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实现双赢的对策
——基于机电专业工学结合的思考和实践

2011-08-15 00:50杨桂府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工学机电校企

杨桂府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实现双赢的对策
——基于机电专业工学结合的思考和实践

杨桂府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生产资源有机整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也能在技改、产品升级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得到提升。工学结合需要校企双方相互沟通,找准合作的切入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考核方式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机电专业

0 引言

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双向合作;是将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有机整合,学校把课堂设置到企业、企业视学生为员工而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过程。工学结合不仅要求学生进工厂,而且要融入企业的真实环境,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企业来说,通过对学生的考核,可以遴选出一批优秀学生充实到企业;对学校来说,可以培养最符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教学模式从理论层面来说,在企业和学校应该都是受欢迎的。但是在实际运作时,受学校教学计划安排、企业生产进度和岗位设置、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等种种复杂因素的制约,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局面,需要校企双方本着合作的态度做好各方面沟通和协调工作。本文从我院在《机电产品安装与改造》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中工学结合实践的角度出发,对课程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的衔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兼顾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1 主动出击,找准工学结合切入点

促成校企合作的动力首先应该来自学校,要意识到高职院校办学的目的应该是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而不是闭门造车。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双方存在利益结合点,校企之间既有交叉点,又有分歧点,合作意味着增强交叉点,缩小分歧点。一味指责企业“功利”、“不热情”是要不得的偏见,学校有企业需要的技术、服务能力和优秀的毕业生,企业对合作才有热情,合作的基础才会牢固。这一方面要求学校要让专任教师把理论应用到实践,能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倡“教授手上要有横向课题”,加强学校的服务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对合作的企业政策上有所倾斜,优先安排优秀的毕业生服务合作企业,以提升合作空间。

2 改革课程体系,贴近行业需要

要实现校企合作双赢,首先要求学校要主动和企业建立沟通渠道,尤其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应视高职学院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人才、贴近行业最前沿技术为第一目标,这样的学生才会为企业所接受,企业对这样的学生才能招进来有信心、用起来较省心、培养起来能放心。

我院机电专业成为继模具专业后第二个尝试课程改革的专业。学院根据长三角地区机电行业特点和机电专业岗位要求,在制定课程体系时邀请企业中的技术专家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参与。邀请从事机电通讯产品研发的常州天力兰宝公司、专业从事发电机制造的AKSA公司(土耳其外企)、在电子技术领域领先的常州伟泰电子等涵盖民营、国企和外企的技术总监、总经理等一起探讨机电行业发展前景、技术潮流和各企业对毕业生的期望等内容。企业人员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操守、机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急需的人才规格等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事实证明,和企业人员一起策划、制定课程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也为校企双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惯例,制定培养计划是学校的事,但是如果在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把企业撇在一边,势必在工学结合时会造成教学安排和企业生产进度的矛盾,此其一。如果企业的人员不了解学校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特点,一味地按照企业要求来做,也会造成拔苗助长或者把学校教学变成企业职业培养过程,此其二。在这种情况下,学院把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邀请到学校参观交流,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这样就让企业也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对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也有逐步的了解;同时学校也组织相关领导和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通过参观或实际动手操作,了解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和岗位设置以及用人机制等。通过与相关的企业单位进行沟通后,制定切实可行的、为企业和学校都能接受的教学计划。不仅如此,学校的教学计划还应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与学的状况进行适当的、及时的微调,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的需要,顺应学生的岗位需求。比如在AKSA公司工学交替实践中,一开始企业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订单减少,对岗位的需求较少,学生去了以后上一线动手的机会不多,这时就及时修改教学计划,同时抽调一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企业,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就企业的发电机产品制造工艺、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等内容对学生现场充电(相当于企业的岗前培训),而等到企业订单正常以后,这批学生已经适应企业环境,在较短时间内就充实到生产一线,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助了一臂之力。

3 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法

通过和企业的沟通,学院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特点,使之适应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的需要;同时制定了更能体现企业内涵的对学生的考核方法,激励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沟通和调研,意识到企业总是站在先进技术应用的最前沿,市场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往往需要新的学习方法与之相适应。学生要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必须与时俱进,用新的视角和态度来对待企业的岗位需要。这就需要学校在考核学生的工学结合实践成绩时,要摒弃传统的重结果性考试和纪律性考核模式,改为重过程性考试和职业道德、能力考核模式。

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开、闭卷考试、现场实际操作、答辩、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作品制作、特长与任务表演、行业考证等。

考核的人员也要转变:不能单一地由指导教师来完成,改为指导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指导教师)和学生同行甚至顾客等,全面考查学生在企业应用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精神、综合素质等。比如机电专业学生在天力兰宝有限公司工学结合实习时,先由指导教师宣讲实习考核方式和以往的不同点和关键点,使学生先了解考核的目标;再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总监密切沟通,把实习的15名学生分成3组:一组比较“听话”的安排在焊接机器人这种关键工段上,以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和工期,一组比较“活泼”的就安排在对能力要求较高的组装和测试工段上,还有一组比较“灵巧”的就安排在设计或客服部门。对这三组学生的考核侧重也不同,学生实习最后的成绩将由指导教师过程跟踪、企业兼职教师过程考核、学生或顾客的随机测评三部分综合得到,体现了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考核方法的多样化,收到较好效果。

4 建立工学结合工作站,实现校企双赢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用“五个一流”作了概括,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2007年全面展开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共确立了六大专业共六十余门课程,实现“依托行业、工学结合、突出应用、强化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此大背景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成立校企“工学结合工作站”。它就像一根纽带,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实习上,还体现在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的联系上。实习生进驻企业期间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其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处世态度等极易受到周围员工的影响,对此应充分发挥学校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导作用,工学结合工作站能够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保证学生的利益,让实习生有不同的“冷暖”体验,为就业积累经验。企业作为营利主体,合作积极性不高,对实训要求的给学生安排“轮岗”或尽量不加班不易接受,也会在合作过程中大打折扣。因此,维护现有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避免只顾学校自身利益而损害他方利益的短视行为,也要积极协调各方的关系,探寻完善的方法与措施,如在企业赶订单的时候,急人之所需,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后面的合作打下基础,这样做也有利于提升学校在当地行业中的声誉。当然,在与企业长期的交往中,工作站也要“牵线搭桥”,比如为企业寻找科研项目开发线索,结合学院资源,与企业合作研发某一项目、课题,或与当地骨干企业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开展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等工作。工学结合工作站还可以收集、反馈劳务市场信息,对改进学院专业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方向均有裨益。

5 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参与的机制

实现校企合作更大的平台和深度融合依赖于配套的制度保障和有力的政策支持,这就需要有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的参与。由政府牵头,建立企业研发和培训基地,发挥高职院校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之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地方企业的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选择地开展针对企业各层次的培训,向企业输送人才,提升企业团队素质;提供技改服务,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进行课题研发、市场调查、项目策划等。通过这样的平台,找准职业院校的位置,实现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和更深层次的校企之间需求对接,使企业与学校双向互动,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6 结束语

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以科教兴业为战略、以联合教育为载体、以联袂拓展就业创业为渠道,最终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目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来通过与企业之间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既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扩大了学院在行业里的影响,合作企业也通过这个平台招聘到了最适合岗位的毕业生,各合作企业在技改、产品升级和企业形象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的双赢模式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1]赖华清,杨桂府.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J].职教论坛,2010(20):15-18.

[2]成飚.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中人才培养的研究[J].消费导刊,2008(5):10-11.

[3]马树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求是,2006(5):48-50.

The Strategy of Achieving Win-win Situation in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of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YANG Gui-fu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The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integrat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school and production resources of the enterprise to achiev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tudents'qualificat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s'technical reform,products updating as well as company's image.It's necessary for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to communicate and find the key points for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mode.And they can achieve optimal win-win situation in setting talent training plan,teaching plan,evaluation method,policy support and et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work-integrated learning;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 710

A

1672-2434(2011)02-0030-03

2010-10-26

杨桂府(1968-),男,高级实验师,从事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

猜你喜欢
工学机电校企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