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

2011-08-01 11:49凌云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9期
关键词:达拉神经功能脑梗死

凌云翱

(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吴江,215200)

急性脑梗死是当前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卒中发生后数小时内神经功能恶化并不少见,从而导致病死率和致残率的相应增高[1]。近年来,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公认。作为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静脉给药可清除脑中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无论是单独给药还是和其他药物联用,都是脑梗死急性期药物治疗的良好选择[2-3]。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也是公认的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和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40例。入选条件: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标准[4];②首次发病,且病程在起病72 h内,临床症状符合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表现;③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脑梗死,梗死灶局限于颈内动脉系统灌注区域;④意识清醒;⑤无心、肝、肾等其它系统严重疾病及出血性疾病;⑥研究期间未使用溶栓、抗凝、降纤药物;⑦未发生感染,未用抗生素;⑧未死亡。排除合并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以及病程中再发新梗死者。所有病例分组的依据取决于患者经济支付能力分为2组,同意用依达拉奉者纳入观察组,未用依达拉奉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98例,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43岁~81岁,平均(63.6±8.3)岁,伴高血压65例,高血脂 46例,冠心病26例,糖尿病19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 24例,女 18例,年龄42岁~79岁,平均(62.7±7.2)岁,伴高血压27例,高血脂17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9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及其它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2次/d,连用2周。观察统计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

1.3 疗效评定标准法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4]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DNS)评分标准:①基本痊愈:DNS评分标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DNS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减少16%~46%;④无变化:DNS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⑤恶化:DNS评分增加在18%以上;⑥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DN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DN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2组DNS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以观察组DNS评分降低明显,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2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时2组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幅度大,2组治疗后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治疗前后DNS评分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DNS评分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治疗前DNS 治疗后DNS观察组 98 22.65±4.26 16.83±3.97**##对照组 42 22.27±4.78 19.34±4.66**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水平比较(±s,mg/L)

表3 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水平比较(±s,mg/L)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98 2.25±0.72 1.37±0.67**#对照组 42 2.27±0.81 1.63±0.73**

2.4 不良反应

在2周的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无肝肾功能、血常规异常,无临床症状加重或新梗死表现再发,无意识障碍,无死亡病例。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类疾病,目前年轻化趋势也已经显出,一直广受关注。鉴于时间窗及禁忌证限制,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往往难以进行。急性梗死灶周围的血流低灌注区即缺血性半暗带区神经功能损伤尚处于可逆状态,随时间推移则可形成不可逆损害。因此,尽早使用自由基清除剂保护脑组织细胞功能,并改善脑缺血区域血液循环,抢救功能区受损且短时间内尚存活的脑组织,有利于尽快恢复缺损半暗带区的功能。依达拉奉可以抑制脑水肿组织损伤,延迟神经死亡,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是第1个经循证医学证实的用于治疗脑梗死的氧自由基清除剂,静脉给药后可以清除脑内的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5],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也能防止由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损害,减少缺血半暗带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6]。

CRP系活化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刺激肝细胞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作为体内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之一,通常作为独特的炎性标记物来检测[7]。在神经内科领域,业已证实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进展预后有着密切关系[8]。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DN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2周后2组DNS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证实经相应的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及其它对症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均能有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DN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可明显改善治疗后的DNS评分,表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更为理想迅速。表2所示临床疗效比较与DNS比较相对应,证实加用依达拉奉的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情况改善的程度明显为优,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相仿[9-10]。表3表明,发病起初2组患者hs-CRP水平相当,经过2周治疗后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提示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在抗炎效果较好,有利于减轻神经元损伤,能更好地保护脑组织,这也同样反映了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的良好作用。在依达拉奉对于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变化影响的研究上,目前尚乏有类似报道。

[1] Zhu H F,Newcommon N N,CooperM E,et al.Impact of a stroke unit o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in-hospital case fatality[J].Stroke,2009,40(1):18.

[2] FukudaA,Okubo S,Tanabe Y,et al.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edaravone against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therabbit heart before,during and after repertusion treatment[J].J IntMed Res,2006,34(5):475.

[3] 冯 远,徐忠煌,刘汉兴.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23(5):314.

[4]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5] Ishinaa M.Efficacy of edaravonea free radica scavenger,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acunar infarction[J].Neurol Med Chir(Tokyo),2005,45(7):344.

[6] 段 云,李宝英,周瑞新,等.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77.

[7] 张微微,周小英,黄勇华.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1):781.

[8] 张茂信,王瑞莉,丰桂青.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大小、病情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50.

[9] 孟文格,陈小贺,赵雪征,等.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时抗氧化及神经内皮保护作用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0,32(1):148.

[10] 高日扬,李 明,张 静,等.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55.

猜你喜欢
达拉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