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色彩“魔术师”

2011-07-14 07:49
文教资料 2011年30期
关键词:象征性魔术师主观

陆 琴

(昆山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昆山 215300)

艺术的表现形式正如画家所说:“在艺术性的含义上,表现的范围是无所不包的,这就是艺术的自由性。广义地说,有多少种事物,就会有多少种绘画的表现主义,就有多少种艺术家。”[1]绘画是人类追求艺术一种方式,它自身就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色彩的联想就多数人来说具有共通性,色彩不仅可以象征事物,还可以象征一些抽象的意念。康定斯基认为每种颜色都有象征意义,如黄色是大地颜色,象征世俗;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象征着升华;绿色是夏天的颜色,象征着平静和自我满足;紫色意味着衰败和枯萎;黑色意味着死亡。画家作画时,往往借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某种意图,运用象征性来确定画面的色调关系,从而强化主题和主题思想的定位。二十世纪以来,彰显个性成为时代性的追求,油画家以生动的象征性色彩表现强烈的主观感受,色彩象征性特点是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观念的良好表达方式。色彩的象征性特点具有丰富的内容,它作为色彩的一个重要美学属性,已成为许多艺术家运用色彩语言的主要手段之一。

绘画创作中色彩的主观性是相对于客观对象本身所呈现的色彩而言的。艺术家在画面上并不再现或不完全再现自然现象的真实色彩感觉,而是根据作品主题和画面的需要对色彩进行再创造,使它成为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以表达主体的情感、意念,使作品具有更强烈的视觉表现效果和特定的精神内涵。画家表达内心体验,使画面与现实开始拉开了距离,色彩的精神容量得到了加强。所以,他们更重视色彩的表现力和象征性,倾向于用主观性色彩来表现纯朴和炽热的感情。闫平更是以意象性、象征性色彩表达自身的情感意念和内心体验,色彩的精神性和表现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画家在画面上把各种色彩处理得如此和谐、协调,似乎组成了一曲交响乐的各个声部、各种乐器发出的谐和柔美的曲调一样,所描绘的世界也不再是自然的外部世界,而是一个由色彩构成的绚烂多彩的内心世界。画家的这种情感和精神的体验将光和色彩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光和色的绝唱。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妨强调学生作品的主观表现性,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平面装饰意味,使得学生成为“色彩的魔术师”。

一、主观表现性

有些画家属于直觉性的画家,在绘画的理念上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影响。柏格森反对机械主义和教条的理论认识,提出了靠直觉来认识的自由创造意志。柏格森宣称代表理性的科学和逻辑不能透入实在的外皮,在生活和运动面前,理智为无限的多样化和形式的变化所困扰。生命是运动的、进化的、绵延的,唯有直觉才能直接洞见。因此,直觉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即直觉比理性和科学更接近生命,我们只能通过直觉的能力来了解实在的、“变化的”和内在的“绵延”,生命和意识。这一观点成为指导学生直觉性绘画观念的哲学依据。在时间理论里,柏格森强调记忆,认为精神或意识在本质上是自由和记忆力,是一种创造力。这两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可以使学生的作品渗入更多对光和色的主观处理,画面更加倾向主观性,色彩更多的是个人主观情绪的表达,即“艺术的整个对象和难题是把想象跟自然一体化”。[2]

主观性色彩是绘画色彩魅力的一个重要所在。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物体的颜色仅作为参照物和启示,以主观的、自由的、想象的色彩组织画面。一切物体在画家的调配下均服从于特定的色彩空间,这种来自画家内心深处的奇异色彩改变了所有现实中的物象,大海、田野、天空、人物都被进行了重新定义。很多画家认为艺术不应再作为一种模仿的东西,而要改为“主体对自然的再调整”,并赋予对象以强烈的个性,对主观性色彩的应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和学生一起欣赏当代女画家闫平的油画作品 《紫色》,这幅画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室内的桌面、花、水果和人物面部都笼罩在光与色之中,颜色的变化自然和谐而且玲珑剔透,画面注重色彩的对比、交错、重叠和冷暖补色相互并置的运用。画面的构图及其节奏都服从于画面的整体气韵的要求,让人看了之后有种一瞬间偶发感悟的印象,整体上一种暖洋洋的基调,组成一个充满亲密和幻想的空间。在她更成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光和色的完美结合。这使得她的作品所涵盖的是扑面而来的热烈、激情澎湃,是光与色的交错和震撼,仿佛是在一位音乐指挥家所控制下的一曲完美的交响乐,直通人的心灵,让人留连忘返。通过主观性色彩的表达,闫平把人们带入一个属于她的温馨,安逸,富有生机和迷人光彩的境界。激发热情的是客体,是外部世界,人们受它的鼓舞;以后则是内心世界,表达情感的需要,推动画家去选择或此或彼的形式。马蒂斯说:“色彩所固有的特性,不是把世界作为一种物体的现象来表达,而是作为一个现实中唯一存在着的世界——画家脑海中的世界来表达。”[3]

紫 色

二、装饰表现性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画家以科学注入艺术,以期达到三维空间的真实再现,立体性成为西方传统绘画的最大特征。从二十世纪后半期,西方艺术家渐渐注意到东方绘画中平面性的特征。很多画家注重追求自然之外的美,喜欢用平面的方式表现色彩,画面呈现最简洁的形式,以线条画轮廓,再涂以平坦的色面。色彩强烈,背景简化成节奏起伏的形态。

回到平面,意味着色彩力量的解放,这让画家不用为了表现物体的结构来勉强摆放色彩,可以完全自由地根据主观感觉和画面需要,来进行色彩的布置。学生可以用比例法来表现前景和远景深度,但并不让远景色彩弱化,这样远景就会向前景靠拢。有些画面前景的形象富有立体感,而背景却被处理成装饰性的平面,这样故意造成图、底的两层空间减弱深度而趋向平面化。另外,学生不妨运用色彩对比形成色彩、空间上的内在张力,依靠色块面积大小比例的安排寻找平面性的均衡和情感的体现。在画面中,单纯的与大块丰富细致的点彩之间的种种对比,而局部色块之间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编织成无比妙趣的构成。他们笔下的色调、色谱十分丰富,强烈的色彩和光在画面里并没有局限于一个地方,而是分散到画面的各个地方,整张画面效果和谐统一。

再来欣赏画家的作品,凭借自己对色彩与线条的高度敏感力,闫平将印象派解放出来的纯色综合成大片大片的色块,并用强有力的、单纯的、富有表现力的、装饰性的灵动线条连接起来,这种色彩画的装饰性构图,由于它的表现性力量而成为魔术式的乐曲,成为一个对大自然的体会或一个心灵状态的表达。闫平注重放弃逼真的三度空间,而突出平面的装饰效果,调绘色彩后,用灵动的线条勾勒轮廓。《花》这幅作品,由红、蓝、黑和白色组合而成一幅图案,运用大起大落、看起来富有弹性的点到即止的笔法。它最大的独创之处在于,任意地运用强烈的色彩来表现主题,色彩本身被当成了表现目的而不是对外在物象的模仿,即用平涂的表面、强烈的轮廓线和主观化的色彩来表现经过概括和简化了的形式,不论是形式或色彩,都服从于一定秩序,服从于某种几何形的图案。因此,这其中有一种使绘画由传统的透视画面向平面转换的变形。变形极富有表现力和美,富有很强的音乐性、节奏感和装饰性,并揭示出对象在艺术家那里被把握到的意义。在风景和室内画的创作中,闫平格外善于利用对色彩和造型的控制来营造模糊的画面效果。在她的作品中人物、衣服、花草、台桌、地板常常在视觉上融为一体,难以辨别。尤其是闫平总是出现在她自己的居家环境中,也成为环境完整的一部分,有些作品中她几乎成为室内的一部分,不注意便很难发现。例如《清晨》她弯下身,她的头和背部弓成弧状,背后是窗户垂直的线条。闫平在装饰性绘画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她始终遵循一幅画必须成为室内整体装饰的一部分,不应是画架上简单孤立的东西。她为了表达主观感受,常常采用平面化的手法把看似简单的色彩像音符一样有秩序地组合起来,借助线条对色彩进行分割和串联,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照应、对比、联结创造出美妙的节奏和韵律。《大绒毛与青花瓷》将窗棂的直线与窗外的自然线条进行了对比,色彩的安排与安定的构图使之具有巧妙的装饰性,整张画面宁静、温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画面中超越自然的色彩韵律让人深深折服。

清 晨

大绒毛与青花瓷

闫平和马蒂斯一样,都追求画面的平面性和情感的温和性。马蒂斯的《红色室内》为大家广为熟知,这是一张典型的装饰性平面佳作。画面选取餐室的一角,画中的墙面、桌面和地面在色彩上相差甚微,更没有用具体的线条刻画出它们的轮廓;仅在这片红色中用人物、椅子和瓶子等物暗示出桌子、墙面和地板的整体关系,形成既有空间感又有平面特色的画面空间关系。在《母与子》中同样墙面、桌面和地面的颜色不可分。在一扇面对观众的平面化的门后,有一块薄纱般的窗帘,其后则可见墙壁。竖立的墙壁如屏风一般把室内外的风景浅浅隔开,画家让户外的日光透入进来,黄色的门像一盏光源,对应着屋外的阳光一样温暖明亮。花园外的花草树木和室内桌布的花纹相呼应,仿佛室外与室内不相区别,室外景即是室内景。

母与子——读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装饰性极强的作品。比如静物中除了叶子些许勾了一下形状外,画面上基本上没有界限,也没有阴影,好似一张色彩重叠、平坦的织锦。画中使用了明快的黄色,中间调子的橙色,鲜艳的翠绿色,少许使用了一些蓝色、紫色,整张画色彩鲜艳,色与色之间相互重叠,弱化了空间感。同时一条小路伸向画面,又不失深度感的存在,紫黑色起到平衡色彩的作用,向人们展现一个美妙的图案世界。总之,学生们也能成为善用象征性色彩作画的色彩“魔术师”,运用主观的强烈色彩,以及色彩明显的大块装饰平面方法,明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想象力及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对色彩的选择,不仅表现出绘画的效果,而且攫取了色彩的象征性意义。

[1]王克举,闫平.色彩印象语言[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120.

[2][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82.

[3][法]马蒂斯.马蒂斯论创作[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31.

猜你喜欢
象征性魔术师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跟踪导练(二)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跟踪导练(二)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魔术师
寻找魔术师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