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务翻译特点与商务翻译教材的编写

2011-10-23 01:53陈传显
职教论坛 2011年14期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教材

□陈传显 张 薇

关于商务翻译特点与商务翻译教材的编写

□陈传显 张 薇

在高校外语专业和高职院校中,商务翻译是一门培养商务翻译人才的重要课程。该课程近年来发展很快,商务翻译教材出版量大增就是明证。但是至今没有一部比较权威的商务翻译教材,而且出版的教材质量也良莠不齐。从商务翻译的特点出发,结合翻译教材编写的特点和总的原则,提出:翻译教师不要局限于某一本教材,应综合各教材之长,有选择地使用,鼓励自编教材;商务翻译教材的编写要注重实践性,理论介绍不宜过多;材料的选择要注意时效性和地方性,鼓励就地取材;商务翻译教材的编写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商务翻译;教材;编写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商务往来越来越频繁。为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培养大批了解国际惯例、符合国际经贸需要的外语复合型人才。商务翻译就是培养这种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近年来,商务翻译教材的出版数量增长很快。根据蔡莉老师2006年的调查,截至2006年,在所有商务英语教材中,翻译类共有11本,占所有商务英语教材的4%[1]。而从2006年12月至今不到4年的时间里,又有15部商务英语翻译教材相继出版(具体书目见本文后的附录)。商务英语翻译教材由于其独特的社会适用功能而出现了一片繁荣兴旺之景象[2]。诚然,合格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合适的优秀教材。商务英语翻译教材的编写关系到外语商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翻译教材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翻译教学质量[3]。但是,这些商务翻译教材的质量却良莠不齐。目前,国内的商务英语翻译教材鱼龙混杂,层次不齐,这给高校的教材选择造成了难题[4]。除了少数几本质量较好外,相当部分的商务翻译教材存在着各种问题:

(一)理论多于实践。部分商务翻译教材用相当的篇幅来介绍国内外的翻译理论及其发展过程,翻译实践显得异常单薄,脱离了商务翻译的实践性特点

(二)“名”不符“实”。有部分教材尽管名字也称“商务英语翻译教程”,但里面所提供的翻译例子却与商务无任何关系,而且这类范例占全书的比例甚高

(三)教材所提供的译文存在错误。部分教材已经很好地突出了“商务”这一范畴,所选择的翻译练习材料也很好,针对性也比较强,但作者所提供的译文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理解不正确、表达不到位等。

(四)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

在此背景下,本文拟从商务翻译特点的角度,结合教材编写的特点和原则,来讨论商务翻译教材的编写。

二、商务翻译特点与商务翻译教材编写原则

(一)商务翻译特点

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一种,指在各种不同的商务场景中所应用到的英语,如对外贸易、外经贸函电、招商引资对外宣传、市场营销、对外劳务契约与合同、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旅游、国际运输、国际金融与会计核算,涉外法律条文,WTO文献等。据统计,专门用途英语翻译在所有翻译活动中占据了70%[5]。可见其在翻译活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商务活动的频繁,商务英语翻译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商务翻译(本文讨论的商务翻译指的是商务领域的英汉翻译)指的是商务领域的翻译活动,目的是为商务双方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商务翻译跟普通翻译既有共通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特点:

1.准确性。商务翻译对准确性的要求很高,准确性是商务翻译的最基本要求,如果翻译出错,轻则影响交流,重则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商务翻译中,译语必须准确地传递原语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具体事实细节一定要准确传译,比如数字的翻译;相关的术语翻译一定要规范;一般性的陈述用词要恰当。

2.得体性。商务环境是很正式的场合,商务交往因而要非常注意得体性。语言表达得体一方面展现了说话人所代表的公司的形象,另一方面有利于与合作伙伴的交流。商务信函的翻译就是一个例子。商务信函属于公函语体,措辞比较严谨,语气比较委婉,而且非常注重礼节,因而在翻译商务信函时,除了要充分考虑公函文体的语言特征外,更需要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礼貌语气,使沟通得体地进行。此外,要注意文化差异对得体表达的影响。

3.时效性。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新的概念新的理念层出不穷,这些直接反映在商务活动上,因此在商务翻译中,要不断充实这些新内容,深刻了解这些新概念和新理念的涵义,然后用适当得体的译语表达出来。

(二)商务翻译教材编写原则

首先我们需要区别“教材”和“教科书”两个概念。《中国大百科教育卷》将教材定义为“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教材具有三个构建要素:目标性,体系性,操作性。而教材的编写原则应该是与这三个构建要素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目的性,科学性,渐进性。《现代汉语词典》(1998:639)对教科书的定义为:专门编写的为学生上课和复习用的书。《大美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Americana,1990)对教科书的解释为“严格而言,教科书是一本为学习为目的、以有组织且通常简化的方式体现知识主体的书”。从以上定义可知,教材的概念大于教科书。翁凤翔教授认为,教材和教科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材不等于教科书,教材即“教学材料”,教材是承载并传递课程内容的载体和媒介[6]。但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将此两概念等同。

教材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教材在课堂内外的大量使用是主要的学习和参考工具[7]。教材和教材建设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无需多言。冯端教授曾谈到其对教材建设的看法:教材建设始终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要前提。撰写好的教材,不仅可以解决许多教学上的难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把教材建设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8]。

翻译教材在整个翻译教学中至关重要。作为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它是体现翻译理论、实施教学计划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9]。

翻译教材是翻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体现,又是翻译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主要工具。可以说,翻译教材对于翻译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影响翻译课程效果的关键因素。翻译是一门实践学科,学生在学习了教材后不仅要对翻译有所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将教材中翻译理论、方法运用到将来的翻译实践中。所以,翻译教材除了要“授之以鱼外”,更要体现出“授之以渔”的功能。

根据张美芳老师的研究,从理论流派来看,翻译教材可分为词法、句法流派翻译教材,功能流派翻译教材和当代译论流派翻译教材;从布局谋篇的角度来看,翻译教材的编写可分为两类:一是按学生需要而编的翻译教材,二是按社会需要而编的翻译教材[10]。每类教材的编写各有其重点和特色。

综合翻译教材编写的总原则和商务翻译的特点,笔者认为商务翻译教材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严谨性原则。商务翻译的首要要求就是准确。商务翻译是一种应用型翻译,具有时效性和经济效益性,因此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极高[11]。因此,在编写商务英语教材时,对于材料的选择和提炼,以及参考译文的核定,都需要非常严谨的态度。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材编写时,应该遵循人类认知的规律性,从容易的开始,慢慢过度到难度比较高、比较复杂的内容,每部分内容之间有一定的梯度。这样一方面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渐对商务翻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3.差别化原则。根据张美芳老师的调查,教师们对翻译教材建设的首要建议是“由权威机构牵头,组织人力编写系列翻译教材,以适应不同的需要”[12]。王宗炎教授认为“翻译教材可以而且应该集体编写,但不要只编一种,更不要指定某种教材为全国共用教材。应该废除此类‘金科玉律’”[13]。笔者认为,在编写商务翻译教材时,在保留一些“共核”内容外,大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调整。同时可以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具体经济发展状况和翻译案例,并将其编进教材。

4.实践性原则。有些高校在大二开始安排翻译课程,对有关翻译理论已经作了介绍,学生也对翻译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不建议在商务翻译课程中花大篇幅来介绍和讨论理论。要将重点放在实践上。

三、商务翻译教材编写的建议

编写教材的关键在于课文选材和练习设计。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课文内容要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而练习应具有多样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以上讨论,对于商务翻译教材的编写,笔者建议:

(一)商务翻译教师不要局限于某一特定教材,而应该综合各教材之长,有选择的选用其中部分材料;重点保留商务英语的共核部分,以及经典翻译案例。在有条件的高校,鼓励自编教材,而且每年都要更新。但自编教学的参考译文要由翻译教师集体讨论后确定,以确保教材的严谨性。鼓励教师自编教材的原因在于:任课老师对学生了解比较多,自编教材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更有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实践证明,一本定期修订和增补的统编的理论教材加上任课教师适时更新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练习材料,应该是翻译课教学使用的教材模式[14]。

(二)商务翻译教材的编写要注重实践性,理论介绍不宜过多。实践性是翻译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商务翻译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而不应将过多的篇幅用于翻译史和翻译理论的介绍;翻译技巧的介绍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而不要为了介绍而介绍。

(三)在教学材料的选用上,要注意材料的时效性。如电报电传目前使用不多,建议不纳入教学内容;但在商务当中出现的新词汇、新表达方式以及新的业务形式需要随时掌握并作为新材料编进教材。

(四)教学材料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每个高校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编撰教材时,可相应地作好学习者的需求调查和分析,同时紧密结合学校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地取材。鉴于当前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用当地的真实材料进行翻译练习,有利于学生们在当地就业,因为他们对情况比较熟悉,因而在工作中比较容易上手,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即使他们不在当地就业,也可以起到以点及面的作用。因为从最熟悉的材料入手,学生会更有兴趣,积极性更高。只要学生掌握了某一类型文本的翻译,对其它同类型文本的翻译相对要容易得多。

四、结束语

教科书的编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它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适合社会的需要;既要有合理的理论框架支持,又要选择适当的、正确的例子[15]。翻译教材的编写应该在明确学生需求和市场翻译走向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编写和使用教材,而且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口味,不断对教材进行改变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16]。商务翻译教材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商务翻译的特点和翻译教材编写原则,保留相关的翻译“共核”内容和典型范例,结合高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相关翻译案例,并将其适当地编入商务翻译教材;鼓励高校商务翻译教师在参考相关教材的基础上自行编写教材,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一本好的商务翻译教材,既能反映商务翻译的特点,又能体现时代的变化以及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1]蔡莉.国内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的现状与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6(2):21-27.

[2]顾维勇.析几种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及其译例[J].上海翻译,2007(1):47-51.

[3][9]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02.

[4]吴智慧.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2):54-57.

[5]徐丽月.商务英语教材评价—以一本商务英语翻译(汉译英)教材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108-110.

[6]翁凤翔.商务英语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7]邹晴.基于性别视角评价商务英语教材编写[J].长沙大学学报,2009(3):154-155.

[8]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12][13][15]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1]徐锡华,伍锋.合作原则与商务翻译的四条基本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8(5):22-25.

[14]高华丽.翻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16]陶友兰.翻译目的论观照下的英汉汉英翻译教材建设[J].外国语,2006(5):33-40.

附录:2006年12月以来公开出版的商务翻译教材

陈传显(1972-),男,广东电白人,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张薇(1988-),女,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教学。

G712

A

1001-7518(2011)14-0036-03

责任编辑 何颖萍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浅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中高职衔接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