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2011-08-15 00:50谢文琴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校企英语教学人才

谢文琴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谢文琴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面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困境,解决的出路在于开展校企合作。应明确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积极探讨高职英语教学与企业开展合作的路径,建立校企互惠合作关系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及校企合作的组织协调机构,这应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校企合作;高职;英语教学

0 引言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各高等院校特别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断加大对高等英语教育的投入,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英语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人才供求脱节。本文试图以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提出校企合作是解决高职英语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并就校企合作条件下如何改进高职英语教学进行探讨。

1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1.1 生源英语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

就英语入学基础来说,与普通高校生源相比,高职院校学生整体入学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如笔者对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09级非英语专业1 449名新生的入学英语成绩(总分为150分)进行统计,结果表明:60分以下的为92人,占总数6.3%;60~79分的342人,占比23.6%;80~99分的720人,占比49.7%;100~120分的287人,占比19.8%;120分以上的仅有8人,占总数的0.6%。可见学生英语基础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连贯性,由于许多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并没有达标,甚至部分新生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不会听,不会写,更不会说,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如何适应不同入学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以后的就业需要和发展需要,这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最大难点。

1.2 英语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推进,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往往呈现出横向的职业类别差异性和纵向的岗位多层次两个方向的多样性。当前,我国职业类别遍及各个领域,现行职业分类不下1 838种,并且被细分为4 700多个职业。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对英语人才在数量上、层次上体现出不同的需求;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旧职业不断的更替,这更为英语人才的需求增添了复杂性。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想准确跟踪并掌握职业岗位需求变化的信息,建立具有职业岗位群适应性和针对性的英语教学体系,这应是一大待解的难题。

1.3 教学实践平台的限制

目前企业与学校的教学合作非常少,大多数校企合作仅限于企业向学校提供资金、技术,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为学校教师提供兼职学习机会等,而在教材的建设或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机会方面则非常少。可以说,高职英语教学缺乏来自企业的实践来映衬教学效果,基本上处在一个相对封闭、与社会脱节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即使有相关教学实践机会也缺乏针对性。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的方法、内容、质量以及学生英语的职业适应性等都得不到适时的实践平台来检验,往往使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陷入闭门造车的状况。

1.4 传统英语教育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以学科、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能力、学生为中心,只注重理论教学而不重视实践教学;其教学理论一般总是要求学习者先掌握语法、构词法等语言表达形式,然后在分析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语言表达的含义,并进而学会表达思想。这种英语教学体系多年来虽然也培养了不少英语人才,但由于这种英语教学过于追求文学化,拘泥于语句结构的完美,培养英语人才的时间较长且见效慢,并不适应企业“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解决高职英语教学困境的出路在于开展校企合作

2.1 校企合作在解决高职英语教学困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高职英语教育要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教学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必须了解不断发展变化的职业岗位群对英语知识、素质、能力的需求。由于企业最了解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有着最直接的教学实践平台,最丰富的英语教学素材,因此,与企业合作,可以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以下支持和帮助。

1)为分层次教学创新提供支持。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为适应不同学生的入学基础,解决当前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次不齐的难题,针对不同英语基础学生分层次实施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模式,针对企业不同岗位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而设定教学目标,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意愿和就业岗位需求。比如,香港在2000年推动的职业英语运动就是一个分层次教学的很好的案例。它为不同行业的在职人士在英语写作和会话方面订立了职业英语学习基准,将职业英语基准分为四级,以第四级为最高,每一个等级再细分为三个等级,而每一个工作类别均设有英语会话及书面英语两项基准。如对于文员要求leve12高级≤书面英语≤level3中级、level2低级≤会话英语≤leve12中级;对于接线生或者接待员则要求leve11高级≤书面英语≤level3低级、level2中级≤会话英语≤leve12高级;对于秘书则要求书面英语和会话英语都要达到leve13;并且不同工作类别都有基准要求和最高要求。这种分层,可以让雇员清楚知道雇主对其英语水平的要求,并以这些基准作为自我改进的目标。由于这种分层是在对大量雇主的需求调查基础上取得的,教和学的目标都很明确,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必须与企业合作,准确把握企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获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便高职院校建立分层次教学目标。

2)为英语教学改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提供支持。英语教学仅依靠教师讲授,没有贴近企业实际,学生是无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也无法适应高速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企业生产实践不仅是丰富教学内容的源泉,也是巩固学生知识并将之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平台。因此,与企业开展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及时反映社会需求,从企业实践中寻找教学素材,帮助高职英语教学教材的开发实现实用性、针对性和适用性;与此同时,帮助英语教师立足企业这一平台,实施趣味性、循序渐进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通过企业这一平台对教学成果及时检验并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将实践性教学贯穿英语教育的全过程,从而打破传统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脱节的教学模式。

2.2 高职英语教学与企业开展合作的路径

1)立足“双赢”建立互惠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需要的是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培训能力,以满足其在适应市场和自我发展中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而英语教学最需要的是企业贴近实战的教学环境,以及人才培养方向与就业岗位信息。因此,校企之间有互惠双赢的基础,并形成以下合作关系:

①各取所需的互动关系。学校作为企业人才开发基地,参与企业人才开发计划,按照企业用人计划,承揽人才培养业务和员工培训业务,从中获取固定的就业岗位来源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最新信息;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提供教学平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需要的人才。

②英语人才培养培训的委托代理关系。接受企业委托,由学校代理执行企业的英语人才开发计划,通过“订单式”教学[1]、“项目化”教学[2]等模式,为企业某项业务量身定做英语人才,或者是帮助培训企业员工,在企业内部实现其业务英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③建立与企业共享的人才储备库。按照英语能力高、中、低三个档次,建立各个专业不同层次英语人才的信息,方便企业随时选聘优秀的英语人才。

2)建立适合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从各地总结的校企合作实践经验来看,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最理想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努力为学生营造“边干边学”的学习和实践相互交替的教学环境,每学期都能定期穿插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实景应用英语感性认识的实践教学机会。实践教学内容应当与企业共同设计,保证实践教学计划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即让学生尽早对自己做出岗位评估,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提前进入角色,适应工作岗位和环境,充分做好知识、能力的准备。这一模式比较成功的范例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工交替”模式,[3]学生在第一、第三、第六学期在企业学习,由企业实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知识等教学;在第二、第四、第五学期由学校实施基本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等方面的教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从2009年开始的“2+ 1”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也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第一、二学年在学校接受英语理论知识、完成相应的学分后,根据外贸、国际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通过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面试选拔后成立“合作班”,第三学年“合作班”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知识等教学由企业指导教师完成;学生接受企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后进行顶岗实习。该模式的优势是,学生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企业优先录用实习学生作为公司员工,为学生的提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3)建立与企业合作的组织协调机构。应取得各行业协会的支持,建立由行业协会、学校、企业三方构成的跨校企的组织协调机构。组织协调机构的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及时收集掌握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信息,并根据需求信息,及时帮助高职英语教学机构有针对性地调整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为改进教学计划与方法提供参考;二是说服企业定期向学校提供校外教学和实训基地;三是起到校企间合作教育的信息及时沟通的功能,为教学提供职业岗位群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适用人才资料。

高职英语教育要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实现从重视学科转变为重视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理论教学转向注重实践教学,就必须注重与企业合作,让企业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也应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未来。但高职英语教育中校企如何合作,合作的机制如何建立和运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材、教学管理和考核等方面应做哪些改进等,这些都需要英语教育同仁进一步努力探讨的问题。

[1]欧雅琴,郭文君.“订单式”教学成就职业教育高地[N].南方日报,2005-06-21:1.

[2]汪大勇.高职教育的宁波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之路[N].光明日报,2006-02-30:8.

[3]苏志刚.“学工交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与敏孚企业的合作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0-33.

An Explor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on Basi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IE Wen-qin
(Foreign Languages Faculty,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Ningbo 315100,China)

Facing with various troubles in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 way out to help solve the problems.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o explore actively the channels for improving English teaching with the help of enterprises,to establish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and the″work-integrated learning″model and coordinative organizations f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these are developing trend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nglish teaching

H 319.1

A

1672-2434(2011)02-0051-03

2011-03-10

谢文琴(1975-),女,讲师,从事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校企英语教学人才
人才云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