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旅游院校人文教育研究*

2011-11-27 08:34何志贵徐少辰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1年6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人文素质教育

何志贵,徐少辰

(1.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541006;2.扬州大学 广陵学院,江苏 扬州225127)

高职旅游院校是服务于旅游企业、为旅游企业培养人才的摇篮。其中,人文教育的内容源于实践,源于生活,是一种理论化了的企业文化。从学生人文素质的角度来考察,可以理解企业对人才的深层次要求[1]。为此,我们对高职旅游院校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人文素质现状进行了全方位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高职旅游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企业对高职旅游院校毕业生人文素质的评价

(一)企业对旅游院校学生业务知识能力评价

关于从事旅游行业的毕业生业务能力,企业认为,堪称亮点的是其基本服务技能,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基本专业技能上做到了得心应手、轻车熟路。笔者对国内几家大型酒店管理公司下属的酒店调查显示,98.6%的学生业务知识技能较高,只有极少部分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毕业生技能掌握欠缺。这说明,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是极为重视的,能够满足企业一线员工的需求。

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英文交际能力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企业认为学生表现一般。而这些能力在工作中非常重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注重的是服务质量。随着我国入境游客的增多,企业对外语要求越来越高,熟练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及国外的一些风俗习惯,必定会提升自身的品牌;相反,若表达方式和表达能力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的声誉。

企业很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在酒店业从事基层工作的一线员工,劳动强度非常大,经常加班加点,对身体素质方面要求较高。对从事餐饮业的员工还要进行健康体检。调查显示,高职旅游类学生的健康状况以及对健康的态度,用人单位基本满意。

(二)企业对旅游院校学生思想素养评价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旅游企业普遍认为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其中一部分学生不以大局为重,没有团队服务意识、自私和计较个人得失。这些缺点在刚毕业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另外,有些企业认为,学生工作中易感情用事、思想浮躁,没有完全融入到工作中。在工作情绪化方面,偶尔和经常受情绪干扰和左右的学生则占大部分。原因是学生刚刚毕业,由学校到企业,对社会认知度不够,社会环境较复杂,导致心理承受力不够,很多毕业生工作情绪化的现象严重。如何让毕业生尽快融入社会,展示自己,保持情绪稳定,树立稳重沉静的印象?这些都需要引起旅游院校的思考。

(三)企业对旅游院校学生工作状态认知评价

根据调查,企业认为部分毕业生缺失责任心和责任感。在团队协作、责任心方面,只有少部分学生被企业认可,在做事中往往稍遇挫折即消沉,敷衍塞责。因此,旅游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毕业生能够很快地融入社会,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够适应。

(四)企业对学生言行评价

旅游酒店业非常注重员工的一言一行、礼节礼仪,这些方面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和工作效率。在调查中得知,企业最不满意的是部分学生言行粗鄙、不注重礼节礼仪。高职学生懂礼貌、讲礼仪,言行优雅,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2]。

二、高职旅游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分析

高职旅游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上述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环境因素

旅游专业是一个多学科、宽口径与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专业。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文教育已相当成熟。与之相比,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大都处于摸索阶段,在强调“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同时,忽视人文学科的情况相当普遍,这是高职旅游院校人文教育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二)家庭环境因素

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来自离异家庭、失业家庭、事业型为主家庭所占的比重明显高于全国本科院校学生家庭所占比重。在调查中得知,一部分学生父母由于忙于事业,只顾自己在事业上、经济上的追求,而忽视对孩子的关心、照顾,特别在文化修养、文化层次、文化底蕴上存在缺失,这部分学生往往得不到来自家庭的关怀,得不到更好的家庭人文教育。大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习动机缺乏、敬业精神缺乏、思想修养意识淡薄、职业理想模糊、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缺乏。

(三)学校环境因素

1.教学管理者观念的误区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极度短缺,从我国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近几年教育文件来看,对应用型专业技术培养比较重视,而对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不够重视。自开展高职高专层次教育以来,就存在因片面重视专业技能教育而产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单一、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近几年,教育部虽然提出坚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但是依然过度强调应用技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专业技能实践课所占比率更为突出。国内多数高职旅游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多地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绝大部分高职旅游院校专业设置过细、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变向地使学校变为“职业技能培训”的基地。大部分院校为追求规模化、经济化而开设“短平快”的应用型专业,过度强调培养专业知识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毕业生。另外,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针对行业和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专业设置,使得专业课程和实践时间所占比例较大,以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通过率来体现高职办学特色,出现了忽略基础文化教学的现象。

2.教师育人观念的误区

高职旅游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不均衡,专业技能教师的引进占绝大部分,加之学校片面强调技能的重要性,致使专业技能教师存在重技能培养、轻人文教育的观念误区,认为高职教育主要是理论够用、人文适度、技能优先的一种“技能教育”模式。绝大部分实践技能课教师只是讲授专业实践教学技能知识、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很少讲授旅游行业领域涉及的人文方面的知识,如道德、伦理、法律等。这部分教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文科专任教师的职责,与专业技能教师无关,使得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与专业技能教育互补,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简单化。其结果是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互不相干,各自面对同一教育对象,进行各自为政的教学。这种教育模式摒弃了教育的初衷,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所谓“人才”,首先体现的是“人”,其次是“才”,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必修课。诚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旅游院校的教育目标,我们既要培养懂技术的人,又要培养文化素养较高的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对在校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培养上因材施教,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学会做人之道,使之成为人格与心智全面发展、符合企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

3.校园文化环境上的误区

旅游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提升离不开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在高职学生人格魅力、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校园文化环境有有形和无形之分,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环境随处可见、无处不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校园文化环境对人文教育影响存在问题:一是大学特有的文化品位和格调不能体现,部分高职院校一味追求豪华气派和现代气息,二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活动开展较少,或者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只是浮于表面,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单调乏味。三是经费投入不足,校园人文、自然景观设施建设滞后,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更新补充不够。

4.企业文化环境上的误区

企业与学校在对毕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上存在差距,换句话说,旅游院校培养的学生在人文素质上未完全满足企业的各方面需求。大部分毕业生从事基层服务工作和一般管理工作,但是企业普遍反映,旅游院校学生吃苦耐劳、敢于创新和敬业精神不够,而在企业一线工作的员工,基层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最为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精神[3]。

三、探索高职旅游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

要加强人文教育,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和领导。旅游院校教学主管部门须在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深化、规划发展、制度完善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主要负责人要制定人文素质教育培养计划,建立人文素质教育考核体系,并制定相关的文件,学校管理层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具体实施时,要将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相结合;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人文教育体系逐步完善起来,并逐步形成常规化、规范化、制度化[4]。诚然,教育理念的转变,只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对社会而言,要纠正片面的人才观,即只重技能、不看人文素质,社会大环境中的人才观、就业观对现代高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

(二)提升人文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教师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假如教师人文素养缺失,学生就不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人文精神的滋润。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之外,还应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培训与提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骨干队伍,由本校教学骨干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组成;二是基本队伍,由本校教学优秀、人文素质较好的中青年师资组成;三是行业专家队伍,由旅游企业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三支队伍相互融合、相互学习,形成互补。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塑造完美人生的过程。高职院校在培训方面要请进来,走出去,引进新的教育管理模式,革新传统的教育方法,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因素,灌输人文教育,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悟,领略到人文精神内涵,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三)高职旅游院校人文教育考核体系的建立

人文素质教育考核评价标准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标准、规范行为、激励改革等。所以,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建立合理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考核体系,对人文素质教育实施后的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客观评估。

1.人文教育的督导机制

高职旅游院校党政领导部门、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途径的考核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人文教育督导机制的形成主要用于在人文教育设施过程中肯定成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确方向,分析在工作中遇到的薄弱环节。

2.人文教育测评体系构建

建立高职旅游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测评体系,要重视综合性和可行性,全面考虑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评、考核,并依据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的不同,选择多方面的评价方法和途径。学校人文素质评价主要体现在校内自查评价、专家评审、同行测评;学生人文素质的测评依据专业技能测评、专业比赛测评、职业素养测评、人文知识测评、教师评审、学生互评等方式,最终形成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评定[5]。

(四)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相互渗透

全国高职旅游院校重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专业设置较细,缺少学科交叉优势,人文教育课程所占比重较小,如何在专业技能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需要高职旅游院校深入思考的问题[6]。笔者经过调查认为,在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中考虑加强相关性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或者在专业技能课程中渗入人文素质教育,深入旅游企业一线,了解市场需求,将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同行业专家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专业技能知识能力和人文素质教育能力,革新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如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烹饪工艺学》课程需要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度认知,强调专业技能的展示及各种形式的创新。在具体教学内容中强调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灌输学生对厨房环境的快速适应和安全规范操作的能力,提升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学生在知识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自然养成职业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索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旅游院校人文教育,需要综合的、全面的培养和熏陶。人文教育的内容源于实践,源于生活,企业对员工的人文素质要求是日益提升的。人文素质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因此,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党政领导、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国家政策及社会、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从而培养全面的、高层次的旅游人才。

[1] 林娜.对高职旅游院校人文教育的新思考[J].旅游论坛,2010(6):800-804.

[2] 唐杰军,姜晖.探索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J].企业技术开发2008(6):101-103.

[3] 袁锡明.从企业文化看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65-66.

[4] 单作民.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特质的体现[J].科教文汇,2006(6):19.

[5] 陈卫原,姚和芳,陈艳平.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动态的分析研究[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84-87.

[6] 王祥薇,张梅.论高职专业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7-129.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人文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人文社科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