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

2011-08-15 00:50杨建波张丽伟
大庆社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

杨建波,张丽伟

(大庆市委统战部,黑龙江 大庆 163002)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

杨建波,张丽伟

(大庆市委统战部,黑龙江 大庆 163002)

加快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跃升为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前提是透视非公有制经济成长壮大的历史足迹,充分认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关键是站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全面辩证系统分析影响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内因;根本是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着力解决好影响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关键性问题;路径是统筹考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实所需,深入探索实践助推发展方式整体转变的对策措施。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大势,面对日益突出的人口和资源环境矛盾,面对国际国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发展速度、发展规模,还是发展质量、发展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在我国的企业总数中,70%以上属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低水平产能的主要集中地。加快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跃升为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全新领域,更是一个体制、机制、政策的创新空间,需要进行系统化、立体式的深入研究。本文将从战略地位、转变背景、基本内涵和具体措施四个方面,对非公有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前提是透视非公有制经济成长壮大的历史足迹,充分认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历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国家不断调整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和政策措施,使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不仅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在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0%,上缴税收占财政收入的40%,贸易额占一般贸易的60%,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

第一,从非公有制经济担当的角色看,它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经过多年的积累式发展、渐进式提升、多元化扩张,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规模和结构同步提升、质量和速度同步增长,其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率,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当初的不到1%提高到现在的20%以上,平均每年增长近2个百分点。尤其是近些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越来越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力越来越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明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民生的影响看,它已成为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消费之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拓展延伸就业领域和途径,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无论从就业的行业看,还是从就业的渠道看,抑或从就业的机会看,非公有制经济都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业人数已突破1.3亿人,每年创造数百万的就业机会,不仅吸收了新增的就业人员,也吸纳了从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人员。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现阶段的就业人口中,75%是通过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就业,85%是通过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收入,并且每年仍新增数百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而且,现在国家鼓励个人创业的领域,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据统计,现在1人创业,可以带动7个人就业。可以预见,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培植创业、吸纳就业的功能还将进一步显现。

第三,从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反哺作用看,它已成为财政税收的有力支撑

这些年来,我国财政收入逐年大幅增长,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可用财力也越来越多。在国家财政的框架构成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税收,而且在全部税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增量上的占比越来越突出。1992年我国财政收入中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仅4.5亿元,到2009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纳税总额已达到850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

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已经挑起了大梁、担当了重任。总的来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站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全面辩证系统分析影响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内因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总量规模的扩张期、内部结构的调整期、体制机制的创新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目标,迫切要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发展方式的整体转变。

第一,站在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明了国家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坚定决心,标志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2002年6月,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把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成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05年2月,国务院研究制定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文件。近期,国务院又出台了“新36条”,而且10多个省市制定颁布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法规;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改善政府监督和管理、营造舆论环境等方面相继出台了40余个配套文件,全国31个省市区已累计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性文件200多件。去年以来,国家在出台4万亿元投资规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正在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本身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下,非公有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

第二,站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角度分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然选择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很大冲击。对我国来讲,从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实体的冲击,但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既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管理职能转变不到位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相对落后等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了非公有制经济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在这方面,国内已有一些深刻的教训,比如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浙江省就已爆发了阶段性的“民企倒闭潮”,经济出现了滑落现象,增速为10年来的最低。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事实说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结构调整的战略升级,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这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因此,非公有制经济一定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紧紧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一根本,加快把发展方式调整到更科学、更规范、更优化的轨道上来。

第三,站在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分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然路径

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规模能否扩张、实力能否增强、效益能否提高、发展能否持续,不仅是企业自身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整体发展的质量和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讲,抓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须抓住企业发展这一关键和核心,逐步构建起支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势企业群。目前,尽管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在瓶颈因素方面,存在人才短缺、创新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在发展方式方面,企业运行的粗放型、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低水平现象还比较普遍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关资料介绍,在我国目前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占73%;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含量的企业占84%,大专以上人才不到全部就业人员总数的9%,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非公有制企业要成为竞争力强、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不断寻求突破,加快向科技型、集约型、效益型和创新型方向转轨,进而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经济循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发展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是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着力解决好影响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从战略层面去审视、去谋划、去研究、去推动,从解决影响非公有制经济运行的关键性问题入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根本性问题的解决,带动整个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实现非公有制经济量的扩张、质的飞跃。

第一,在发展理念上,要加快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目前,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总体来讲,还没有走出传统经营的路子,相当一部分企业主要靠的还是拼资源消耗、靠简单加工、造初级产品的经营战略。这种经营思维和理念,使一些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很难上升到更高层次,也很难实现突破性、跨越性升级。比如,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靠低价劳动力给企业带来效益,但随着劳动成本的增加以及来自外部的种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发展进入困境,有的甚至破产倒闭。所以,非公有制企业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摆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的思想,探索实践更加科学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加快培育新的发展理念、市场理念、营销理念和品牌理念,深入研究好企业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现实性问题,用新理念催生新思路,用新思路制定新举措,用新举措实现新突破。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不断促进企业提档升级,增强影响力、知名度,增强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整体能力。

第二,在经济结构上,要加快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只有把结构调好了、调优了、调对了,才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在产业结构上,要加快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在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等领域的同时,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手段,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引导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按照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快发展低碳、绿色和环保产业,注重开发绿色产品、培育绿色品牌,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找准市场开发的切入点,明确未来发展的支撑点,走好创新发展之路、产业转型之路、跨越升级之路。在供需结构上,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形势需求,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扶持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出口集团,培育出口产品,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产品结构上,根据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鼓励企业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加大研发和市场开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重点围绕这些方面,引导扶持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并通过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强非公有制企业调整结构的主动性,培育整体竞争优势。

第三,在增长模式上,要加快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要解决好“可持续发展动力”问题,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真正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轨道。加快规模增长。主要是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量问题,扩大发展存量,激活内部能量,提高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实现非公经济集约增长;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动项目集中摆布、产业集聚扩张、土地集约利用。强化创新增长。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功能,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创建研发中心、建设中试基地,培植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绿色增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围绕推进节能减排和加强环境保护,制定扶持政策,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以低消耗实现高增长。

第四,在管理机制上,要加快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大多采取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主要体现为产权单一,所有者和经营者一体化。这种模式在企业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的时期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内部制度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等以人治为主的管理缺陷便逐渐显露出来,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非公有制企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企业管理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走好管理创新之路,更加注重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人文管理、文化管理、制度管理,以及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投资管理、经营管理和成本管理,推动管理手段和方式不断向科学化、民主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尤其要引导扶持具备一定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走好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之路,推进强强联合、战略互补和资源整合,依靠新的运营模式、组织架构和新型体制,整体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非公有制企业集团,从而带动整个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是统筹考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实所需,深入探索实践助推发展方式整体转变的对策措施

加快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篇大文章,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有许多瓶颈需要破解,有许多方面需要突破。从中观和微观的层面看,应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研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必要支撑。

第一,政策上要再完善

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国务院出台实施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36条”,进一步放宽了民间资本准入领域,主要包括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等6大领域16个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空间。下一步,要针对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准入政策和信贷政策等方面,适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使政策更加细化、体系更加健全,更有可操作性。比如,对进入垄断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要研究设立投资引导基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进一步解决好进入门槛高的问题。

第二,指导上要再深入

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发展原则、发展任务、发展目标、发展保证措施,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工商联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大力发展和规范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工商联、个私协会在组织展销活动、帮助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行业振兴、保护合法权益、沟通政企、提高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做实、做强、做大。

第三,服务上要再加强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要加快发展各类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支持会计、法律、保险、资信评估、海关报关、税务代理、海外市场代理等各类公共服务机构的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管理咨询、市场销售、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二要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发布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国家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等信息。三要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鼓励国有科研机构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试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支持非公有制资本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研开发机构。

第四,环境上要再优化

首先,应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转变非公有制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从决策层面将其摆上重要位置,加强对产业的研究、政策的研究、措施的研究,为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应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对非公有制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必须有法定依据,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同时,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要在法定授权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范围内,依法对非公有制经济实施管理职能。再次,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各类传媒作用,全面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彰奖励非公有制经济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第五,监管上要再有力

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平稳运行,既是企业实现自身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整个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态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各级劳动保障等部门应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执行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法规、政策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各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行为,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创造更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总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需要各个层面、各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以更加开放的思维、优惠的政策、有力的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责任编辑:王乐群〕

F121

A

1002-2341(2011)02-0049-05

2011-01-05

杨建波(1965-),女,黑龙江大庆人,副调研员、政工师,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