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地区金代窖藏铜钱的几个问题

2011-08-15 00:50唐国文
大庆社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土坑通宝金代

唐国文

(大庆市文物管理站,黑龙江 大庆 163001)

大庆地区金代窖藏铜钱的几个问题

唐国文

(大庆市文物管理站,黑龙江 大庆 163001)

金代的窖藏铜钱,全国各地都有发现,尤其以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辖区内最为密集。我市的大同区、龙凤区、肇源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都有发现。金建国初期,使用辽、宋旧钱,到海陵王迁都之后,才首发交钞。而后又铸“正隆元宝”等铜钱和“承安宝货”银铤,由于金政权无计划大量地滥发交钞和实施限钱法及铜与钱的比价悬殊,使人们更加轻钞而重钱。再加上战争等诸多不安定因素,致使人们重钱而窖藏之。这些窖藏铜钱,从朝代上看,上迄秦、汉,下至辽、金。

大庆地区;金代窖藏铜钱;几个问题

金代的窖藏铜钱,全国各地都有发现,尤其以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辖区内最为密集。我市的大同区、龙凤区、肇源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都有发现。其窖藏的方式很多,原因也很复杂。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大庆地区近代窖藏铜钱问题。

一、大庆地区发现的窖藏铜钱

1981~1983年,全国进行了第二次文物大普查。当时,大庆市文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大同区葡萄花乡大围子村和九间村走访调查时,群众说:“前些年,他们在种地或者是挖土时经常会发现铜钱。就是刮风下雨也能在地面上捡到铜钱。有一次,大围子村一位村民在盖房子取土时,就挖出过一千多斤(还有说三千斤的)铜钱,当时装在大陶罐中,多半都是一串一串的。后来卖给了废品收购站,用所卖的钱,为自己家添置了一挂大马车。还有一次,也是一位村民盖房子取土,在九间村西南岗,也曾经挖出过用陶罐装的铜钱和一个重四十多斤的方形铜器,说是烧香用的大香炉”。经调查,铜钱主要有“开元通宝”、“祥符通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大定通宝”等铜钱。

上世纪70年代末,在筹建大庆三十万吨乙烯化工厂的施工中,也曾经挖出过用陶罐盛装的铜钱,可惜被当时来自各地的民工们哄抢无存,时过境迁,难以追寻。

1980年7月,肇源县兴安乡出土金代窖藏铜钱六十余斤,是村民挖坑取土时发现的。当时陶罐里装满了铜钱,有的成串,有的散置,距地表1米左右。

1993年6月,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白音诺勒乡西龙坑村三位村民在捕鱼时,在水泡子里获取铜钱二百余斤,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向市文物管理站上报了发现铜钱的情况。市文化局和市文物管理站等领导,前往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开了现场会,对发现铜钱的三位村民、乡政府、派出所和县文物管理所给予了表彰奖励,并征集回几十斤铜钱。据了解,这批铜钱在水泡子里捞出时,是装在油丝袋子里的,铜钱的主人是否有意沉铜钱于水底贮藏或是航具倾覆所致,还有待于今后研究。

肇源县文物管理所于1995年3月,在本县古恰乡新发村灰台屯征集到金代窖藏铜钱三十余斤。铜钱发现者是该屯一位农民,他是在屯西北土岗上挖输油管线沟时发现的,铜钱摆放在陶罐内,距地表0.90米左右。以上所述,是大庆地区金代窖藏铜钱的基本状况。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全国诸多地方都发现过金代窖藏铜钱。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有:山西安康、孝义、定边,福建龙溪,江西乐安,陕西旬阳、铜川,辽宁沈阳、康平,河南息县,湖南桃江、邵阳,湖北黄石,宁夏贺兰山,内蒙古兴和,尤其是以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辖区内最为密集。黑龙江省辖区内主要有阿城、宾县、方正、尚志、延寿、呼兰、五常、双城、木兰、巴彦、通河、兰西、绥化、依兰、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等地。吉林省辖区内主要有四平、农安、扶余、九台、永吉、蛟河、桦甸、榆树、柳河、靖宇、浑江、通化、怀德、德惠、长岭等市、县。

大庆地区金代的窖藏铜钱,其年号基本同全国各地金代窖藏铜钱的年号一致,大致从金代的“大定通宝”一直上溯到秦或汉代的“半两”钱。经考证,这些窖藏铜钱,应该在金代大定年间之后所窖藏。

二、窖藏铜钱的方式

大庆地区和全国各地发现的金代窖藏铜钱的窖藏方式,经综合整理研究后,作以大致的叙述:

(一)把铜钱成串摆放或散置在木箱或木桶中,放入土坑内,封土窖藏。

(二)用砖把土坑底部和周围砌好,成串的摆入铜钱,而后封土窖藏。

(三)把铜钱成串排列在陶罐、陶瓮内,以陶盆盖口,放入土坑内,封土窖藏。

(四)把铜钱(成串或散置)装入瓷罐、瓷瓮内,上盖石板,放入土坑内,封土窖藏。

(五)把铜钱(成串或散置)装入陶罐、瓷瓮内,器口不加任何封盖,放入土坑内,封土窖藏。

(六)把铜钱(成串或散置)装入柳筐里,放入土坑内,封土窖藏。

(七)把铜钱装入六耳铁釜中,放入土坑内,封土窖藏。

(八)把铜钱用绳串好后,以圈状形式层层摆进经火烧烤过四壁和底部的土坑内,然后上覆石板或瓦片进行窖藏。

(九)用石块砌好土坑的四壁,装入铜钱后,上盖木板,然后封土窖藏。

(十)把铜钱(成串或散置)直接放入(长方形圆角、圆形、方形)土坑内,上覆石板以后,封土窖藏。

(十一)把铜钱和铁镰、铁锹、铁锤、象棋子等一些生产、生活用品(用具),同时放入土坑内,封土窖藏。

(十二)用秫秸、竹材或芦苇等材料编制成蓆篓,摆入铜钱后,放入土坑内,封土窖藏。

(十三)把铜钱装在油丝袋中封口后,进行土里或水下窖藏。

综上诸多金代窖藏铜钱中,用油丝袋盛装铜钱进行窖藏的,只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龙坑这一例。我们知道,麻、棉等纤维如果经油脂浸过后,会将防腐能力提高数倍,这不能不说这种窖藏,在当时的金代,确实是一个发明。

三、辽、宋旧钱的来源及金代发行的货币

金初,金政权的国力、经济实力(尤其是严重缺铜)一时难以达到自己铸造铜钱的能力,起初只能是以物易物,沿用辽、宋旧钱,甚至是伪齐政权的铜钱。到了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之后,才开始发行了自己的货币(交钞)。

(一)辽、宋旧钱的来源

1.掠夺与岁贡。金在与辽、宋的战争中掠夺了大批财富(包括辽、宋铜钱);金灭辽之后,在辽代钱库里存有的大量北宋向辽岁贡的铜钱即为金所有;金在建立之初,北宋为了缓和与金之间的矛盾,把原来岁贡给辽的铜钱又转送给了金政权。

2.宋与金榷场。金建国后,宋、金两国都设有榷场,“以通两国之货”。设在宋、金分界上的榷场有:泗、寿、颖、菜、唐、邓、凤翔、秦、巩、洮、息等州府,金政权还为宋人海上贸易安排了市易地点——密州胶西县。设置在北边的榷场:最初有燕子城,北羊城,后来有庆州朔平、净州天山,丰州、东胜州、辖里尼要等。设置在金夏边界的有绥德州、保安州、兰州三处。各处榷场根据军事的需要,废止不常。金国的榷场贸易,主要向南宋输送北珠、貂革、人参、松子、甘草、北绫、绢等。南宋主要向金输送茶叶、象牙、犀角、乳香、檀香、生姜、陈皮、织品、木棉以及铜钱等。双方贸易由官方管理,都规定了严禁贸易的物品。大定年间,金国在泗州榷场,每年收税五万多贯,1196年,增加到十万多贯。秦州西子城榷场,大定时每年收税三万多贯,1196年增加到十二万多贯。[1]

3.铜钱贩于金。一些南宋商人,将铜钱贩卖给金国人,可以从中谋取高额利润。“南客以一缗过淮则为数缗之用。”因此,当时南宋铜钱最大的销路,就是北方的金人,金人似乎有计划的吸收江南的铜钱。在山东沿海一带……多有东南海舶兴贩铜钱……由此可见,宋钱是通过陆路榷场和海上舟船流入金境的。为此,南宋自绍兴年间以后采取了“严海道之防,定两淮之禁”和“沿海人户五家为一保,不许透露舟船出北界”等一系列制止铜钱北流的政策和措施。[2]

(二)金代发行的货币

1.发行交钞。以特定的纸张为质料,在铜钞版上所印刷的纸币,金代称之为交钞,两宋时期分别称之为交子和会子。海陵王(完颜亮)于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迁中都之后,户部蔡松年复钞引法,“遂设印造钞引库及交钞库,皆设使、副、判各一员,都监二员……”遂制交钞(纸币)。印制的大钞、小钞各分五等,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为之大钞,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为之小钞,与钱并用,七年为限,纳旧易新。交钞发行之时,辽、宋旧钱同时流通使用。[3]由此可见,纸币称谓钞,铜钱才叫钱。

2.发行铜币。金代铸造铜钱,也是从海陵王(完颜亮)时期开始的。文献记载:正隆二年,历四十余岁,始议鼓铸。冬十月,初禁铜越外界,悬罪赏格。括民间铜器,陕西、南京者输京北,他路悉输中都。三年(公元1158年)二月,中都置钱监二,东曰“宝源”、西曰“宝丰”。京兆置监一,曰“利用”。三监铸钱,文曰“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这是金代始铸铜钱的记载。有学者补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皇统元宝”铜钱,“皇统”是金熙宗(完颜亶)年号(公元1141~1149年),金代始铸铜钱应该在金与宋“绍兴议和”的当年,即公元1141年的皇统元年铸造了“皇统元宝”铜钱。另外“,正隆通宝”铜钱,在诸多金代窖藏和遗址中,都没有发现过 ,而发现的都是“正隆元宝”铜钱。有可能《金史·食货志》所载的“正隆通宝”的“通”字,很可能是“元”字之误。[4]继海陵王(完颜亮)所铸的“正隆元宝”铜钱之后,金世宗(完颜雍)又于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在代州设监(后名阜通监),铸“大定通宝”铜钱,年产一万六千多贯。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又在中山府曲阳县设利通监。以上两监,每年共铸钱十四万多贯。[5]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金章宗(完颜璟)又始铸大钱一直十(篆书)“泰和重宝”,与钞参行。其实《金史·食货志》中漏记了“泰和重宝”小平钱也为篆书,“泰和通宝”当十钱,为楷书,“泰和通宝”小平钱也为楷书。[6]金代末年,还铸造过“崇庆通宝”、“崇庆元宝”、“贞祐通宝”等铜钱。

3.发行银铤。以金属银为质料,经高温熔化、冷却铸造成型,金代称之为银铤。金章宗(完颜璟)在承安(公元1196~1200年)年间,铸造了“承安宝货”银铤,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抵钱两贯,公私均可抵现钱使用。其实在金世宗(完颜雍)时期,国内积存了大批金银,约折钱一亿贯。此时,金政权就已经将白银铸造成了银铤,每铤重五十两,面值铜钱一百贯。因面值太大,民间往往将银铤截凿成小块,流通支付。从资料上看,这种银铤,在黑龙江省境内和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其形状,两端圆弧,中间呈亚腰形,正面錾刻有字款、锤压戳记或花押等。如:“姓名”、“称子”、“伍十两”等字样。

承安四年(公元1199年)三月,又因银钞流通困难……当时私铸“承安宝货”者多杂以铜锡,质量甚劣,浸不能行,京师闭肆。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乃罢“承安宝货”。[7]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境内出土了十二枚“承安宝货”,其仿银铤式样,两端圆弧,中间呈亚腰形,正面錾刻有“承安宝货一两半、库部”等字款。[8]

四、窖藏铜钱的原因

1.重钱轻钞(纸币)。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宰臣上奏说:“今者外路见钱其数甚多,闻有六千余万贯,皆在僻处积贮。”明昌五年(公元1195年)宰臣上奏说:“民间钱所以难得,以官豪家多积故也。”尤其到了金代末年,农民重钱而轻钞的现象更为严重。刑部主事王寿宁曰:“……今之重钱轻劵者皆农尔……”[9]

2.法令限制。金政权为了使过量的交钞在民间流通,于明昌五年(公元1195年)三月,开始实行限钱制度。规定:“令官民之家以品从物力限见(现)钱,多不过两万贯,猛安谋克则以牛具为差,不得过万贯。凡有所余,尽令易诸物收贮之。有能告数外留钱者,奴婢免为良,佣者出离,以十分之一为赏,余则没入”。 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严禁使用现钱于榷场贸易。“……一贯以上俱用银钞、宝货,不许用钱,一贯以下听民便。同年九月,以民间流通交钞困难,多以一贯以下的交钞换钱使用,又在限钱法之上实行‘存留钱法’,减原来限钱的额数,现钱以三分为率,亲王、公主、品官许留一分,余皆半之,其赢余之数期50日内尽易诸物,违者以违制论,以钱赏告者。”[10]

3.毁钱铸器。铜材的本身要比纸材昂贵数倍,铜与钱的比价悬殊,金政权当时曾规定“铜镜(器)每斤(可卖)三百一十四文”。 而销钱铸镜(器)就可获得比铜钱高出数倍的回报,所以民间重钱轻钞,销钱为器的现象禁而不绝。这种销钱铸镜以物市易的最终结果,导致了铜钱极度短缺的恶性循环。这也是窖藏铜钱的原因之一。

4.金国迁都。金廷政变,大张旗鼓、浩浩荡荡的迁都,极大地动摇了民心。再加上蒙军无休止地抢掠豪夺,民不聊生,一些地主、豪门商户,只能把铜钱窖藏起来,躲而避之。

5.预防盗贼。如记载:“ 世宗即位,以正隆之乱,盗贼公行……”海陵王(完颜亮)为了迁至中都,毁弃了太祖用亿万资产修建的上京城,当建成中都后,已是币藏已乏,民不聊生了。在这种极端困窘的状况下,又下诏扩建南京(今河南开封)营造南京宫殿,运一木之费两千万,一殿之费以亿万计。紧接,海陵王(完颜亮)又继续发动南侵宋的战争,“大括天下……民不堪命,盗贼蜂起”。[11]

6.逃避徭役。金政权迁都,大兴土木和继续发动南侵宋的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根据当时的国势,必须得向劳动人民狂征暴敛、强行徭役。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二月,世宗下诏:“招谕盗贼或避贼及避徭役在他所者,并令归业,及时农种,无问罪名轻重,并与原免。”由此可以看出,为了逃避徭役窖藏铜钱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7.鉴赏者藏。窖藏铜钱不乏有些铜钱鉴赏、收藏爱好者所为,如:唐代的“开元通宝”铜钱,其钱文为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宋代的“淳化元宝”、“至道元宝”、“祥符通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铜钱的钱文分别是宋太宗、宋真宗和宋徽宗之御笔。所以收藏者甚多,我认为,他们贮藏的铜钱品种较全。但是,所窖藏的数量并不会太多。

8.蒙金战争。在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后,于金太祖天辅五年(公元1121年)开始发动南侵金政权的战争,而后战乱不断。在黑龙江地区先后发生了契丹人耶律留哥叛金联蒙的战争和蒲鲜万奴叛金的独立事件。再加上金政权准备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的做法,致使原于地下窖藏铜钱的主人,挺身抗金、战死沙场,或死于奔命、死于战乱,或流亡他乡,难以回故。即使有侥幸回归者,也难于在千疮百孔、面目皆非的战争创伤中找准他们的窖藏。致使这一时期的窖藏铜钱,从此长眠于地下。

金代发行的货币,是整体窖藏铜钱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金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实物见证。它如实地记录了金政权货币制度的混乱,人们极度重钱轻钞,得钱而藏之的社会现状。更甚的是无计划地乱发交钞,致使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导致了“万贯惟易一饼”的局面,最终使金代的经济走向了全面崩溃。

[1][5]蔡美彪.中国通史.第六册[M].人民出版社,1979:336-337.

[2]吴青云.大连地区金代铜钱窖藏研究-兼论金代的货币经济[J].辽海文物学刊,1998:(1)101.

[3][7][10]何俊哲,张达昌,于国石.金朝史[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239-369.

[4][6][11]王禹浪.金代黑龙江地区的货币制度[M]金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中国古籍出版社,1996:143-153.

[8]韩峰.承安宝货银币[J].北方文物,2003:(1)49.

[9]元脱脱等.金史卷四十八·食货志·钱币[M].中华书局,1975:1072-1087.

〔责任编辑:刘金友〕

K246.4

A

1002-2341(2011)02-0118-04

2011-01-12

唐国文(1953-),男,黑龙江大庆人,原站长、研究馆员,从事大庆文博、地方史研究。

猜你喜欢
土坑通宝金代
村头的土坑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小兔的报答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自埋”
岔路
中兆通宝涉水直销
“建国通宝”钱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