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11-08-15 00:50魏舒舒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洋流教师教学

魏舒舒

(滁州市第四中学,安徽 滁州 239000)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魏舒舒

(滁州市第四中学,安徽 滁州 239000)

地理这门课在初中不被列为中考科目,也不是所有高中学生必修的科目,所以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缺乏热情,不感兴趣。本文简单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地理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在课堂上应该如何采用各种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方法。

地理兴趣;课堂引言;直观教学;启发思维;联系实际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就要让他爱上这门课,对这门课感兴趣。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会感到地理课是一种负担,理解和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那么用什么方法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达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呢?

一、精彩的导入

所谓“新课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开场白。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开端,如果设计的有趣、新颖、恰到好处,马上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大有好处。当然,“新课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有趣的图片、地理挂图、多媒体动画,小故事等等。比如,在讲述《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时候可以展示玩具鸭,教师描述“这样的玩具鸭市场上只卖几块钱,但是有一些这样的玩具鸭,在一些收藏者的手中,每只价格炒至一千英镑。这是因为在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装有近三万只黄色小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的一万多只抵达英国海岸,剩下的约一万九千只分别到达了堪察加、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夏威夷等地。”当这个事件说完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何玩具小鸭会漂流到四处各地?”这时学生会觉得有趣,积极思考,融入课堂,从而教师继续讲述本节内容。总之,“新课导入”的目的是为后面的教学服务,形式要精彩,内容要精练,不能过于拖沓。

二、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当我们描述某个人博学多才的时候,通常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由此可见地理学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实际上在中学课本中,也涉及了天文的有关知识,可以说,它包含着各种自然知识及人文现象。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存在于遥远的宇宙,发生的年代也十分久远,学生不能够直接的感受到、观察到,这就给他们认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某些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

(一)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地理挂图、地理略图进行教学地图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

1、课本插图也是地理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与课本内容协调一致,便于文图对照,具有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内容简明、主题突出等特点,具备单纯文字、教学挂图、地图册所不能展现的独特作用,还对教材的文字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在讲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的时候,若不利用挂图单纯讲述,学生是无法理解这部分内容的。所以这时候应该首先展示“单圈环流”图,告诉学生假设情境:地球表面物质均一;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不考虑地球自转;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画出单圈环流。接着展示“三圈环流图”并提出假设情境,加上教师的详细讲解,分析挂图,让学生在此建立良好的空间思维,真正理解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地理略图通称黑板略图,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复杂的地理事物,迅速绘制成简单的黑板图,这样的图简单灵活、通俗易懂。例如,在讲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时候仅需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倒三角地理略图就可以表示出它们的相对位置,让学生一目了然。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同传统的地理图像媒体相比,多媒体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地理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增加传递的数量、丰富传递的形式。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教师课堂绘制地理图像的时间,甚至可以代替教师的语言描述。在没有任何地理图像的情况下,地理教师要让学生形成对某一地理实物形态或地理景观的认识,需要使用比较多的语言描述和讲解。而很多地理事物或地理景观,只要向学生展示一张或几张典型的地理图片,学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比如,当我们讲到“风蚀蘑菇”、“新月型沙丘”的时候,完全可以用幻灯片说明问题,直接明了。此外,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展示动态的内容。例如,在说到地震的问题时,可以带学生观看地震的有关视频,观察地震发生时地表颤动和受破坏的情形,这样比教师单纯的讲述更加生动有效,便于学生接受知识。

三、提问设疑,启发式教学方式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质疑中能够调动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上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接而师生间相互问答,学生在原有基础知识上进行思考,利用已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或半独立(在教师提问启发下)思考获得新知识的方法。例如,教师讲述《洋流分布规律》时,首先由教师按照归纳地理分布规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即观察→分组对比分析→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加以整理归纳其共同性→应用,目的是通过教师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法可依;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同时熟悉洋流名称、流向;第三步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第一组观察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第二组观察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第三组观察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第四组观察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南半球各大洋中高纬度洋流分布特点。最后一步,由学生归纳共同点,教师指出各海域洋流分布规律,并带学生一起画出洋流分布的简单模式图。这种变以教师为主的单方教学方式为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豪感和信心,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四、课堂上注意地理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具有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用准确、优美、丰富的词语,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他们未曾见过的地理事物。无论是亚马逊热带雨林,还是终年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等等,即使我们现在有了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模式,也还需要教师画龙点睛的精彩讲述。如果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能适当的运用一些成语、古诗民谣、名著,那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水循环”时,可以向学生解释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实际上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存在海陆间水循环;讲三峡时可以引用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描述三峡的景观。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诗情画意油然而生;讲冷锋时,可以用《水浒传》中“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的描写展现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这种引经据典的的教学方法既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五、巧记地理知识

进入高中,很多学生都反映地理不好学,觉得地理知识太多、太杂,不易记忆;其次,地理原理太深、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和初中地理相比,高中的知识点广度和难度大大提升了,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记忆方法,但有些知识并不只是需要死记硬背,更要注意掌握记忆技巧和记忆方法。

(一)突出与地理实物的联系

在学习地理时,学生需要记住许多地名。那么,有些地名就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来记忆。例如,我国依山临河的地方常以“水北为阳,山南为阳”的规律命名,像洛阳就位于洛河之北,而衡阳则位于衡山以南。有些地名反映了独特的水文特点,像黄河河水是黄颜色的,死海就是盐度太高没有生物所以得名等。

(二)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由此事物联想到毫不相干的彼事物,是一种典型的“望文生义”。此法每每使我们在富有趣味的想象中牢固地记住了我们应该记住的知识。例如,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这样的布局可以描述为“太阳这个领导害怕火和木头烧起来”,学生就会记得牢固。

(三)分类记忆法

将存在一定联系的知识点综合到一起来进行整体记忆的科学记忆法,是为“归类记忆法”。比如高中必修一中关于气候类型的记忆,我们就可以将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放在一起记忆,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构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将二者列为表格一一对应,即方便记忆,又体现了知识的联系

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学习课本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总结。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重视实践活动,把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的掌握。比如,我们在讲到《地球自转》中“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回去观察自家卫生间地漏放水时的水流状况,应该为逆时针,并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解释这种现象,这样让他们觉得学习这门课是非常有意义的。

七、适当的增加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展览会,进行乡土调查和旅行,观看地理影片,编写地理黑板报等课外活动,也是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总之,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1]李广编著.评好课:应知应会[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晓明等编著.评好课与师德行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陆希舜编著.中学地理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2.

G633.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1)02-0076-03

2011-04-22

魏舒舒(1983-),女,安徽滁州人,滁州市第四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洋流教师教学
“生生不息”的海洋循环运动——洋流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五)6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类洋流运动方程的显示行波解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