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伦理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想

2011-11-09 10:28张娟
文教资料 2011年30期
关键词:伦理课程体系旅游

张娟

(河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基于伦理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想

张娟

(河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在旅游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业中出现了许多伦理道德问题。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旅游伦理教育内容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想,以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伦理素养。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伦理教育 课程设计

1.引言

我国旅游高等院校培养出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伦理道德问题: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缺乏服务意识、信用危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伦理素质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旅游伦理素质的养成在于高校。

而从目前旅游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学科设置来看,都比较侧重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而在学生的伦理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因此,本文从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伦理教育的角度,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

2.旅游伦理教育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旅游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重视旅游伦理教育和研究。国外对旅游伦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观念教育和行为规范。SharpPaine(1991)认为通过逻辑分析、推断反思和对道德决策模式的合理评价等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训练,个体在旅游实践时更有可能做出明智的选择;Hay和Foley(1998)曾构造了一个以伦理为基础的六步教育模型。Tribe(2002)提出了两个根本原则基础,以作为培养学生强有力的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同时还提出了三个主要的教育形式: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和工作安置。Klonoski(2003)认为高校旅游伦理教育必须以哲学为基础,同时呼吁加强观念意识教育。

与国外研究成果相比,国内旅游伦理问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对旅游者伦理的研究,而对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研究较少。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目前关于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研究的成果仅有:王志明[1]探讨了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的内容,夏赞才等[2]呼吁应将旅游伦理教育引入到旅游高等教育中来,王屏[3]提出了高校旅游伦理教育实现的路径,张晓磊[4]提出了旅游伦理教育的主客体、旅游伦理教育的特征、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因此,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研究无论是内容还是实现途径都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3.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伦理认知状况

我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一些在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以及通过网络形式对已毕业大学生就伦理认知、伦理行为等问题进行了伦理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伦理认知还了解不够,由于伦理认知不够,从而影响日后伦理行为的缺失。

(1)旅游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公德教育缺失。

调查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伦理道德的缺失。在被调查者中,存在在旅游景区、景点游览过程中产生损坏景区环境和景观质量、不尊重当地文化等的行为,如在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弃物、乱涂乱画、践踏草地等行为。这类不文明行为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调。同时,在旅游交往过程中,存在公共生活道德、交通秩序、礼仪规范等社会公德的缺失。

对旅游管理者来说,也存在旅游伦理道德观匮乏的现象,如经营者盲目建设对景观污染和文物古迹的破坏;没有保护好旅游地文化,导致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正在或已经在外来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被逐渐同化,使得旅游目的地的社会传统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迫切需要培养着这种生态伦理观,把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成为一种伦理意识。

(2)专业认同度不高,服务意识不强。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很多学生都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被调剂到旅游专业的,因而,入学后有调离本专业的现象。从学生的专业兴趣来看,调查结果显示:43%的学生“比较感兴趣”,48%的学生“不太感兴趣”,9%的学生“完全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不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他们选择从事服务行业的态度。在对“你是否愿意从事服务行业”的调查中,35%的学生“比较愿意”,42%的学生“一般”,20%的学生“不太愿意”,3%的学生“完全不愿意”。一个人对其所学专业的兴趣,直接影响其择业的态度,所以很多毕业生对于选择到旅游企业就业存在很大的顾虑。

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专业性质认识不清,就业信心较为缺失、缺乏服务意识的现象。

(3)经济伦理缺失,信用危机严重。

在旅游行业中,经济伦理主要表现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游客和管理者所具备的互利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对经济伦理并不了解,更没有意识到经济伦理的缺失对信用危机的影响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在对“是否有自己创业的打算”的调查中,有15%的学生表示有“强烈的创业意向”,11%的学生表示有“打算”。在这些学生中,问及在今后的创业中如何进行经营时,有很多学生表示会夸大广告宣传,维护企业利益。如果进入旅行社行业,33%的同学表示会有意识地在带团过程中缩短游客的旅游时间,而延长游客购物时间。

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经济伦理,出现不道德行为等现象。

4.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的内容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明确提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有助于热情周到的接待”,也“应当鼓励把旅游者交流的价值以及这种交流产生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利益和风险引入教育课程”[5]。最新研究认为旅游伦理教育是建设旅游伦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6],加强旅游伦理教育、培育人们的旅游道德意识是旅游伦理建设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在旅游业中扮演着两种角色:旅游消费者和旅游职业人。作为旅游消费者,开展和加强旅游伦理教育可以使其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旅游职业人,开展和强化旅游伦理教育可以使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循一定的旅游伦理道德,规范其行为。因此,高校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这一关键群体实施专业伦理教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它最终体现的是专业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伦理素质。

因此,我认为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

(1)基础伦理知识。

旅游管理专业基础伦理知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知识。这一层次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德伦理和交往伦理,如遵守社会公共卫生秩序、确保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懂得交通秩序,等等。

(2)核心伦理知识。

核心伦理知识在整个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独特的伦理知识。这一层次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方面,如具有互利的精神、竞争的意识、职业的忠诚、诚信的品德,等等。

在这一层次中,需要综合多学科、多层面知识的教育内容,将伦理学、职业社会学等领域中的核心知识纳入专业伦理知识结构中,加强旅游伦理知识教育。因此,在这一层面中,需要把旅游伦理作为一种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1]。核心伦理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生态伦理知识、旅游经济伦理知识、旅游审美伦理知识、旅游职业伦理知识,等等。

(3)延伸伦理知识。

延伸伦理知识是在基础伦理知识和核心伦理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伦理素质的最终体现,通过延伸伦理知识的不断渗透学习,使学生树立持久的伦理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一层次的知识主要是通过逐渐渗透的方式来获取,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因而,在教学形式主要表现为注重日常活动,加强实践教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增加各种类型的案例来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增加实习环节,每个学期都设置一定时间的实习环节,但需要改变传统实习中对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和考核,增加对学生伦理方面的培养。在实习内容上,大一、大二可以超越旅游行业的实习,大三、大四需要在旅游业所涉及的各个行业中轮流实习。

5.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想

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内容的具体实施需要通过设置课程体系来实现。我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伦理道德的认知现状,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

图1 旅游伦理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本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采用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的方法。显性课程就是指通过一些课程的设置来明显的、确切地告知大学生伦理知识,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伦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职业道德》等课程的开设,如图1所示。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伦理判断技能,改变或增强学生的伦理道德观。隐性课程也就是指没有在课程计划或学校政策中显现,但却是专业教育实践和教育界过着必不可少的、直接有效的组成部分,如图1右边所示,这部分可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显性课程中隐含教育因素;第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诚信校园,学校、院系根据专业特点优化专业学习环境,如建设园林化校园、围绕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等,从而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树立职业尊严、提升职业自豪感;第三,创造自由、安全的新型师生关系,给同学创造轻松氛围,加强表现机会;第四,密切学校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增加实习机会,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职业氛围,养成服务意识。

6.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多方面的配合。但是,作为专业伦理教育,首先应从学校教育入手。因此,本文将旅游伦理教育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并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从旅游伦理角度进行了重新设计。

[1]王志明.高校旅游伦理教育的内容探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2):136-140.

[2]夏赞才,任燕.旅游伦理:旅游高等教育中重大缺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2):122-127.

[3]王屏.中国高校旅游专业学生伦理精神培养初探.理论月刊,2009,(3):105-107.

[4]张晓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伦理教育研究.知识经济,2009,(2):125-126.

[5]夏赞才.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旅游学刊,2000,(3):71-74.

[6]韩玲.浅议旅游伦理教育.道德与文明,2005,(4):67-71.

河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09JG 077)。

猜你喜欢
伦理课程体系旅游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