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问题探究

2011-08-15 00: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效果

陈 燕

(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7)

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问题探究

陈 燕

(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7)

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是现在高校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想做好这个工作,可以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开好这门课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只有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效果;理论联系实际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改革后,由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也就是将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有新加入的“科学社会主义”融合在一起,统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增加了很多,教师一方面要完成整个教学内容,以迎合考试题型中涉及的众多知识点,另一方面,又要讲清繁多、难懂的概念和原理,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和记牢知识点。在这样有限的学时内讲授如此丰富的内容,实在难以讲深讲透。并且作为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他们大多在高中时接触此类课程较少,人生阅历短、社会实践少以及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普及所形成的新的思维特点等,这给他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此也形成了期末考试有大批人不及格的情况出现,教学任务得不到有效、圆满地完成。所以,改变考试形式和提高教学效果势在必行。本文着重从“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体”两方面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开设这门课的基本任务是“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使青年学生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这样一个信息、价值和观念多元化的时代,处在青年时代的大学生很难辨清方向,容易迷失自我,那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非常必要的。

现代社会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没有什么用了。那么在现时代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能够作为一面永远的旗帜来指导人们的生活、指导历史的前进吗?如果现在还适用在新的实践中又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呢?同时对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现状的比较,人们也会有许多疑问。比如:他们的经济比我们发达,科技比我们先进,生活比我们好。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呢?应该说这样一些问题不仅是思想家和理论家思考的问题,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执政党的理论思想指导,那么它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可能一下子作出回答,那么就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来使同学们找到真正的答案。同时一直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会有一些误解,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也希望同学们能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让同学们能够在喧嚣的都市中、快速的节奏中、生活的压力中树立自己的信仰和主义,并且寻找自我、认清社会发展形势,获得信心、力量,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

其次,学生的主体性还体现在,这门课不仅是让同学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能发现矛盾,激起疑惑,推动人们产生解决的欲望,更能让学生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网上交流等方式,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思想状况、关注热点、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和期望、喜欢的教学方式等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然后针对一些疑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课堂讨论、问答、辩论等方式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也可以通过“两个课堂”和“两个队伍”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课堂’是指学校教学小课堂和社会实践、社会教育大课堂相结合。‘两个队伍’是指教师队伍和党团组织、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相结合。主要包括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理论课教师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思想教育工作、理论课教师紧密结合现实社会问题进行教学、开设关于现实重大问题的专题讲座等。”其中“两个课堂”可以开拓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视野,而“两个队伍”则可以开辟学生们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个方式是一些学校提出的方案,很值得借鉴和学习,具有实践性和可行性。

可见,“要想把这门课讲好,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把课程教到大学生的心里去,使学习这门课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把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自觉、自主的行动。”[2]

三、以教师为主体

其实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有赖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四门课中学理性、思辨性最强的课程,它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构成的逻辑体系,因此在授课中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如何将这些概念、范畴与丰富、鲜活的实际内容结合,能不能把学理性很强的“原理”课讲出吸引力,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此,要想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时,要结合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新发展、新成果充分体现在教学内容中。大学生思维活跃,感悟敏锐,对社会热点尤为感兴趣,因此关注现实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比如: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方针,那么在第一章讲授“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时,就可以充分展开讲解发展是事物的永恒趋势,但是我们曾经一度片面强调国家的发展就是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和忽略了真正的社会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以此让学生对发展有更为深入和切实的了解;而在第三章讲授“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中的“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两重性”时,谈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人们忽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忽略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导致的,所以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强调要把眼前的利益与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把局部的利益与整体的利益结合起来。再比如:刚刚结束的上海世博会可以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来分析成功举办的独特之处。还有近几年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可以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观点分析广大灾区人民、全国各地捐款援助的人、解放军及党和政府他们所起到的作用,能够深化学生们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认识,同时更好地理解原理所揭示的内容。

第二,教学方法要丰富多样、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是指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和途径。教学方法的使用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师生双向交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上灵活采用分组讨论、个别发言、互相辩论等手段,给学生以独立思考、自由发言的机会,逐步养成自学为主,讨论启发的学习习惯,从而创设轻松愉快又引人入胜的课程氛围。

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传统单一的讲课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更喜欢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是图文并茂、生相结合、动静相宜。因此教师应该配合教学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图片、插件、视频等以充实教学内容。在绪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部分,分别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等,这个部分通俗易懂,烦琐的讲解缺乏意义,可以通过播放《马克思的一生》这个十几分钟的小纪录片来充分地说明。而在第一章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部分,播放纪录片《大三峡》的片段,使同学们充分了解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即人的主动性的发挥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任意妄为、随心所欲,同时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第三,教学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说话晦涩难懂,如同天书,并不代表思想深奥、学问高深,而往往是理解和表达没有到位。所谓通俗易懂就是用平实的语言讲清抽象深邃的道理,让人听得明白而又有美感。而要做到深入浅出也是不容易的,对于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师来说,“深入”似乎不难,难的是“浅出”,讲起课来没有专业门槛,让学生们听着可亲可感,能进入其中领略理论的魅力、体会理论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在课堂上通过清晰、生动、幽默、新颖的大众化语言,旁征博引,把课堂内容讲得形象、透彻、明白,用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

[1]周济.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增刊 ).

[2]常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规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G642.0

A

1001-7836(2011)04-0072-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4.031

2010-08-02

陈燕 (197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效果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