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刀治疗对肺癌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1-11-08 06:45陈立清梁晓波许静杜丽莎李丽静
河北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条目粒子肺癌

陈立清 梁晓波 许静 杜丽莎 李丽静

自从生存质量的概念被引入肿瘤治疗领域以来,生存质量的测定就被国内外医学界广泛采用,并出现了针对不同特殊人群的生存质量量表。本次调查采用上海胸科医院研制的更适用于中国人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调查表[1],并将其应用到针对肺癌的一项新兴的治疗手段——粒子刀领域中,从而得出粒子刀治疗对肺癌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至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回收率92.9%。所有研究对象根据其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被编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择在此期间住院,接受粒子刀治疗,且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肺癌患者,共计31例。对照组为同时期住院接受化疗,且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肺癌患者,共计34例。2组在参加调查前首先由调查者运用 KPS评分法(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表,即Karnofsky 1948年开发的行为状态评分表,是最早应用生活自理能力及活动情况来评估肺癌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法的量表[2])评估其入院时生存质量,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1)符合中国抗癌协会编著的《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标准。(2)预期生存期>3个月。(3)神志清楚,能够进行交流。(4)入院时所需观察的临床内容记载完整。

1.3 方法 问卷调查,应用上海胸科医院研制的中国人肺癌生存质量评价表[3],每位患者2张表,分别由患者本人和调查者填写完成,病情严重及文化程度较低者可由其家属代理。调查者均经培训,充分了解调查表的内容,掌握调查方法和评价标准。测评时间分别为治疗前1~3 d、治疗后3周。患者问卷的生存质量内容包括肺癌引起的疾病症状(因子1含9个条目),社会(家庭)状况(因子2含8个条目),对医生及疾病态度的关系(因子3含15个条目),情感状况(因子4含23个条目),功能状况(因子5含9个条目),共5个因子64个条目组成。因子1由低到高1~4分,因子2~5由低到高0~4分,逐项累计计分,五个因子得分累计之和为生存质量得分。其中正向计分项目:10~21,23,25~31,33~34,36~38,50~58,64(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高);反向计分项目:1 ~9,22,24,32,35,39~49,59~63(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低)。各因子及生存质量得分均为正向,即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高。调查者表主要包括患者的既往史、已接受的治疗、KPS评分等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调查显示2组构成具有可比性,仅在男女构成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肺癌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构成分析 2组患者既往治疗和是否知情两个问题上存在差异:治疗组既往无任何治疗者居多(67.7%),而化疗组既往已接受过系统化疗或一些中医治疗者居多(58.8%);在知情问题上,化疗组知情者所占比例远远大于治疗组(P <0.05)。见表2。

2.3 同一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2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均有所提高(P<0.05)。对照组化疗后由于化疗反应等造成生理状况因子得分降低(P<0.05),功能状况因子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4。

2.4 治疗前后2组生存质量比较F值为0.373(P >0.05),治疗后2组方差齐性检验治疗前后2组均为方差齐性。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生存质量得分与KPS评分求积差相关(r=0.723,P <0.05)。治疗后2组生存质量在各维度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6。

表2 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构成分析 例(%)

表3治疗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比较n=31,分,¯x±s

表4对照组化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n=34,分,¯x±s

表52组治疗前生存质量比较n=65,分,¯x±s

表62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对比n=65,分,¯x±s

3 讨论

粒子刀为“粒子组织植入治疗系统”的简称[4]。所谓“粒子”,是指利用大型加速器产生的带正电的粒子,如质子、介子或氦、氖离子,以作为辐射源[5]。通过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的准确定位,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剂量,将放、化疗粒子直接植入到肿瘤体内外,在恶性实体肿瘤周围形成包围圈,对恶性肿瘤进行交叉攻击,阻止细胞DNA、RNA生物合成,杀死瘤细胞,达到局部化疗、内放射治疗和微创手术完美结合的治疗效果。

生存质量的引入取代了传统的应用病死率或治愈率来作为疗效评价指标[6]。有研究显示疲乏、食欲、治疗的不良反应等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7]。化疗作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抑制瘤细胞的扩散,对于阻止病情的进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化疗的同时常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8]。本调查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存质量在各维度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1)粒子刀作为局部化疗、内放射治疗和微创手术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肿瘤区药物浓度,在给药区域产生的药物浓度及持续时间相当于静脉疗法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同时能避免化疗药物引起的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此外,由于手术创口小,患者术后身体状况恢复快,故2组生理状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理状况的改善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焦虑恐惧心理,对待治疗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由此可见,粒子刀作为肺癌的一项新兴的治疗手段,有效的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的分析,由于调查时间较短,病种的患病率不高,所能调查的样本量过小,有待于扩大研究范围,增加样本量,应用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9],进一步开展肺癌的相关因素研究。生存质量是一个较为整体的概念,既包括一些较为客观的指标,也受情绪等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由他人评价,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如何提高患者本人的应答率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10]。本次研究由于住院者病情较重,且文化程度偏低,由患者本人填写量表者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眼于量表的进一步简化和完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健康观的引入,医学已由单纯的治疗症状改变为治疗一个整体的人,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多重视,并且可以作为一项检验疗效的指标,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本次调查显示,粒子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可以作为肺癌的一项手术治疗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应用。

1 方积乾主编.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7.

2 万崇华,张灿珍,宋元龙.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研究概况.中国肿瘤,2001,10:83-85.

3 陆舜.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表.现代康复,2001,5:20-21.

4 方积乾,郝元涛.生存质量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中国肿瘤,2001,10:69-71.

5 么鸿雁,施侣元.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肿瘤,2004,13:683-685.

6 陆舜,施春蕾,蔡映云.肺癌与生存质量.现代康复,2000,4:1284-1285.

7 刘城林,游红,刘丽萍,等.扶正中药配合导引运动提高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现代康复,2001,5:38-39.

8 王远东,王建,赵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射频毁损治疗的生存质量评价分析.实用癌症杂志,2004,19:175-177.

9 王芬,胡凯文,左明焕,等.晚期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关系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790-791.

10 李柳宁,刘伟胜,许凯,等.中医辨证综合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质量及疗效的研究.中国肺癌杂志,2003,6:216-219.

猜你喜欢
条目粒子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桥式起重机模糊PID控制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点配置的空燃比输出反馈控制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Matlab的α粒子的散射实验模拟
基于两粒子纠缠态隐形传送四粒子GHZ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