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创先争优的政治信仰支撑

2011-08-15 00:49郭群英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创先争优共产主义

郭群英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湖北 武汉 430022)

试析创先争优的政治信仰支撑

郭群英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湖北 武汉 43002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既要有形式多样的载体,更要有坚定的信仰作为支撑。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创先争优的基石,它不仅是创先争优的思想基础,而且还是创先争优的动力源泉。当前部分党员中出现的信仰危机已经影响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因而要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培育党员的政治信仰;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党员的政治信仰;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党员的政治信仰。

创先争优;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

对于共产党员而言,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江泽民曾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丝毫动摇的。”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既是创先争优的思想基础,也是创先争优的动力源泉。

一、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创先争优的基石

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曾明确提出要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接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实际出发,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2011年3月,胡锦涛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既要有形式多样的载体,更要有坚定的信仰作为思想基础。

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创先争优的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的灵魂。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一讲理想信念,就认为是“假大空”、“过时了”,这是一个危险的征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科学揭示人类认识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些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为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党性最强”,讲党性的首要原则就是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信念坚则党性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是一切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怀疑不得、动摇不得。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上,科学预见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理想,是党的旗帜,是党的灵魂,是凝心聚力的号角,是党员干部成长和奉献的动力源泉。

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创先争优的动力源泉。江泽民指出: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前进的,忘记远大的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这段话实际上为我们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提供了科学的指南,说明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政治信仰并没有丝毫的改变和动摇。清醒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以此政治信仰为轴心,检测和审视自己的整个精神世界,以昂扬的斗志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凝聚和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需要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进行了艰辛探索,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我们党取得了革命斗争的全面胜利,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凝聚和引领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当前所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也需要坚定的信仰作为支撑,这就是始终不变的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

二、有的党员的信仰危机影响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推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西方先进科技、管理技术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西方的意识形态也无时无刻地拨动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们往往被物质利益所蒙蔽,道德伦理开始滑坡,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渐成时髦,拜金主义比较普遍。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出现了信仰迷失、信仰缺失、信仰错位,笔者认为这林林种种的描述都可以将其归结为“信仰危机”,即“官方、政府宣扬的思想被主流社会遗忘、甚至抵触。”[1]

当前有的党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一是悲观失望,信仰动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一些党员由此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疑虑和困惑,有些党员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开始动摇,对共产主义理想悲观失望。二是精神空虚,信仰缺失。有些党员干部在物欲横流中抛弃了共产主义信仰,逐渐步入了精神空虚的境地,最终由于信仰缺失而走上了犯罪道路。三是热衷迷信,信仰错位。近几年来,封建迷信的一些腐朽丑恶反动的东西,像牛鬼蛇神一样纷纷出笼。盲目信教的、求神拜佛的、看风水的、占卜算命的随处可见。有些地方修庙立佛成风,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建办公楼都要求神拜佛看风水。四是享乐至上,信仰变质。在意识形态领域,随着各种外来思想观念的涌入,传统的与现代的、进步的与落后的、积极向上的与消极颓废的、正确的与反动的,相互碰撞、斗争。在日趋多元化的文化观念面前,一些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量变过程中发生了质的转变,开始崇拜信仰资本主义。

党内有些人认为,信仰属于意识形态问题,无关紧要,关键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但持有这种思想的人可以说是大错特错的。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李大钊和胡适之间的著名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就明确告诉我们,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李大钊在《每周评论》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正是在这次论战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在这种信仰的支撑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可以说,一个政党内党员的信仰问题,关系到政党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政党政治目标的实现与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问题。当前党内部分人出现的信仰危机,也制约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信仰危机腐蚀了创先争优的思想基础。信仰不坚定,很容易使一些党员迷失政治方向,使一些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世界观、人生观发生嬗变。党员意识淡化,必然使党员干部降低工作上的高标准,放松对自己生活上的严要求,从而对党的前途持悲观态度。在这方面,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苏联东欧剧变的实质是苏共的剧变。从苏共内部的变化直至苏共最后下台,其实质就是党员信仰的普遍淡化和丧失。当时来自约10万人左右的“精英集团”占据着苏联党政机关重要领导岗位,正是这个“精英集团”丧失了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想实行资本主义,以便他们享有更大的权力,拥有更多的财富,从而导致党组织涣散,在敌对势力的进攻面前毫无战斗力,一攻就垮。

信仰危机削弱了创先争优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创先争优活动并不是党“自娱自乐”的游戏,也不是党和党员唱唱“独角戏”就能完成的任务。创先争优活动必须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立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是党组织和党员,但活动的评价主体是人民群众,创先争优搞得好不好,不是由党自身说了算,其成与败必须由人民来检验。然而,有的党员表现出的信仰的不坚定,甚至是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等,已经在群众中造成了负面影响。党员的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淡化或者消失,其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不了,就会失去引领群众的资格,疏远了党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所在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受到影响,就很难应对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社会事件的考验。

信仰危机不利于创先争优的持续开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来源,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根本前提。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最核心问题。对于党而言,党的先进性的体现需要有载体,创先争优就是展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活动舞台。创先争优活动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须要有坚定的信仰支撑。如果信仰缺失,那么即使是创先争优开展得再好也不过是一时之举。尤其是部分出现信仰危机的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不是出于真心,而是迫于组织压力,为应付检查而敷衍了事,事后必然又会恢复到原样,把自己同普通群众等同起来,有的甚至是还不如群众的觉悟高。可见,信仰危机已经影响到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可持续进行。

三、夯实政治信仰,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风雨兼程的90年,执政也有60多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面临着长期执政的考验。打江山易,坐江山难,更何况党执政这么多年,所遇到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是党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存在的信仰危机,尤其是由信仰缺失、信仰变质而滋生的各种腐败行为,不仅给党的形象抹了黑,而且在广大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有的党员干部不仅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还充当了反面教材,使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越来越减弱,党执政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党的执政地位受到威胁。夯实党员的政治信仰,推动创先争优的持续开展,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创新教育模式,培育党员的政治信仰。党的信仰培育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个长期战略。任何急功近利的冒进方式,都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对思想信仰的培育如同人的成长一样,需要合宜的社会文化环境滋养培育。信仰不是靠简单的记忆来获得,而是靠人们在不断实践中体验和认知。广大党员对思想的理解、接受、认同是这一思想得到充分实现的一个先决条件。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来努力培育党员的共同的思想认同。[2]

加大理论研究力度。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坚定党员的信仰是从他们的思想意识入手以确立信仰的地位。因此,首先应该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回应时代的挑战,为党员信仰的树立提供智力支持。要通过研究找到符合时代节拍的理论,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3]

创新信仰培育方式。当前的信仰教育,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信仰建设内容贫乏而且缺乏新意,不能真正彻底地说服人、引导人,价值导向功能弱化。为此,必须从两方面加以改进,一方面要转换信仰教育的话语体系,讲究科学的方法,切忌空洞说教,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使其获得党员的真正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要注重个体的学习,增强党员的自我教育意识,对党员现实生活加以关怀,以实践为载体融入信仰教育,让党员在切身感受中体验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正确和有用,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信仰教育的有效性。要注重党员信仰教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其关键是要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的实践,取得党员对社会主义实践的认同,做到信仰建设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要教育党员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从眼前做起,从平凡工作做起,立足岗位的特点,把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要求,勤奋工作、忠于职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紧跟时代步伐,创造一流业绩,在实践中锤炼、检验理想信念宗旨。

第二,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党员的政治信仰。人的坚定信仰的形成与发展,一般首先是建立在人们对信仰对象全面深刻的认知基础上的。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的确立及其变化,取决于党员干部在社会实践中对之认识的程度与态度。党员的信仰有可能处于不停的变化中、动摇中甚至向相反的方向转移,因此信仰培育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长期监督与管理。

严把入党标准,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拥有八千多万成员的执政党,从党员数量来看,是世界上任何政党都无法比拟的。目前,还有很多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发挥了重要的凝心聚力的作用。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所谓的“入党积极分子”,其实是抱有各种各样不良入党动机的,有的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好为以后的升官发财铺平道路;有的是为了显耀门楣,光宗耀祖;有的是为了不落人后,随波逐流。这些人入党不是出于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只是为了一己私利,即使让这些人入了党,也是很难转变其政治信仰的。因而,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的深入考察,对任何抱有不良入党动机的人员应该延迟其考察期或不予考虑其入党申请。

强化日常监管,确保党员思想的稳定性。党组织要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对模范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培养党员干部对党组织的忠诚度,使他们自觉承担起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应尽的义务和政治责任。党组织要对党员政治信仰淡化现象进行监督,时刻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对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党员要加大教育和改造力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强化监督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加大对各种现实社会问题的整治解决力度,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

加大奖惩力度,永葆党员形象的先进性。一方面,要畅通不合格党员的退出渠道,对那些理想信念动摇,信仰严重错位的党员,如果屡教不改,要敢于劝其自动退党。对那些因信仰危机而犯下严重错误的党员,要果断将其开除出党。另一方面,要发挥先进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的示范作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共产党员队伍中,涌现出了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杨善洲等一大批具有高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优秀楷模,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的绝对忠诚是值得广大的党员干部学习的,因而要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人物在理想信念方面的示范作用。

第三,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党员的政治信仰。邓小平说过,制度建设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的问题。强化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必须完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党员的思想、以制度强化党员的信念、以制度规范党员的行为,使他们对党产生敬畏之心、崇拜之意,从而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以规范权力为重点,健全权力运作机制。权力运作机制是否公正、合理、民主、有效,是构筑党员思想信念防线的关键所在。健全权力运作机制,就是要以权限为前提、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程序为保障,严格将国家公职人员的“职权、财权、事权、人权”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一要界定权力运作范围。应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现行机构进行重新设置,职能重新规范,防止因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引发滥用权力的行为。二要规范权力运作方式。要强化权力运行的公开性,制订有关党务公开的相关法律,重大事项实行公众听证。三要严格权力运作监督。建立健全“权力滥用追究”领导责任制,明确规定权力的行使人、责任单位、责任领导的工作责任和违规处罚标准;建立行政执法申诉受理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检查,严格行政执法行为的实体和程序管理,使权力在有效的控制下运行。

以民主监督为方向,完善权力制衡机制。一要改善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在现行体制中,纪检监察机关是起主要作用的监督机关,应该在组织制度上确保其独立行使监督职能。二要加强人大监督。要逐渐提高人大地位,扩大人大权限,地方重大事项的设立、变更和取消都必须经过人大审议通过,执行情况必须随时接受人大检查;要强化人大的法律监督职能,国家法律法规在地方的执行落实情况由地方人大负责检查、督促,特别是要加强对司法部门的个案监督,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三要强化群众监督。经常性地开展行风评议、工作测评、意见征询等群众性监督活动,充分开辟群众参与政府事务管理的渠道;要高度重视群众通过来信、来访、举报、检举和依法提起申诉等途径反映的问题,尽心尽力地加以解决,并举一反三,从中发现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不良倾向,及时予以纠正;要制定《新闻法》,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进行明确和规范,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对公共权力形成约束和制衡。

以依法惩处为保障,筑牢反腐倡廉防线。在夯实党员信仰的过程中,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手抓对反腐倡廉建设,要做到双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反腐倡廉,查处案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为了整人,而是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从办案的社会效应出发,一方面注重突破大案要案,对腐败行为,不管涉及到谁,不管其地位多高权势多大,都要揪住不放,查处到位,特别是要查处买官卖官、贪污腐化等严重影响社会风气的案件,形成较大的社会震慑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宣传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大力倡导“两个务必”,从思想信念上筑牢反腐倡廉第一防线。

[1] 张其飞.坚定政治信仰是党员教育的当务之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 韦柳琴,郭天平.强化信仰之路[J].探索,2004,(6).

[3] 秦平.如何铺就基层党员的信仰之路?——以彭水县棣棠乡为例[J].魅力中国,2010,(14).

D261.3

A

1672-4445(2011)08-0039-05

2011-06-28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及其实现途径研究》(项目编号:11CDJ013)的阶段性成果。

郭群英(1978-),女,湖北武汉人,中共湖北省委党校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武汉大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研究。

[责任编辑:张洋生]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创先争优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服务侨企创新业 创先争优展作为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如何以创先争优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中国有色召开庆祝建党96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转型期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基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