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1-08-15 00:50周福恩徐春丽
大庆社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专业讲授

周福恩,徐春丽

(1.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吉林省敦化市大浦材河镇中心校,吉林 敦化 133719)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周福恩1,徐春丽2

(1.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吉林省敦化市大浦材河镇中心校,吉林 敦化 133719)

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

教学改革;分层次教学;“1+X”模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国现阶段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本科阶段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是大学生获得综合运用计算机能力、培养计算机科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或“计算机基础教学白皮书”,简称白皮书)中,明确提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要实现这一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标,就应该有一定的规划和措施,也就是必须构建好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同时进行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已成为当代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我国高等院校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有十余年的历史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总结我国当前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忽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进入大学之前,城市中学往往都开设了计算机的课程,而农村中学很多都未开设这门课程。因此城市学生对于计算机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这部分学生中,一些人对于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练,一些人仅仅掌握了一些最基础的操作。而大部分农村学生在入学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更不用说了解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了。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加大了教学的难度,而传统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对所有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的讲授,造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心理,自我放弃,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将产生极大的阻碍[1]。

(二)课程内容较多而课时较少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包含的内容较多,不仅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概念,还要讲授一些具体的软件应用甚至操作,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一些院校安排的课时较少,导致很多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得不简略讲解,甚至放弃了一些重要内容,因而造成学生无法掌握课程内容,往往跟不上教学进度,很难保证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对学习计算机失去了兴趣。

(三)教师和学生比例失衡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由于各高校都面临扩招的问题,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常常造成四五个班的学生一起上大课,一个教师辅导多个班的现象,尤其在上机实验时,老师很难面面俱到地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虽然高校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师生比例失衡还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2]。

(四)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很多大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上课能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但需要自己操作时就无所适从,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3]。

(五)师资队伍不合理

据调查,很多大学都没有组建专门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单位,在这些院校中,讲授该课程的老师往往都是计算机学院的老师,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体把握达不到教学的要求,而且他们往往以讲授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主,因此讲授该门课的水平很难提高。

(六)教学手段不完善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就要求这门课的讲授应当以演示为主。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例如没有安排多媒体教室等原因,有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加大;即使提供了多媒体教室,但一些老师往往采用播放PPT课件而不是采用现场操作的方式来教学,忽视了这门课的实践性。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进一步改革和深化,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当前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组班方式分层次教学

针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建议新生入学后,在开课前先进行摸底考试,成绩优秀者可免修该课程并直接获得该课程学分,实行“免修考试”制。通过免修考试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特色,可以选择相应“特色班”,学习特色班所准备的相应知识和技能;摸底考试成绩优良者可以免修该课程,直接进入高层次的学习;其他学生按照各个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班教学,这样就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有利于教学。另外适当配备高年级的学生作为辅导教师不失为解决师资不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对于基础较差者可以采用网络教学与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方式,精讲多练,实施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完善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1+X”教学模式

认识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针对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贯彻教改委精神,建立合理的“1+X”教学模式,其中“1”为大学计算机基础,“X”为专业计算机核心基础。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1+X”模式的新课程体系,重点围绕“三个基本”(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三大核心”(网络、数据库、多媒体)进行整合和提高,使课程内容体现时代特征,又照顾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一组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适应“1+X”的模式要求。经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确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概括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要求在完成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二、三层次的计算机教育,逐步完善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计算机基础教育按层次进行,将有助于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实施针对性的计算机应用教育,而且有利于计算机教育的四年不断线[4]。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总体上要求建立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培训,改变教学方法,首先,各学校应仿照大学公共外语的教学模式,成立一个专门讲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单位,这些老师专门负责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讲授,这样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其次,鼓励教师考研或考博,提高学历,并聘请大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讲座、指导,满足专业教学和实习指导的需要;最后,对于新教师在上岗前要进行培训或试讲,使其胜任公共课的教学要求,同时定期派一些讲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到兄弟院校去考察学习,带回先进经验,使所有老师都得到提高。

(四)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完善

1.改变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由于这门课的实践性强,知识点多,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对多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采用边学边练习的方式,即在机房进行多媒体授课,学生在听老师讲课的同时,就可以上机实践。因此学校应购买多媒体设备,建成多媒体教室,达到人手一机,教师在进行演示讲解时,学生直接进行操作练习。这样的授课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

2.现有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将现有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师可通过制作课程网络版多媒体课件,利用远程资源在网上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授课、答疑、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考试、统计分数等。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因特网及教育网同教师交流。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充分FTP服务功能、QQ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解决出现的问题,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了传统教学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扩大教学授课面,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解决高校师资紧缺的问题,而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综合发展。

(五)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往往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使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既然这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就应该淡化理论考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因此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购买或开发稳定而完善的网上考试系统,创建课程试题数据库,实现无软盘考试和计算机自动化阅卷,同时增加体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上机考试。

(六)适当增加课时,加大计算机中心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应适当增加课时,以使学生能完全掌握计算机更全面、更新、更广的知识内容;同时要加大计算机中心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增加开放时间,以弥补实践课时的不足,实验员要主动关心、组织、指导学生课外上机。

(七)纠正学生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之前老师要纠正学生的不正确的认识,教育学生学习基础课程不单单是为了当前的学习或者就业的需求,而是应该从将来学习的需要及终身教育的需要出发。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吕格莉,张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08,(3).

[2]王景阳,魏旭,谢建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决策管理,2008,(7).

[3]丁照宇,孙淑霞,肖阳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资源建设探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责任编辑:王乐群〕

G420

A

1002-2341(2011)02-0143-03

2011-02-14

周福恩(1972-),男,吉林长春人,副教授,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专业讲授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