组)、40—60岁(中年组)、60岁以上(老年组),保证每组10人,并且要求每组的成员不一定世居南通,但至少在南通出生长大,并且熟练掌握的第一方言为南通方言。性别比上要求受调查的人男女比例尽量接近1∶1。结果在收到的有效问卷调查中,职业上涵盖了社会语言学调查上的十大职业阶层中的七个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办事人员阶层。在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上涉及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大学专科、中专/高中、初中、小学6个层次。

1.调查内容设计

进行书面问卷调查表调查,调查内容按照没魂/没根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设计如下:

表1 “没魂”和“没根”语言变异调查表

经过调查发现,就调查问卷本身来说,不考虑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的因素外,“没魂”和“没根”的总使用比例大概是8∶2,这表明在现今的南通方言中,“没魂”的使用率要远远高于“没根”。“没魂”是一个占主导方向的变式。而对于调查表中“没魂”的“没根”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未发现受访者受到调查问卷设计影响而刻意的在不同句法功能和语义色彩问题上有倾向地使用“没魂”和“没根”。这表明“没魂”和“没根”的使用者是受社会定势和习惯的影响去使用。“没魂”和“没根”之间在语法上的作用和地位是相等的,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2.各项社会因素对变式“没魂”和“没根”的影响

(1)年龄

拉波夫最早提出了利用年龄段的变异分布法对语言的变化进行研究,因此只有间隔一段时间我们才能够发现语言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受访者分为四个年龄大段:20岁以下的少年组、20—40岁青年组、40—60岁的中年组、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下图是调查结果显示:

图1 年龄与“没魂”和“没根”使用情况

通过上图我们不难发现年龄与“没魂”和“没根”之间的关系:越是年轻的人使用“没魂”的频率越大。而年纪大的人在使用“没根”的概率远远超过年轻的人。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该变异是一种“进行中的变化”,虽然不能很肯定地判断到底在“没魂”和“没根”出现在南通方言的时候谁的使用率大,但就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没魂”在南通方言中的使用率正在进一步提高。而“没根”正趋于萎缩,但会不会消亡还很难说。

(2)性别

下面再来看性别和“没魂”与“没根”使用关系。见图2:

图2 性别与“没魂”和“没根”使用情况

通过图2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年纪大的女性在“没魂”的使用率上不及年轻的女性。而女性在“没根”的使用情况上则恰恰相反,不仅低于男性的使用率,而且年长的女性使用率要稍微高于年轻的女性。而男性在两者的使用率上与女性相比则要相对保守一些,都呈现年纪大的会多用“没根”的状况。在语言变化上,研究表明女性往往要领先于男性,因此男性在语言创新上要落后于女子显得较为保守。而这种情况在南通方言中也得到体现,符合“没魂”是较为领先的语言变式,而“没根”是较为保守的语言变式,随着时间的发展,使用“没魂”的概率会越来越大这一趋势。

(3)受教育程度

接下来再来分析受教育程度对“没魂”和“没根”的使用情况影响。见图3:

图3 受教育程度与“没魂”和“没根”的使用情况

从图3不难看出受访者的文化程度越高,使用“没魂”的频率就越大,这也同图1和图2体现的情况相吻合,在南通方言中一部分“没根”的语言变式正向“没魂”转变。而受访者文化程度高的人更易采用较为先进的语言变式。

(4)职业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职业阶层与“没魂”和“没根”的使用情况。见图4:

图4 职业阶层与“没魂”和“没根”的使用情况

由图4可见技术员和公务人员的的“没魂”使用率均超过80%,无业人员和农民最低,这一结果反映的情况和表3反映的情况也比较符合,技术人员和公务人员就接受的文化相对来说高一些,主要都是本科、大专及以上,所以采用的都是较为先进的语言变式“没魂”。农民、无业人员相对来说文化较低,所以“没根”的使用率较高。

三、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在南通方言中 “没魂”/“没根”的使用情况的变化是一个处在“进行中的变化”,原因有三:(一)“没魂”/“没根”的使用情况与年龄存在共变关系。 年龄越小,使用“没魂”的概率越大。 (二)“没魂”/“没根”的使用情况与性别也存在一定的共变关系。女性使用“没魂”的比率稍微多于男性。 (三)“没魂”/“没根”的使用情况与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也有共变关系,受教育程度高的,工作相对好的更倾向于使用“没魂”。总体看来,“没魂”是占主导的优势语言变项,并且还将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当然本次调查受条件限制还存在一些疏漏,希望以后再做类似的课题调查时能有所改进,并且期待能在以后的调查中有更多的突破。

[1]鲍明炜,王均.南通地区方言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徐大明.当代社会语言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拉波夫.拉波夫语言学自选集.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5]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使用率南通阶层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