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原则指导下“信天游”歌词文本的翻译研究
——以王宏印教授《西北回响》为例

2011-12-09 06:13王会娟胡德慧
关键词:信天游陕北民歌

王会娟,胡德慧

(中国矿业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专题研究

“三美”原则指导下“信天游”歌词文本的翻译研究
——以王宏印教授《西北回响》为例

王会娟,胡德慧

(中国矿业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信天游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如何恰当地把这颗民族文化瑰宝翻译成外语,让信天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必须先走好翻译这个最基本的一步。但目前对信天游翻译的专项研究仍处于极度贫乏状态。一方面应改善这种状况,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信天游翻译提供一些借鉴。先介绍信天游歌词的特点,再讨论“三美”原则指导下信天游的翻译,最后得出,在翻译信天游时应充分考虑到歌词特点和独特的意境,尽量做到“三美”,以便更好的将信天游进行宣传与推广。

陕北民歌;信天游;翻译;三美

信天游作为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曾一度被誉为是中华民族音乐殿堂里的“音乐活化石”。这一艺术奇葩以她特有的风姿独秀于艺苑之林,脍炙人口,成为陕北一大特色,已被世人所公认。而今,中国正大踏步走向世界,中国的民族文化越来越在西方得到认可。信天游独特的演唱风格和高亢激扬的音乐魅力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也受到越来越多音乐界人士的关注。因此,如何恰当地把这颗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传播到世界舞台,让信天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信天游,了解陕北民歌,就必须先走好翻译这个最基本的一步。本文将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三美”原则为研究视角,探讨信天游歌词文本的翻译。

然而,目前对信天游翻译的理论上的专项研究作品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与国内高度重视、国外更多人期待、中国向世界大步迈出的步伐的状态严重有失平衡。因此,本文希望能稍微弥补这一空白,为信天游唱响世界尽点滴之力。由于可参考资料不足,本文将在参考王宏印教授的《西北回响》一书和其他几篇为数不多相关翻译研究作品上,从“三美”原则的角度,探讨信天游歌词文本的翻译。

一、信天游

(一)信天游简介

“信天游”又名“顺天游”。顾名思义,是“让内心情感随着歌声的翅膀在蓝天大地自由地遨游”[1]。它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有极强的风格和个性,是陕北民歌的一种特殊演唱形式。因以前交通不便,货物全靠骡、驴驮运,专门从事此种劳动的“赶脚的”(又称“脚户”、“脚夫”)常年在险峻的沟壑中行走,心中难免会有孤寂和苦闷的时候,为了自娱自乐排解孤优,或表达自己的苦闷、思家之情便顺其自然咏唱而成。其曲调悠长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美。内容多样,包括爱情、婚姻、日常生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等等。情歌是信天游的精华,如民间传唱的《三十里铺》、《拦羊的哥哥》、《赶牲灵》、《送情郎》、《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走西口》等都是情歌的代表作品。[2]

(二)信天游歌词的特点

信天游歌词的基本特征是优美、生动、形象、凝练,既充满生活气息,又朗朗上口,悦耳动听[3]。同时在表达内容时有一定的随意性,但又充满了率直、质朴之情,所抒的情感有极强的真切感。句式方面长短句兼有,字数灵活多变。

1.多样化的修辞手法

第一、歌词中出现很多号子、垫字音节。

常用的垫子和号子如“哎咳”、“那个”、“咳咳”或“嗨嗨”等等,虽然这些音没有实际意义,但却能淋漓的体现歌词意境上雄浑、高昂的感觉。如:

上一道(那个)坡(来)坡(哎吆吆哎),

下一道(哎咳)梁(哎)。

想起了(那个)小妹妹(哎吆吆哎),

好心慌(哎哎哎嗨嗨)。

第二、善用拟人和夸张手法。如:

想你哩,想你哩,

口唇皮皮想你哩,

头发梢梢想你哩,

舌头尖尖想你哩。

将“口唇皮皮”、“头发稍稍”、“舌头尖尖”拟人化,造成连口唇皮皮、头发稍稍、舌头尖尖都想念的印象,充分表达了想念之深切。

有时也用夸张的手法来造成对比的悬殊和夸张的气势。如:

这么大(的个)锅来,锅来(哎)下不了两(了)颗颗米,

这么旺的些火来 (呀哎),烧 (呀么)烧不热(个)你。

将“大锅”和“两颗米”、“旺火”和“烧不热”进行再对比,再用“这么”夸大对比程度。

2.有大量陕北本土方言

歌词中大量的有极强地方色彩的方言和土语是陕北民歌的另一大特色,也是陕北民歌区分于其他地方民歌的标志。比如“你妈妈打你不成才,露水地里穿红鞋!”这个“鞋”的音并不是发成“xie”,而是同“还”发成“hai”。再比如,陕北人把“牲口”叫做“牲灵”,所以《赶牲灵》就是指“赶牲口”;“兜叉叉”中的“兜兜”指的是衣服口袋;《把你的白脸脸调过来》中的“咱们二人手拉手,一搭里走。”“一搭里走”指“一起走”;《哪哒哒也不如咱山沟沟好》的“那达儿”指的是“哪里、哪儿”等等。

3.有大量叠词

这些叠词精练质朴、形象生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也更能表达歌词的内容,如:

瞭得见那林林哟瞭不见个人,

我泪(格)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林。

“泪格蛋蛋”就是指“泪”,“格”字无实际意义,但却很形象更生动的表现出“泪”的巨大,不是“泪珠”或“泪滴”,而是“泪蛋蛋”。[4]

再比如:“白脸脸坐在哎高粱地,毛眼眼看人有注意”、“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朵朵毛眼眼照哥哥”和“清水水的玻璃隔着窗子照,满口口白牙牙对着哥哥笑”中的“毛眼眼”、“满口口”、“白牙牙”这些叠词既表现了女孩的美丽,又出神地流露出恋人之间的甜蜜、火热、柔情。

4.有非常形象的拟声词

在《走绛州》中有多处经典的例子,如:“担上了扁担我走绛州,筐儿绳儿剌拉剌拉嘣”,“推上了小车我走绛州,轱辘辘儿咕噜噜儿转”和“一辆小车吱扭吱扭吱(呀呼咳),吱扭吱扭吱吱扭吱扭(呀呼咳)”等等。“剌拉剌拉嘣”、“咕噜噜儿”和“吱扭吱扭吱”等分别动态地模仿了筐子绳子震颤时剌拉剌拉的声音,小车前行时轱辘转动的咕噜噜儿声和前行时吱吱扭扭的声音。

二、“三美”原则指导下信天游歌词文本的翻译

(一)歌词文本

歌词文本与演唱文本不同,它以文字文本为主,注重文本的音韵特点和意境,近似诗歌的翻译。可以当作阅读文本,也可以是演唱文本的基础。[5]鉴于信天游歌词的独特性,要将信天游的歌词含义准确传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在翻译时只追求原词的最佳近似度是时不够的,还要达到意美、音美、形美。

(二)“三美”原则及信天游的翻译

“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诵习一字,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是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中首先提出“三美”之说[6]。后来,许渊冲先生提出了“意美、音美、形美”三理论,并将之应用到文学翻译中。

1.“意美”是指要再现原诗词的意境美

信天游是陕北劳动人民表现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形式,有着丰厚的感情和意义。因此,在翻译中,必须将原作中表现出来的酸、甜、苦、辣真切自然的再现,充分展现原作的意境美,与原作保持高度统一,才能收到和原作同样的效果,俘虏读者的情绪,引起读者共鸣。“毛眼眼”如果不加任何斟酌直接翻译可能会闹大笑话,相比之下,译成“charmingeyes”既能显现女孩眼睛的漂亮,又能显现男子对女孩的爱慕和怜惜之情。

在陕北,人们通常把女朋友或对象称为“干妹子”或“干妹妹”,这个“干妹妹”和真正意义上的干妹妹、或者妹妹的意思差距甚大,因此,不能用“brother”、“sister”来表示。如:“听见哥哥唱连声哎,妹妹喀嚓嚓的打了一个颤哎。”中的“哥哥”、“妹妹”就是陕北人在以这种特殊的用语称呼自己的心上人,如果按字面意思译成“brother”、“sister”不但歪曲了原词的意思,而且原词中那种饱质朴、含蓄、羞涩之情也消失殆尽。因此,译成“my dear,my honey,my sweet,my darling…”,能更加贴切地表现原意中浓浓的柔情蜜意。

再比如:“这么大的锅怎么可能下不下两颗颗米,这么旺的柴火又怎能烧不热个你”用了夸张手法,要重新将源语夸张、雄浑的意境表现出来最好选用强调或感叹的手法,王宏印教授在《西北回响》译为“Such a big pot can't hold much millet,Such a burningfirecan'twarmyouup.”两个“Sucha+名词+ can't+动词…”句型,完美的重现了原作的夸张之境,加强了对比的语气。

2.“音美”是指译作的节奏及韵律与原诗的对应程度

信天游歌词中有很多拟声词,如“一头毛驴踢塌踢塌踢(呀呼咳),踢塌塌踢塌踢(呀呼咳)”(《走绛州》),英文的“Clip-clop-clip-clop-clip”可以将毛驴走路时有节奏的声音效果生动的表现出来。

但“一根扁担软溜溜的溜(呀呼咳),软溜软溜软溜软溜溜(呀呼咳)”中,要将“软溜溜”生动的表现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这三个字既表现了扁担担上重物时上下晃悠震颤的状态,又透露出了扁担在晃悠震颤发出的声音。王宏印教授译为“A shoulder-pole is so soft and springy,So soft andspringy,sosoftandspringy”,虽然和“软溜溜”之境不是完全相同,但9个“S”音也能让人联想到“嘶嘶作响”的扁担颤动声,创造了另外一种无以言状的音美[5]。

《走西口》是信天游的代表曲目之一,其歌词近乎五言诗的格调,尾部以“ou”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翻译时最好也能重现原文这种风姿,达到音美。王宏印教授将之译为:

哥哥你走西口, My honey goes to Xikou,

妹妹(呀)犯了愁。I feel worried about you.

哥哥你走西口, My honey goes to Xikou,

妹妹送你走。 I say good-bye to you.

哥哥你走西口, My honey goes to Xikou,

小妹妹不丢手。 I won't let you go.[7]

“西口”可以直接采用异化翻译法翻译成“Xikou”,每行以“ou”结尾,非常押韵,而且形式工整,五言对仗,堪称完美。

3.“形美”主要指译诗的行数与原诗的行数是否一致、分节是否相当

即便是不把节奏和韵律当作首要考虑因素的歌词文本,翻译时也应力求形式优美,分节恰当。如:

口唇皮皮想你哩,头发稍稍想你哩,

眼睛仁仁想你哩,舌头尖尖想你哩。

I miss you on my eager lips,

I miss you on my hair tips,

I miss you on my eyeballs,

I miss you on my tongue tip.[7]

连续四句“I miss you on my…”句式,漂亮工整,不但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逻辑顺序,而且完美地再现了原文的视觉层面的形式特征,对仗、排比等修辞层面的形式特征,更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主题,达到了原作同样的效果。

三、结语

信天游处处渗透着陕北的民俗风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笔丰厚遗产。因此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歌词特点和独特的意境,尽量做到意美、音美、形美,以便更好的将信天游进行宣传与推广,更原汁原味地向世界展现信天游的独特魅力。我们坚信,在相关政府部门、翻译界、文化界、艺术界和广大热爱信天游、热爱民族文化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信天游很快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了解,也将唱出国门,唱响全世界。

[1]夏立生.寓理于歌余音永驻 [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11):94.

[2]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庆国.信天游:民族音乐的璀璨明珠 [J].文化广场,2010(5):105.

[4]汪东锋.陕北民歌的迭词与叠音艺术谫论 [J].广西社会科学,2003(10):28.

[5]李林波.在诗中聆听歌的回音——评《西北回响》兼论陕北民歌的翻译[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9):109.

[6]许渊冲.追忆逝水年华——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 [Z].北京:三联书店,1996:62.

[7]王沛.陕北民歌的特点及其翻译探索 [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3):41.

Lyric Translation ofunder the Theory of

WANG Hui-juan,HU De-hu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Jiangsu Xuzhou 221008,China)

H059

A

1674-7356(2011)03-0065-04

2011-02-24

王会娟(1963-),女,河南洛阳人。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胡德慧(1986-),女,陕西汉中人。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信天游陕北民歌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信天游故里靖边的《信天游》
信天游唱给亲爱的党
咏退休族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信天游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