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冒药的临床评价及合理应用

2011-07-30 07:36张海英李玉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4期
关键词:金刚烷胺镇痛药感冒药

张海英,张 黎,李玉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也可由细菌感染或理化因子刺激所致。感冒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痒或疼痛、咳嗽、全身不适、低热、倦怠等,较严重的可表现为发冷、发热、全身酸痛、并伴有食欲不振、头痛、乏力等症状。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缓解症状是治疗普通感冒的有效途径之一。抗感冒药多数为非处方药(OTC),正确选择及合理应用抗感冒药,尤其是特殊人群如何正确使用抗感冒药,是医师、药师和患者都应关注的问题。

1 常用的抗感冒药及组成

目前市场上抗感冒药品种繁多,并且每种抗感冒药对于缓解感冒的症状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因许多患者并不了解抗感冒药的组成成分,而且抗感冒药多属于非处方药,患者可自行购买,所以难免会发生用错药、重复用药等引起的药物伤害。为合理应用抗感冒药,需正确认识抗感冒药的组成,根据其组成成分合理选择药物。

1.1 抗感冒的化学药制剂及其组成

抗感冒的化学药多为复方制剂,虽然种类繁多,但其组成成分其实大同小异,主要包括五大类药物[1-4]:解热镇痛药、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抗组胺药、镇咳祛痰药和抗病毒药。此外,有些抗感冒药中还会加入免疫增强剂如葡萄糖酸锌、维生素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中枢性兴奋剂咖啡因,目的是对大脑皮层进行选择性兴奋,以缓解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引起的倦怠、嗜睡等症状,同时还可增强解热镇痛药的疗效,缓解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具有清热解毒的中药如人工牛黄、板蓝根等,以增强药品的治疗作用。

1.1.1 解热镇痛药:目前抗感冒药中使用的主要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贝诺酯等,本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退热、缓解头痛、全身酸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

1.1.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为盐酸伪麻黄碱,也有少数制剂使用的是盐酸甲基麻黄碱、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等,使用此类药物的目的是发挥其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粘膜充血的作用,以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1.1.3 抗组胺药:主要使用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个别制剂使用溴苯那敏,其作用主要是减轻感冒所致的流涕、打喷嚏等过敏症状。

1.1.4 镇咳祛痰药:抗感冒药中镇咳成分主要选用右美沙芬,本药为中枢性镇咳药,可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作用,其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等或略强,且无依赖性,适用于干咳及频繁的剧烈咳嗽。祛痰药则一般使用愈创木酚甘油醚,通过反射性的引起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降低痰液浓度。

1.1.5 抗病毒药:目前抗感冒药中多数使用的是金刚烷胺。金刚烷胺可抑制病毒增殖,减轻病毒的感染程度。

临床常用的抗感冒化学药制剂及其主要组成成分见表1。

1.2 常用的抗感冒中药制剂及其组成

对于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中所使用的成分主要为解表药,解表药有发热、解热、镇痛、抑菌、抗病毒、祛痰、镇咳、平喘和利尿等作用。中医又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气虚及其他类型感冒,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选用的中药成分也有所不同。

表1 常用的抗感冒药及其主要成分Tab 1 Common anti-cold drugs and their main compositions

1.2.1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恶风寒、发热、头颈强痛、肢体酸疼、口不渴、无汗(或出汗而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症状。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蒿本、香薷、辛夷、苍耳子、生姜、葱白等。

1.2.2 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出汗、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咳嗽、舌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症状。常用的中药有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葛根、柴胡、淡豆鼓、升麻、蔓荆子、浮萍、蝉衣等。

1.2.3 气虚及其它类型感冒: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恶寒发热、口苦咽干、脉弦等症状。常用的中药有藿香、厚朴、佩兰、大腹皮、白扁豆(暑湿表证)、连翘、淡竹叶、青蒿、滑石、通草、绿豆、荷叶、西瓜、翠衣(暑热表证)、杏仁、白豆蔻、薏苡仁、茵陈、黄连、金银花露(湿温初起)等。

不同类型的感冒可选用的中药制剂见表2[2]。

表2 常用的中药抗感冒制剂Tab 2 Common anti-col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2 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

2.1 抗感冒药选用的一般原则

普通感冒一般具有自限性,其不适症状可在3~5 d内消退,但咳嗽有时会延长至数周。流行性感冒的全身不适症状则会比较显著,发热、头痛和周身酸痛较为明显。一般建议抗感冒药连续服用不得超过7 d,尽量不要服用2种以上的抗感冒药,以免抗感冒药中相同成分造成药物过量,连续服用1周后症状仍未缓解或消失者,应去医院就诊。患者选择抗感冒药需根据自身的实际症状[5]。

2.1.1 抗感冒化学药制剂的选用:对于只表现为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感冒初期卡他症状的患者,可以选用只含有抗过敏和缩血管成分的抗感冒药。单纯的发热头痛而没有其它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只有解热镇痛药的单方制剂。在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症状基础上还伴有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卡他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含有解热镇痛成分、抗过敏成分、缩血管成分的抗感冒药。伴有刺激性干咳的患者需要选用含有镇咳成分的抗感冒药,咳痰者应选用含祛痰成分的抗感冒药。如为病毒性感冒则可选用含有抗病毒成分的抗感冒药。

2.1.2 抗感冒中药制剂的选用:选用中药治疗感冒的患者应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风寒感冒应选用辛温解表药,而风热感冒则选用辛凉解表药。

2.2 特殊人群抗感冒药的选用

感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很多感冒患者同时可能患有一些其他慢性疾病,这类特殊人群应慎重选用抗感冒药,必要时需咨询医师或药师。

2.2.1 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的抗感冒药。抗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药多数会对肝脏产生毒性,尤其是肝功能减退的患者,药物的毒性反应会加重。一般认为对乙酰氨基酚所引起的原发性肝细胞毒性主要是因为在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中产生毒性较大的自由基代谢产物 N-乙酰-对-苯醌亚胺(NAQI)毒性代谢产物,如服用中毒剂量,产生大量毒物,肝中谷胱甘肽缺乏代谢物储积,引起细胞损害和肝坏死[1]。阿司匹林对肝脏的毒性与剂量大小有关,在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的毒性反应;布洛芬对肝脏的反应较轻微,但也能引起肝功异常。因此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特别是严重肝功能减退的患者应慎用含有本类药物成分的抗感冒药,确实需要使用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2.2.2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抗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成分可引起蛋白尿、管型尿、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衰竭等,尤其在肾功能低下时会加重对肾脏的毒性。非那西丁的致肾毒性发生率较高,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均可能会影响肾功能。抗病毒药金刚烷胺约90%以原形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含有此类成分的抗感冒药[6]。

2.2.3 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在使用抗感冒药的时候,应慎用含有解热镇痛成分的药物。解热镇痛药大多数都有消化道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长期或大量服用可引起胃肠道出血或溃疡,因此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禁用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抗感冒药。布洛芬、双氯芬酸也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产生新的溃疡,有文献报道,双氯芬酸钠可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量成比例[7]。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的刺激相对较小,短期服用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可以选用,但在用药过程中,应及时关注自己的溃疡症状,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药。另外咖啡因对胃黏膜也有刺激作用,所以胃溃疡患者对于含有此类成分的抗感冒药也应慎用。

2.2.4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抗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药成分可引起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8]。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致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低,多数停药后即可缓解,但已患有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应慎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能加重凝血障碍甚至引起出血,因此具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如血友病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禁用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虽然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弱于阿司匹林,但也可能加重出血倾向,因此存在凝血障碍的患者需慎用。

2.2.5 哮喘患者:阿司匹林可诱发哮喘,主要是患者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产生的高敏反应,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据报道阿司匹林哮喘占哮喘患者的2.3% ~20%[9]。此类患者尽量避免选用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抗感冒药。另外哮喘患者可能对其他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有交叉过敏反应,发生轻度的支气管痉挛,或加重哮喘发作,因此对于含有此类成分的抗感冒药也应慎用。

2.2.6 痰多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右美沙芬和可待因具有镇咳作用可影响痰液的排出,当痰液黏稠时,大量痰液可阻塞呼吸道[10]。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具有一定的抗胆碱作用,因而会抑制腺体的分泌,使痰液变稠而难排出。因此痰多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应慎用含有这些成分的抗感冒药,以免加重不适症状。此类患者在应用抗感冒药的同时可以加用一些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复方甘草合剂等,同时应大量饮水,稀化痰液,促进痰液的排出。

2.2.7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盐酸伪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和对血管的收缩作用比较弱,加速心率和升高血压的作用及中枢兴奋作用更弱,一般应用治疗剂量时比较安全。但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等患者仍需慎用,有严重高血压或冠心病的患者则应禁用含有此类成分的抗感冒药[11,12]。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还应慎用含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抗组胺成分的抗感冒药,因为这几种药可引起水潴留及水肿,加重心脏负担[13,14]。

2.2.8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幻觉、惊厥、癫痫等,金刚烷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剂量在200 mg以上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增大[15]。咖啡因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早期症状为失眠、躁动和兴奋,可发展为轻度谵妄、耳鸣、眼花等。癫痫患者、失眠患者、焦虑患者等应慎用含有此类成分的抗感冒药。

2.2.9 其他特殊人群: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抗病毒药金刚烷胺能产生眩晕、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因此对从事危险职业的患者如高空作业者、操纵机器者、驾驶员等应避免使用含有此类成分的抗感冒药,如果使用则暂时停止这些危险操作[16,17]。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有轻微的抗胆碱作用,可能会引起眼内压升高、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因此患有青光眼、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应慎用含有此类成分的抗感冒药[14];同时这些患者还应慎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的抗感冒药,因为此药具有拟交感神经的作用,可引起水肿、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抗感冒药时尤其是中药,应使用无糖型制剂。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在感冒时不能随意选用抗感冒药,因为抗感冒药中所含的许多成分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右美沙芬、可待因、金刚烷胺都可能会对胎儿或是婴儿产生不良作用,所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在用药前一定要先咨询医师或药师。

综上,抗感冒药种类繁多,对于化学药而言其基本组成成分一般为五大类药物,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症状选用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药物,避免相同成分药物的重复使用。在用药前还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证及不良反应等。当使用中药制剂时,需根据中医理论区分风寒、风热、气虚等,进行辨证论治,切忌盲目用药。

[1]复方感冒药物组方原则和功效[J].今日药学,2010,20(4):59.

[2]王 军.抗感冒非处方药的用药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16):1278.

[3]蒋 华.抗流行性感冒药物成份分析及治疗原则[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9):86.

[4]张 淼.谈抗感冒药成份的组成与合理应用[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4):135.

[5]陈桂清.感冒药物的使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0,39(1):69.

[6]吴雪飞.金刚烷胺过量1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9,25(3):32.

[7]王淑洁,韩丽丽.感冒通引起药物性肠病[J].药品不良反应杂志,2003,5(4):264.

[8]王 静.浅谈解热镇痛药的合理使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40.

[9]汤 光,李大魁.现代临床药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92.

[10]逄立艳,梁 伟,王秀娟.右美沙芬的滥用及合理使用[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3):233.

[11]宋丽华.感冒药使降压药“失灵”[J].家庭医学,2010,6:25.

[12]刘永青,周迎春,马 丽.关于抗感冒药合理应用的研究与探讨[J].医学信息,2010,5(6):1525.

[13]李 健,徐 珽,吴蓬波,等.第2代抗组胺药引起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9):707.

[14]程 凯,徐 珽,唐 尧,等.氯苯那敏致不良反应45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09,18(19):52.

[15]郭殿香.浅谈抗感冒药的应用与不良反应[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174.

[16]李 岚,王晓玲.2006—2008年我院抗组胺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4):300.

[17]杨洪涛,花玉梅.抗组胺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125.

猜你喜欢
金刚烷胺镇痛药感冒药
金刚烷胺改善非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意识
食品中金刚烷胺的危害、检测方法和残留风险研究进展
意识障碍患者中西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
为什么感冒药和退烧药不能一起服用
吃镇痛药还是要听医生的
金刚烷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某儿童医院抗感冒药品种及使用情况分析
小感冒致死 这几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服镇痛药六误区
服用镇痛药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