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011-08-06 01:53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多普勒颈动脉彩色

丘 岳

(广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1,2]。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诊断颈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无创、安全、简便等优点,可提供较为全面的诊断信息,有利于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早期干预。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以及同期60例非脑梗死健康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行颈动脉检查,探讨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CT和MRI证实,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3]。观察组患者67例,其中男47例,女20例,年龄26~79岁,平均55.6岁,其中合并糖尿病10例,高血压13例;选取同期60例非脑梗死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3例,女性17例,年龄27~80岁,平均56.2岁,其中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压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合并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方法[4]

采用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部位包括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起始处(ICA)、颈外动脉起始处(ECA)。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检查的对侧,充分暴露检查侧的颈部,将探头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检查CCA的近端、中端、远端,BIF,ICA及ECA。纵切扫查后,将探头旋转90°,沿血管走行做横切扫查。测量CCA、ICA及ECA内径,并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记录粥样斑块大小、形态,并作出分型。

1.3 诊断标准

IMT>1.2 mm视为斑块形成。根据斑块影像学以及回声特点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及溃疡性混合斑。扁平斑块:内膜不光滑,回声稍增强,增厚,局部轻微隆起;软斑块:低回声,无声影,斑块突出于管腔,表面光滑、连续;硬斑块:呈强回声,部分伴声影;溃疡性混合斑块:表面出现凹陷,回声强弱不均,高低不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

本组67例脑梗死患者中,59例患者颈动脉有斑块,共检测到103处斑块,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88.1%,而对照组中,10例患者颈动脉有斑块,共检测到21处斑块,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6.7%,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2.2 颈动粥样硬化脉斑块分布特点

本组67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发生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其中,左侧有斑块者57例,右侧52例,左侧斑块较右侧多,但两侧斑块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

2.3 颈动粥样硬化脉斑块类型

观察组以软斑、溃疡斑居多,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硬斑及扁平斑较少,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斑块类型比较(n,%)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形成可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阻断脑局部血供,进而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动脉硬化的标志,它可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颈动脉因位置表浅,更便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性检测手段,已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并广泛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供的图像质量高,能直接观察血管内结构、斑块大小形态、管腔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脑梗死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许多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5-7],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检查,本组67例脑梗死患者中,59例患者颈动脉有斑块,共检测到103处斑块,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88.1%,而对照组中,10例患者颈动脉有斑块,共检测到21处斑块,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6.7%,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进一步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致病因素。本组67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发生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其中,左侧有斑块者57例,右侧52例,左侧斑块较右侧多,但两侧斑块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分叉处斑块较多可能由于该部位血流缓慢,管腔急速伸展,血流产生漩涡,脂质易于沉积,血流速度产生的压力损害血管壁,易在血管内膜上形成血栓或斑块。有研究表明,斑块破裂与斑块中含脂质含量有关,含脂质高的斑块易破裂、出血形成血栓,脱落可造成脑梗死[8]。软斑和混合斑含脂质较高,易破裂、出血而形成血栓,因而脑梗死的发生几率较高,硬斑和扁平斑相对稳定,不易破裂,脑梗死发生率较低。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以软斑、溃疡斑居多,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硬斑及扁平斑较少,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具有密切相关性,软斑及混合斑块患者较扁平斑及硬斑患者更易发生脑梗死。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等优点,颈动脉超声诊断有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通过针对性的及时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丁士芳,张运,张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关系的临床研究 [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8):597-598.

[2]虞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83-84.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 379-380.

[4]尹文艳,赵淑敏.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7):2084-2085.

[5]钱建林,宣丽敏,周卫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的观察[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1):41-43.

[6]蒋正强,高金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2010,30(8):89-90.

[7]张清,杨志宏,伍建林,等.大面积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与临床对照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0,1(1): 23-28.

[8]郭毅,周志斌,李富康,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2):186-188.

猜你喜欢
多普勒颈动脉彩色
彩色的梦
彩色的线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有那样一抹彩色
彩色的风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