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11-12-09 06:13郑红梅满亚杰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物流

许 刚,王 蕾,郑红梅,满亚杰

(1.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2.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0)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许 刚1,王 蕾2,郑红梅1,满亚杰1

(1.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2.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0)

通过企业对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的需求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现有教学模式分析,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包括专业方向设置,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环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部分。

物流管理;应用型;培养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物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社会经济对高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中国教育部在2001年和2002年相继批准增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在此背景下,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物流专业,物流专业教育发展也较为迅速,截止到2008年我国已经有255所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

尽管如此,物流专业仍然被国家列入了12类紧缺专业之一,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开展了研究,平海、秦其文、朱长宁等学者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1,3]董永茂、肖炜华等学者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4,5]本文就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技能需求定位、物流管理专业现有教学模式分析以及如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定位

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要能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经过对企业的需求分析,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除了要具备通用能力还应该具备如下的专业能力:

第一、具备熟练使用信息系统和专业软件的能力。物流信息是物流的一大功能要素,同时物流信息也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因素。目前,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物流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物流人才必须能熟练使用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网络通讯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等日常工具,也必须能操作BarCode、RFID、GPS、SupplyChain等物流领域中常用的软件。

第二、具备仓储运输调动等物流方法的能力。综合性物流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通常要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和手段,运输包括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等。资源配置的实施对任何企业来讲都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在物流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意外情况,这就对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具备财务管理和成本分析的能力。综合物流业务中涉及各种不同的费用,有些是物流企业内部的成本,有些是外部发生的费用。了解这些费用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是对物流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项目成本的分析能力,通过细致的成本核算,才能向决策层或客户提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易于接受的解决方案。因此物流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和成本分析的能力。

第四、具备基本的国际贸易知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进一步融合。众多跨国企业的采购和营销方式向即时化、网络化、零库存的方向发展。而物流过程又是贸易活动中的货物交付过程,因此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就成为了国际供货商和采购商业务往来的重要业务枢纽,因此物流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国际采购和国际结算知识。

第五、熟悉国家关于物流业的政策法规。物流业务发生既受灵活多变的经济环境影响,也受相关国家相关法规的制约。物流企业的运作不单是企业内部的行为,更是涉及多个企业之间的经济行为。因此要求物流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正确履行法律责任,处理多个企业之间的业务关系。

二、我国目前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只有短短20多年的发展历史。物流管理专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在我国少数高校设置,规模较小,且当时的社会重视程度和经济环境都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有所制约,因此,并没有形成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至于完整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架,是在2001年以后才广受重视。因此,众多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仍处于摸索阶段,对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模式了解不深,对社会、企业的需求特点研究不足。这些情况造成了毕业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总体来讲,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不准确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性学科,是一个存在于各个经济领域中外延广阔的学科。现代物流不仅仅存在于物流企业中,还广泛存在于生产制造业,进出口贸易等领域,而在第三产业中物流更是无处不在。而大部分高校由于学校的客观条件所限,目前没有明确物流管理专业下的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定位不明,这样使得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在未来的求职和就业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专业方向定位不明也会对教学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使得教师没有准确的立足点,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水平。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以开设理论课程为主,主要包括现代物流学、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采购学、物流规划、货代报关等,而对于实践部分,大部分高校重视不够,由于物流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不长,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缺乏应有的系统性,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许多学校只是在相近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交通运输专业上增加了一些物流方面的课程就创建了物流管理专业。这样的现实造成了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三)缺乏对实践环节的重视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但是由于物流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的物流专业均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而对于重要的实践环节来说,大部分高校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缺少必要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导致学生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同时学生在接受大量理论知识的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我国参加新经济的竞争中,迫切需要新兴的物流人才,因此传统的物流课堂教学模式亟需改进。

(四)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不能满足物流专业教学

由于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我国缺少科班出身的物流专业教师,具有海外教育和研究背景的人才就更加稀缺。目前在职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等其他专业转行过来,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后期的在职培训和自我充电学习,并没有接受过物流管理专业系统性的专业教育。再加上教师们大多没有物流行业的从业经验,许多教师在从事物流教学时,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法满足物流管理专业正常教学需要。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否真正能够做到贴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实际要求,关键在于是否建立起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当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作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线。

(一)建设一支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始终处于最关键的核心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应该以本专业未来的发展规模为标杆,先要保证专业教师的数量。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教师队伍是否具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背景。因此应用型大学应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扎实,同时具有较高实践水平和系统教育背景的教师队伍。经过研究,认为具体的解决措施如图1所示。

(二)准确定位专业方向

物流的外延和内涵都很广泛,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经济领域,不同的行业物流有不同的模式和规范,学生不可能在4年本科教育中接受所有行业的物流教育。这就要求学校要确定自己的专业培养方向。应用型高校可以根据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特点和学校内部的学科优势,根据学校的层次和类型进行自己的培养定位,创造出学校的培养特色,比如,地处在天津的地方高校,应该在国家大力发展滨海新区的政策支持下,结合天津正逐渐成为北方航运和物流中心的这一区位优势,按照天津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

图1 师资队伍的建设方法

鉴于物流外延的广阔性,学校可以按照行业来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比如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方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向、商业企业物流管理方向等。准确的专业定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职业规划,给整个专业的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严格界定。如果其培养目标与研究型大学或高职高专院校重合太多,那么其应用型本科特色就无从体现。

(三)优化现有课程体系

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目前,一些应用型大学推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即在确定了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研究方向后确定物流专业的专业教学模块。由于物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学校可以根据物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调整模块部分的课程设置。从而使得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更加匹配。它将基础和通用的知识构成通用课程平台,将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组成不同专门化的教学模块,以应对市场的变化,保持物流专业的相对稳定。随着物流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可增加相应的专门化课程模块。“平台”包括三部分:公共基础课、管理大类基础课、物流专业类基础课,“模块”指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

图2 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设置

(四)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

物流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型高校应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技术应用能力,避免一味地进行理论的灌输。目前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已经达成共识,应用型高校应该大力发展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应用型高校应该创造条件建立校内实验室。一方面是要完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和“第三方物流”模拟实验室,另一方面还要配备有“自动分拣机”、“条形码识别机"、"标准化集配车"等专业设备的物流管理模拟实验室,用于物流配送各环节的实践性教学。同时,还要选择一些技术水平高,管理规范的物流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实际的物流工作岗位实习,使学生掌握真正的工作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应依据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需求确定专业建设定位,构建正确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高校要特别注重应用性,贴近生产、管理实践,同时要高度关注行业发展,努力保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前瞻性;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适应物流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应用型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协调各个实践环节,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道路。

[1]平海.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中国市场,2008(15):152-153.

[2]秦其文.论地方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J].凯里学院学报,2008(5):82-85.

[3]朱长宁.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7(12):134-135.

[4]董永茂.物流管理专业创新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J].物流教育,2009(9):263-264.

[5]肖炜华.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 [J].中国校外教育,2009(8):64-65.

Cultivating Applicative Talent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XU Gang1,WANG Lei2,ZHENG Hong-mei1,MAN Ya-jie1
(1.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2.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 300134, China)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market demand on the qualities of applicative talent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the existing teaching mod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ultivating mode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including disciplinary orientations,cultivating objectives,curriculum,professional practice session and faculty.

logistics management;applicative;training mode

F127

A

1674-7356(2011)03-0029-04

2011-03-30

许 刚(1980-),浙江宁波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优化与绩效开发。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物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