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功能

2011-08-15 00:43陆亚林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联会联谊会

★ 陆亚林

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知联会”)是指由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中、高级知识分子自愿组成的具有统战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自1986年上海成立全国首家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即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以来,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成立了“知联会”,一些地级县市也相继成立,大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也成立了各类“知联会”。“知联会”是具有统战性质的社会组织,既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资源。

“知联会”的主体是党外知识分子,“知联会”为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提供了组织

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简称“知联会”)是指由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中、高级知识分子自愿组成的具有统战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自1986年上海成立全国首家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即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以来,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成立了“知联会”,一些地级县市也相继成立,大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也成立了各类“知联会”。“知联会”是具有统战性质的社会组织,既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资源。

一、“知联会”是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

平台,成为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知联会”的教育引导作用。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目前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思想多维敏锐、思维开放活跃,当今各种思潮对他们的思想观念都有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粗放,他们可能是某个或几个学科的专家,但他们都超越了学科的限制,成为各种价值观念的发现者、立法者、批判者和代言人”[1]。特别对于从事知识传播的党外知识分子,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受众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知联会”通过各种活动,结合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实际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使他们能够对受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

“知联会”的主体是党外知识分子,“知联会”为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提供了组织

2、“知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日趋强烈。“知联会”是党委、政府与党外知识分子沟通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知联会”汇聚着一大批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管理人才,他们大多阅历广,知识丰富,位置超脱,能够大胆针砭时弊。他们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表达各方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实现有序政治参与;通过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有真知灼见而又贴近现实的好建议、好意见,有效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知联会”的参谋智囊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不足,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还很不适应。“知联会”通过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在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方面,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为社会建设服务,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技术培训、项目推介、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义务咨询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知联会”的培养举荐作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知联会”通过政治引导、开展活动,有目标、有重点地培养举荐一批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有发展前途的党外知识分子,成为为统一战线输送无党派代表人士、民主党派骨干的重要基地。

5、“知联会”的维护稳定作用。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和利益关系都发生着深刻变动,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尖锐。一个社会组织能够将个体公民整合到有共同目标的组织中来,利用个体对组织的认同对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使许多利益矛盾在组织内得到合理解决,成为化解矛盾的润滑剂、稀释剂。“知联会”能够及时反映党外知识分子及其所联系的广大群众的思想意愿,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减少了不和谐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知联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知联会”名称、组成、性质不规范。为了适应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各级各地党委统战部门的领导下,各类“知联会”迅速发展。但其名称却五花八门,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无党派人士联谊会”、“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各界知识分子联谊会”等等。无论何种名称,其联谊对象都以无党派知识分子为主,因此有必要对“知联会”名称进行规范。而因为“知联会”的名称不规范,发展的会员也不确定。此外,“知联会”的性质规定也不统一,有“统战性、地方性、联谊性、知识性”等。

2、“知联会”领导体制不顺。当前,全球都在开展“社团革命”,我国也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改革的重心正在从经济领域转移到社会领域。中国政府正朝着“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迈进。“知联会”作为统战性质的社会组织,是党委、政府与党外知识分子沟通与联系的平台和载体,在这场社会变革中,如何理顺党组织与社团的管理关系变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当前“知联会”有省、市、县级组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也有对应组织,但还未有全国性的组织,各个“知联会”之间的组织体系也未理顺。

3、“知联会”定位不准确。早在1949年6月19日,周恩来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闭幕式上就指出:“无党派民主人士(既现在的无党派人士),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他们在形式上没有结成党派,但实质上是有党派性的”。因此,“无党派人士既是我国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无党派人士在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中,经常会有“无人管、分布广、活动难”的尴尬。“知联会”为无党派人士提供了活动的组织平台。同时,“知联会”通过各种工作和活动,努力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延揽人才、培养人才,成为培养和输送人士的重要基地。无党派人才的产生、包括一些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士也是在联谊会的活动中通过考察产生的,因此有必要给“知联会”准确定位。

4、“知联会”工作机制不完善,自身建设待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知联会”工作的有力保障。“知联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长效机制,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对开展的工作没有及时反馈和跟踪问效。开展联谊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也比较单一,对党外知识分子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

三、进一步发挥“知联会”社会管理与服务功能的思考与建议

1、规范“知联会”名称,明确联谊会组成、性质、定位

(1)将“知联会”名称规范为“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其理由有二,一是在我国党外知识分子的定义,是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由于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可以在本党派内参加组织活动,因此“知联会”的成员以无党派知识分子为主。且“党外”一词容易在民主党派成员中引起歧义。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同志也提出:“狭义的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系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局所做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主要是狭义上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3]。二是依据中发[2005]5号文件精神,无党派人士“是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因此建议使用“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名称,使联谊会的工作范围更加明确,活动更有实效性。

(2)“知联会”成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的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二是从事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工作的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三是从事法律、审计、会计等工作和中介机构、自由择业的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等。

(3)“知联会”性质是由无党派的中、高级知识分子自愿组成的具有统战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4)“知联会”的定位:一是无党派人士的组织机构;二是中共党委联系无党派人士的桥梁纽带;三是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法定”平台;四是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基地,也是培养输送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重要基地。

2、理顺“知联会”领导体制

针对当前各类“知联会”存在的现状,建议成立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总会。并将其列入全国性社会团体的序列,它经过授权组织起草或参与起草有关组织文件等来表达作为全国性组织的意见,通过代表大会、理事会的授权,代表全国性组织表达全体会员的政治要求和共同利益;依据章程规定指导地方联谊会的工作,组织联谊会的全国性活动,产生全国性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全国政协,从而进一步理顺联谊会的领导体制,使“知联会”的活动步入有序管理的轨道。各省、市、自治区的“知联会”名称前都以各省、市、自治区名冠名,其它各类“知联会”也分别以其依托组织冠名。

3、完善“知联会”工作机制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统战部门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积极支持“知联会”独立开展工作,加强对“知联会”工作的指导,为“知联会”发挥其作用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条件,共同做好无党派知识分子的工作。二要创新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知联会”各项工作制度,做到提前计划、长远规划,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实现联谊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要切合实际,抓好工作重点。各地各级“知联会”要根据各地组织的特点和优势,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工作重点,在内容、组织方法、活动形式、规模程度及效果等方面不强求完全相同,力求务实,以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为重点工作。

4、加强“知联会”自身建设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知联会”的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离开了对理论的学习,对政策的把握,对时局的预见和对我国政党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工作就会被动,缺乏全局观和开创性。要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经验总结,认识事物规律,关注国家大局与中心任务,才能提高“知联会”凝聚力、创造力和执行力。二要扩大“知联会”会员和继续发展新组织。要牢固树立为会员服务的思想,想会员之所想,急会员之所急,通过提高会务能力、搞好会员服务,把党外知识分子团结起来,不断吸收优秀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加入“知联会”,保持“知联会”的活力,增强“知联会”的影响力。三要加强对“知联会”建设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以往“知联会”的工作往往重实践、轻理论,“行”多“思”少。因此要善于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上升为对规律的认识,形成理论成果,并用理论进一步指导“知联会”的实践与发展,使联谊会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佘江涛.知识分子角色和使命的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5-10-27,11.

[2]贾德忠.从现代政党的特征看无党派人士的党派性[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3)[J].

[3]陈喜庆.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与区别 [J].中国统一战线,2006(2).

猜你喜欢
无党派人士联会联谊会
“老”手艺绽放“新”风采——记宜兴市新联会理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婷
别开生面的“迎新春联谊会”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
普洱学院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福建省海外妇女联谊会捐款超1.4亿人民币支援抗“疫”
中国特色新型统战社团视角下知联会建设与发展研究
2015年慰问老专家新春联谊会在京举行
新时期加强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广西图书馆读者协会举办2013年迎新联谊会
定位、关系、目标——知联会建设的三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