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路径考察和战略选择

2011-08-15 00:52马运全朱宝丽
关键词:充足率商业银行资本

马运全,朱宝丽

(1.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济南 250021;2.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 250014)

随着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的地位迅速提升,其佼佼者发展势头与一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毫不逊色,南京、宁波、北京等地城商行的相继上市,更是彰显着近年来城商行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各项监管指标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整体保持了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但是从整体上看,除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途径和来源较多外,大多数城商行资本金缺口尚无充分的补充渠道,资本充足率发展不平衡。2010年以来,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大规模放贷之后,普遍面临补充资本金的压力。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显示,按照8%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计提的资本远远不能覆盖吸收危机期间银行所遭受的实际损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提供支持,加强银行资本补充能力。因此,研究城商行的资本补充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资本补充压力的来源

(一)金融监管部门的资本监管要求日益严格

1988年颁布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是针对十国集团银行实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公约,逐渐成为全球银行业共同遵守的准则。2004年,该协议进行了改进和修订。新资本协议提出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其中资本监管为三大支柱之首。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不足,世界各国纷纷着手进行金融监管改革,尤其注重资本监管改革。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一直重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持续提高,平均资本充足率由2003年底的-2.98%上升到2009年底的11.4%,核心资本净额占总资本比例超过80%。近年来,监管部门连续颁布了一系列规定加强资本监管。2009年11月,银监会要求城商行进一步防控信贷风险,针对拨备覆盖率不足130%、资本充足率不足10%的城商行,监管机构将对其市场准入设限,不允许这些城商行扩大风险资产规模。同年12月,银监会又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指引》,对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和流程等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2010年1月,银监会又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通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推动商业银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可以说,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对于资本充足率刚刚达标的城商行来讲,无疑构成其资本扩张的强大外部压力。

(二)进行业务扩张、战略发展的内在驱动

银行业本身是一个规模经济效果明显的行业。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赢利主要依靠存贷利差,业务雷同。既定的金融资源总是有限的,银行就只能靠不断扩大规模来求得利润,低成本的外在交易型扩张就成为银行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较好,国民经济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经济快速增长必然需要信贷支持,因此,银行规模扩张很快,尤其是2008年国家提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宽松的政策以来,信贷业务屡创新高,机构网点不断扩张。但是银行资本内生积累跟不上规模发展的速度,资本金与业务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背离,银行普遍面临较大的资本约束。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资本与资产风险预防程度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也是其发展潜力的重要衡量标准,银行要想进一步扩张,就必须有持续的资本金作保障。

(三)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需要

2006年底我国已全面放开银行业,外资金融机构享受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必然在优质客户资源、人才等方面展开激烈的争夺,无论是在资本实力还是在内部管理等方面中资银行均处于劣势,要想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增强资本实力。中资银行要想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金融分工,没有雄厚的持续的资本支持是不可能的。

(四)改善公司股东结构、提高治理水平的需要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政府实际上是银行隐形担保人,有些地方商业银行亏损多由政府买单,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不符的。商业银行通过资本补充,引入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者海外战略投资者,可以改变银行股东持股比例,优化资本结构,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资本运营能力。另外,许多民间资本和海外投资者也有进军银行业的实力和意愿。

二、资本补充的现实途径考察

(一)资本补充的可能路径

1.留存利润转增

利润是核心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利润留存是银行以内生方式补充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建立资本内生积累机制的最重要途径。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和留存收益率成正比,和资产增长率成反比,提高资产收益率和留存利润是内源资本金补充的关键。城商行虽然近年来已快速发展,但经营效率和营利能力还不强,为了能够长期稳健发展,在规模扩张阶段,可以降低股利支付率,提高留存收益率,说服股东放弃或降低分红要求,用短期的股利损失来换取长期的资本收益,以此提高城商行的资本金比例。

2.发展中间业务

要提高资本充足率,除了直接增加资本金以外,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也是可行的间接方式。中间业务在西方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而我国城商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平均不足10%。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创新业务品种,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奠定银行内部增加资本的基础。

3.改制上市

上市融资是增资扩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建立起常态的资本补充机制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时机成熟时,城商行可以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上市以后,城商行还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托管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本的补充和有效运营。但是监管部门对于上市银行资本审查严格,所以通过上市这一方式补充资本金的只能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城商行,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则不可行。

4.增资扩股

增资扩股主要指向境内机构和个人募股。增资扩股的优势是能大幅度增加资本总额,提高资本充足率。增资扩股包括原有股东增资、内部职工入股等方式。允许大企业集团、民营企业入股银行,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效融合。此外,还可适当地吸收职工个人股,增强员工事业心和凝聚力。采用增资扩股应适度确定增资金额、范围,依法选择募股对象,合理安排股份比例,以溢价发行方式增加资本公积中的股本溢价比例。

5.发行次级债券

利用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一个通行做法,发债募集的资金在整个银行资本金的比率能占到5%左右。从我国城商行的资本构成中可看出,其资本主要是由核心资本构成,附属资本不多。因此,只要政策允许,城商行就可通过发行债务性资本来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目前有些城商行凭借地方政府的信誉,存款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这使得增加附属资本成为可能。

6.引入战略投资者

实践中,一些外国战略投资者通过与城商行联姻,参与当地金融市场,并分享当地的客户资源,同时借助城商行跨区经营,逐渐扩张自己在中国境内的市场。目前,我国已有上海、南京、西安、宁波等城商行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

7.发展资产证券化

目前直接压缩银行资产规模可能性不大,而利用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可以将大量资产转出资产负债表,提高城商行资产流动性,提高资本充足率,起到补充资本金的作用。

(二)资本补充的约束性条件分析

1.自我积累较缓慢,内源性融资后劲不足

就交易成本而言,如果留存收益能够基本满足银行资本的充足要求而不寻求外部机构,那么内源资本补充机制是资本供给方式的最佳制度安排。但是城商行普遍历史包袱重,又缺乏处置不良资产的有关政策及相应机制,即使不考虑股东分红等因素,这种方式补充的速度也较为缓慢,如果遇到经济形势不好,难度就更大。

2.上市融资存在一定困难

一是城商行发展不均衡,有些行离上市条件相差甚远;二是目前商业银行上市以引入战略投资者为前提条件,抬高了上市门槛;三是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股改以来,证券市场高度繁荣。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家调控政策的转向引起股市的大起大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证券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市场扩容以及对新增银行股的接纳程度都具有不确定性,这也决定了城商行上市融资的不确定性。

3.发行资本性债券条件相对严格

一方面,对发行中长期债券存在诸多规定,特别是规定只有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才能获准发行中长期债券,其结果往往是满足发行条件的银行由于资本充足率较高而发债意愿并不强,而发债意愿较强的银行又不能获准发行,存在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对于多数城商行来说条件有些严格,从信用评级到信息披露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除少量优质的城商行外,一般的银行较难达到,即使能够发行次级债券,囿于自身资本金规模较小,发行规模也相对较小,发行成本相对较高。同时考虑发行的时机和经济形势等因素,未必能吸引足够多的投资者来购买。再者根据监管要求,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补充的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在核心资本不足的情况下,补充再多的附属资本都没有实际意义。

4.地方政府对银行控制权的偏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引入投资者

一方面,长期以来城商行产权结构单一,主要表现为政府是唯一出资者或者是控股股东。很多城商行被当地政府视为自己的“自留地”,决策方面缺乏弹性;有些城商行就是当地政府填补财政赤字的工具,政府对其控制权的偏好影响着外部投资者的引入。另一方面,战略投资者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投资目的,希望抓住机会以最大限度地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引入战略投资者制度很可能会出现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滋生“寻租”现象以及“战略投资者”逐步蜕变成“战略投机者”的情况。

三、资本补充的案例考察与分析

(一)资本补充的成功案例

1.徽商银行的组建

2005年11月30日,安徽省6家城商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的董事长(理事长)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共同签署了徽商银行合并合同书,采取一级法人的组织形式和吸收合并的重组方式。其中,合肥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徽商银行,以徽商银行作为存续公司,吸收合并省内的芜湖、马鞍山等5家城商行和六安、淮南、铜陵等7家城市信用社,各行(社)以原有股权,根据资产评估结果核算的折股比例,置换成徽商银行的股份,同时被合并方注销法人资格。合并扩股组建新机构使得徽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大大改善,经营业绩也取得较大进展。

2.北京银行的上市融资

为取得较好的上市成果,北京银行做了充分准备。一是在上市之前,引进其他投资者,建立以多元投资为主体的产权结构,形成了股东之间良性的决策机制和制衡机制。二是通过各种途径补充资本金,使得银行在上市前就成为一个符合标准的稳定的金融机构。三是积极处理化解不良资产,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四是分析经济形势,认真评估资本市场的承受能力,科学谋划上市良机。

2007年,北京银行通过上市,募集资金15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净筹集资金147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核心资本,资本充足率提高至20%以上。上市后,北京银行业绩大幅度增长。截至2007年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542.23亿元,同比增长29.77%,核心资本净额275.4亿元,净利润33.48亿元,净利润增长率达56.43%。2009年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5335亿元,同比增长27.92%。2010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净利润大幅增长,单季实现净利润20.92亿元,同比增长39.20%。在资产规模扩大的同时,北京银行在2006年率先迈出跨区域经营的第一步,在天津设立首家异地分行,2007年设立上海分行,2008年设立西安分行、深圳分行、杭州分行和香港代表处,并设立北京延庆村镇银行。

可以看出,北京银行通过上市补充了大量的资本金,在机构不断扩张的同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3.齐鲁银行发行次级债券

齐鲁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为2.5亿元。2004年引入战略投资者澳洲联邦银行变更注册资本至11.24亿元。2008年又向澳洲联邦银行增发1.6875亿股,注册资本增至16.69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1.34%。如不补充资本,三年后资本充足率将持续降低到 8.65%、7.68%、7.02%,无法满足监管要求。

该行分析认为,软硬件建设和经营状况尚不具备上市融资的资格,通过上市来补充资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增资扩股条件严格、手续复杂,对于引入资本的甄别和谈判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况且已经引入澳洲联邦银行并于近期向其增发过股份,增资扩股也不是最优选择。资产重估储备、准备金计提、混合资本工具等一般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同样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弥补资本不足。另外,市场上也缺乏相应的可操作债券工具。而发行次级债券具有手续简便、时间短、费用低、不摊薄现有股东权益等优点。因此,发行次级债券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下的最优选择。

2009年10月,齐鲁银行申请发行次级债7亿元,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取得成功。次级债的发行补充了附属资本,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改善了资本组成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管理层治理水平。2009年资产利润率为0.88%,资本利润率为17.8%。2010年上半年,资产利润率约为1.25%,资本利润率约为21%,各项指标明显得到了提升。

(二)经验分析

1.补充渠道要多措并举,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实力较强的城商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补充资本,如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齐鲁银行等实力稍弱的城商行可以采取内源性融资和发行次级债券等形式,并择机改制上市,分享资本市场带来的资源。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可适时引入其他投资者,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如廊坊市商业银行积极探索,通过引进北京银行作为廊坊商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在补充资本金的同时,学习北京银行的先进经验。

2.资本补充中要争取政府的支持,但同时要防止政府的过分干预

城商行的成长离不开当地政府创造的软环境等因素,因此,未来发展还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徽商银行的成立、宁波银行的上市等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就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城商行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些因素已成为银行发展的阻碍力量。应当说,一些经营困难的银行可以寻求政府的注资或者政策的支持,但在渡过难关以后,应逐步引入市场自发性的变革力量,多渠道补充资本,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成为以市场为主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3.并购可能成为城商行资本扩充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并购在满足城商行补充资本的同时也成就了银行的跨区域扩张,是从城商行向区域性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趋势。如2006年11月,银监会同意平安保险以深圳市商业银行为核心整合旗下商业银行资源。2007年1月,无锡、苏州、南通等江苏省内的10家城商行合并重组为江苏银行。这些并购重组极大地扩充了城商行资本规模。

4.资本补充要把握合适的时机

城商行应在说明资本补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同时,认真分析宏观经济和银行业发展趋势,论证何种方式是当前的最优选择。如北京银行上市时机的选择背景是2006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资本市场发展异常迅速,投资者热情高涨。齐鲁银行发行次级债时,金融危机最困难时期已过,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投资者信心逐步回升。因此,资本补充的时机选择恰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融资的成败。

四、资本补充战略的构想和实施

对于城商行来说,资本补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资本补充的方式和渠道很多,但在具体方式的选择上受制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自身的经营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补充渠道是城商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定位准确是城商行资本扩张的重要前提

受制于外部成长环境、城商行自身经营水平和发展现状等因素,城商行的资本金补充也应采取不同方式,也就是说城商行应给予自身准确定位。当前很多城商行脱离实际,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而忽视为所在社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除北京银行等少数银行外,大多数城商行在短时期内不可能通过资本补充、重组或并购发展成为区域性股份制银行,但可以将自己明确定位为城市银行和市民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相应的保护以及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地缘优势,提升差异性竞争能力。可以看到,经营业绩和资产质量排名靠前的几家城商行,基本上也是当地最有竞争力的银行,如在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宁波等城市,“城商行是市民的银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因此,城商行的定位应当是为所在的城市提供金融服务。

(二)不同经营水平的银行应采取不同的融资渠道补充资本

对于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处于领先地位,治理机制完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高的城商行来讲,补充资本的方式很多,如留存利润、增资扩股、引入投资者、发行债券等。营利能力较差、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资本充足率较低但在同业中有一定竞争力的银行,可以采取吸引战略投资者或者注资的办法。对于整体经营一般、历史包袱较重、风险较大的城商行来讲,较差的财务状况很难引起外部投资者的兴趣,除了留存利润和股东增资扩股外,采取其他的手段补充资本的机会较低。例如,对于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来说,几乎可以采取所有的补充资本方式;而对于齐鲁银行来讲,目前上市条件尚不具备,只能采取除上市外的其他方式。因此,不同经营水平的城商行在补充资本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营状况、各种补充方式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选择最切实际的补充方案。但不管怎样,城商行启动并最终依靠内源性资本供给机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三)并购重组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资本补充方式

城商行在进行常规补充资本的同时,可以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走并购重组之路。徽商银行的合并重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通过区域内城商行的联合重组可以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城商行的规模和资本金约束,实现金融资源的重新整合,提高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但是城商行的合并重组涉及股东、地方政府以及董事会和高管层的利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在重组中要充分兼顾各方的利益,扫清障碍,这对于银行资本的补充大有裨益。

(四)积极发展资本市场,为城商行融资提供良好的平台

银行资本的补充需要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2007年,南京银行等三家城商行相继成功上市,为资本补充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公开上市战略已成为当前城商行实现科学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因此,监管部门在条件允许、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当降低上市条件,同时加快构建次级债流通平台,为次级债转让和流通提供渠道和服务,增强其流动性和投资吸引力。

(五)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

城商行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往往享有控制权。地方财政应从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开列,或选择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适度注资。但地方财政注资也只能是救急式的,城商行要尽力争取地方政府在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逐步摆脱行政干预,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

[1]王馨.我国地方性金融机构资本缺陷及补充机制[J].金融研究,2004(11):112-119.

[2]陆岷峰.资本约束:城市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J].海南金融,2005(2):20-23.

[3]邹平,王鹏,许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比较研究[J].新金融,2005(10):10-14.

[4]陈峰.城市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困境及成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10)66-71.

[5]杨家才.合并重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金融,2006(2):24-26.

[6]詹原瑞,韩夷.境内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与对策[J].财经论坛,2006(5):122-123.

[7]龙永俊,杨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金问题及对策[J].武汉金融,2008(4):40-41.

[8]邢昉.对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监管重点的思考[J].学术月刊,2009(10):29-30.

猜你喜欢
充足率商业银行资本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资本策局变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饥饿”蔓延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