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利比亚局势看法国大战略

2011-10-26 07:58陈卫东专栏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卡扎菲利比亚利益

■陈卫东专栏

从利比亚局势看法国大战略

■陈卫东专栏

这次法国在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是国家核心利益与国家战略使然。此次事件告诉我们,只有在国家大战略指导下和护佑下,石油公司才能运作顺利。反过来同样成立。

多国部队空中打击利比亚建立“禁飞区”已经好几天了。从各方媒体的报道看,美英法主导的“奥迪赛黎明”行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对这次军事行动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法国为何如此高调和积极?

近20年来,几次重大的有多国部队参与的区域战争无一不是由美国主导和领导的。作为“世界警察”,不论是对是错,美国从未辜负过这一角色。这一次,美国似乎要往后靠了,不想出头了,而法英尤其是法国似乎要承担领导者的角色了。

怎么看美国法国这一次角色的转换,已有了很多文章。在本文中,笔者想结合前不久读过的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王缉思先生的《中国大战略求索》一文,来分析一下在萨科奇领导下的法国当前的大战略是什么?从国家大战略到具体落实整个过程中,我们从法国行动里可以获得一些怎样的思考。

王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开门见山讲道:“任何国家的大战略都必须至少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该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哪些外部力量对其构成威胁?为保障本国安全,该国领导人应当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看看,法国在动荡的北非、在利比亚的核心利益是什么?答案是打一场翻身仗,重塑法国有影响力的大国形象。一个月前,法国30名外交官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针对法国现状文章这样说道:“在欧洲毫无力量,非洲躲开我们,地中海不与我们对话,华盛顿无视我们。”最近,在应对突尼斯、埃及局势时,法国的外交表现被认为乏善可陈。

因此,法国急需打一场翻身仗!此次在武力打击利比亚方面当起了“带头大哥”,虽然可能还是逃不了“感情用事”之嫌,但这或许是萨科奇目前在外交方面能突出重围的最佳道路。所以,法国对付利比亚可谓“毫不客气”。尽管法国与利比亚有众多的历史现实恩怨,萨科奇本人与卡扎菲既有握手言欢之时,又有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的不信任,一旦涉及国家的根本利益,事关国家大战略,刀兵相见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次我们看看,此时利比亚的什么力量对法国的核心利益构成了哪些重大的威胁?卡扎菲即将收复班加西,清除掉反对势力,再次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由于法国是最早的也是至今唯一承认反对势力组织利比亚全国委员会为该国的合法政府,一旦卡扎菲平息了叛乱,法国在利比亚的所有利益将会受到极为严重的伤害。

2003年,西方对利比亚的制裁解除之后,法国在利比亚的石油投资迅速增加。有报告称,法国目前在利比亚有关石油的投资高达40亿美元。由于抢先承认了反政府势力,与卡扎菲断了交,已经选择了一步险棋,法国也只能铤而走险了,否则损失就更大。如果法国不能立刻制止卡扎菲攻占反对派最后的大本营班加西,不仅数十亿美元要立即报销,而且法国公司今后将更难染指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第三我们看看,萨科奇应该做些什么?过去这一周里,我们都看到了萨科奇的所作所为,应该说他做了他应该做的,而且还做得很不错。法国的媒体和公众有70%左右支持他。也就是说,这次法国在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一马当先,担当了领导者的地位是法国国家核心利益与国家大战略使然,萨科奇当下是得分的。不过,战争总有不可预测性,萨科奇的功过,最后还得由历史评说。

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一分子,法国的作为给我的思考是:石油从来都与政治相关,有位西方的名人讲过,“石油是90%的政治和10%的经济”,所以国家石油公司的战略必须服从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国家大战略。只有在国家大战略指导下和护佑下,石油公司才能运作顺利。反过来同样成立,国家大战略也要考虑和照顾能源行业石油大项目的利益,没有了具体的利益也就没有了国家的根本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明确的国家大战略是企业发展、企业国际化的最好保障。属于国家核心利益的企业在国际上的重大利益应该得到国家大战略的保护,只有保护公民、企业根本利益的政府和国家大战略才是好的政府和好的大战略。

猜你喜欢
卡扎菲利比亚利益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卡扎菲女保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保护他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利益链与新垄断
约旦惊现“卡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