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金融业转型升级的机理探析

2011-08-15 00:49付凌艳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十二五金融业

付凌艳

(中共江西省直工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77)

“十二五”金融业转型升级的机理探析

付凌艳

(中共江西省直工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77)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如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来探索金融业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这一重大机理问题,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十二五”时期;金融业;转型升级;金融体制;金融监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金融业如何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不断增强金融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并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器”,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努力开创金融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金融业的转型升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的核心地位决定着它担负着定位稀缺资源投向的重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然于实物运动,从而形成价值流导向实物流的超前定位方式,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助推器和经济增长的放大器。

金融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GDP的贡献也越来越大。金融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的特征,如有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有专有技术和基本的运营规则,同时金融业还是特殊的产业,金融业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导向作用。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以资源型开发、传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资源深加工等基础产业,其本身就有投资大、周期长、效益较低和受宏观政策影响大的特点。因此,更加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等,而在整个产业的替代升级过程中,金融业必将发挥其核心功能,支持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一方面金融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及监督优势将资金导向那些预期收益好、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和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达到以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导向区域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区域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另一方面金融业可以通过风险分散管理和资产投向的引导,影响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供给,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二、金融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与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业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1、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既能高效配置资源又可分散风险。

当前重点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构建多层次现代金融体系。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货币、银行等内容,而且包括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创新派生出各类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因此,针对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各种需求,如何围绕金融市场的各种特点,改革传统的金融体系及金融机构,使之适应于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使各类投融资主体能够在各类金融市场中满足其相应的需求,是金融体系及金融机构改革的方向。首先,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消除综合化过程中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其次,要解决目前金融市场不发达、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发展各类金融市场,重点是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解决目前过度依赖于银行机构间接融资的不平衡局面。要不断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扩大直接融资;要不断调整寿险和非寿险的结构,发挥保险的资金融通和社会保障功能。

2、加强现代金融制度建设的同时,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调控和监管方式。

创新最早是由熊比特提出的,当时指新产品的生产、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方法的应用、新的市场开辟、原材料新供应来源的发现和掌握、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实行等。金融创新正是循着这一思路提出的。从宏观层面来说,金融创新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包括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金融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金融服务业结构上的创新,而且还包括现代银行业产生以来有关银行业务、银行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乃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历次变革。从微观方面来说,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国际金融体制对金融的监管和创新就是一枚硬币的不同两面。我们应在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同时,不断加强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金融产业自身发展能力,最大限度地推动金融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3、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深化国有银行改革,进一步强化国有金融资产管理。

现阶段要以建设现代银行制度为目标,继续推进各类银行改革,着力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形成一批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银行。完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建立权利和责任相匹配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二是进一步明确履行出资人代表的责任机制。三是国有金融资产管理部门要认真规划开放条件下国有金融资产的战略布局。四是进一步完善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的国有金融企业经营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公平、有效的薪酬管理机制。

4、加强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十二五”经济和金融转型时期,要把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农村金融组织作用,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合作性-商业性-政策性”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首先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互助金融组织制度,激发农户的经济协作能力和农村金融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户增收,其次要合理界定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领域,政策性金融在商业性金融无法进入或是具有社会正外部效应的领域,主要发挥补充性功能而非替代性功能。只有真正把农村金融“嵌入”到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网路系统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金融的积极作用。

5、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发挥金融配置资源、调节经济、服务发展的功能。

倡导绿色金融,更加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推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绿色金融有两层含义:一是金融业如何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指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强劲,这使得“绿色金融”成为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发展的新的趋势和潮流。但是“绿色金融”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业务风险较高而收益偏低、信息沟通机制有待完善、金融机构缺乏专业领域的技术识别能力、相关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我国要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的成功经验。首先是国家参与。德国出台政策,对环保、节能项目予以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对于环保节能绩效好的项目,可以给予优惠信贷政策,利率差额由中央政府予以贴息补贴。其次是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相关银行的节能环保的金融产品从最初的融资到后期金融产品的销售都没有政府的干预,各项活动都通过公开透明的招标形式开展,保证了过程中的公正、透明,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贴息及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这样保障了资金高效公平的使用。最后是环保部门的认可。这是德国发展“绿色金融”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德国“绿色金融”政策实施过程中,环保部门发挥着重要的审核作用,以确保贴息政策能够准确地支持节能环保项目。

6、稳步推进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市场化。

一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的思路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二要完善以供求为基础的有浮动的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应与宏观调控政策、经济金融改革以及资本账户管制等相协调、相配合。三要改进外汇储备管理和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抵御金融风暴,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我国在维持适度的外汇水平的同时,在外汇储备结构的管理上,应以安全性为第一要求,在保证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有所增值,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二)加强金融业外部监管机制,打造金融安全和社会安全防护网,为经济发展和金融开放提供有力保障。

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建立起健全的金融安全网。东亚国家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于政府职能错位造成的,这些国家的政府过多地替代市场进行了资源配置,而没有把金融安全网建立好。从发达国家的角度看,实际上也是由于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没能够及时地调整和健全金融安全网,使得金融安全网存在漏洞,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1、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宏观审慎分析是通过一系列经济分析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脆弱性进行评估,既包括对金融体系所面临的风险和金融体系抵御风险冲击能力进行评估,也包括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相互联系进行评估,并以此来确定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和采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基础。以往我们国家关注的是金融体系的顺周期,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层面的风险如何通过金融体系内部以及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被放大,所使用的是资本充足率、拨备率和杠杆率等政策工具。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凸显了国际金融体系顺周期监管的严重性。缓解顺周期,建立逆周期的资本缓冲机制,是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

2、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

金融监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包括宏观经济主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并以协调为重点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

同时要加强国际间的经济金融协调机制。在全球联手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围绕着如何协调应对重大国际问题,如何深化和扩大彼此间合作,如何加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改革,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商讨,加强协作。还有二十国集团(G20)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就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些为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缺陷和不足,建立稳定、可靠、基础广泛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和改革,加强各国政策协调与监管合作,促进全球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提供了一个广泛合作的平台。

3、强化和规范地方政府对相关金融机构的监管。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主要是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对一些不在银监会管辖范围内的各种形式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应担负起重要的监管职能。同时地方政府还要同其他各金融监管机构形成合力,有效抵御和防范金融突发事件。发展地方金融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更规范、更及时、更科学。

4、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金融保险制度,其核心在于通过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摊存款人因存款类金融机构倒闭而产生的损失,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建立较为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应该按照“先法规、后筹资、再构建”的原则稳步推进。在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同时,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可以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同时存款保险机构可通过对有问题的银行提供担保,补贴或融资支持等方式对其进行挽救或促使其被实力较强的银行兼并,减少社会震荡,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5、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全国征信系统。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可以从资金上为现代化大生产顺利进行提供条件;信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在平均利润规律的作用下,通过信用可以自发调节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转移。当然伴随着信用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泡沫经济”,在泡沫经济中依靠信用制造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经济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当信用扩张到无法支撑经济虚假繁荣,经济泡沫就会破灭,从而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由此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为重塑国际经济和金融框架提供了历史性契机,后危机时代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实现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健全符合现代金融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

人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

1、着力培养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金融人才。一方面要努力培养一批经济理论功底扎实,善于开拓市场和经营管理,通晓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精通金融业务、具有出色应变能力和熟悉经营的高级金融人才;另一方面发掘一批头脑灵活,扎实能干,理论知识丰富,金融创新思维活跃的青年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引导青年金融人才努力提高金融专业素养,促使其尽快成才。

2、进一步健全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各金融部门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选聘熟悉现代金融制度、擅长管理、职业操守良好的优秀人才充实金融企业管理层。要切实加强风险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才、投资管理人才等的培养、引进,留住、储备人才。要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职业金融家。同时要建立公开、竞争、择优的人才任用制度和人才绩效奖励制度。确保金融人才创新积极性充分发挥的激励保障机制和相应约束机制。

3、进一步加强金融部门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加强金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弘扬新风正气,反对歪风邪气,形成良好的行业风气。

总之,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是实现产业转移和结构转型的载体和支撑,经济转型必然带来金融转型。金融业的转型升级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要切实落实“十二五”规划发展要求,加大发展力度,夯实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通过金融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强化管理和业务转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F830

A

1672-4445(2011)08-0059-04

2011-06-24

付凌艳(1972-),女,江西南昌人,中共江西省直工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责任编辑:钟 晟]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十二五金融业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The Great Unbanked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PYRAMID P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