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新修辞学视角下的林肯《盖兹堡演说》分析

2011-12-29 01:02张智丰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关键词:先父执行者伯克

张智丰(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伯克新修辞学视角下的林肯《盖兹堡演说》分析

张智丰(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是伯克新修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此通过戏剧五位一体理论揭示了林肯的著名演说《盖兹堡演说》背后的修辞动机,即演讲者希望美国人民能够为自由、平等而殊死奋斗。同时运用“同一”理论展现了演讲者如何一步步地将其动机传递给受话者,使其与发话者达成同一、诱发行动。

伯克;新修辞学;戏剧五位一体;同一;盖兹堡演说

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修辞学家,是新修辞学的领袖人物。“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80年代伯克写了几十部著作论述他对哲学、文学、社会学、修辞学的看法。由于其作品语言艰涩,加之其修辞学思想的超前性,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被人们广泛地注意与认同”[1]。在修辞学方面,伯克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理论:“戏剧五位一体”(dramaticpentad)和“同一”理论(identification)。其中“戏剧五位一体”是当今最流行的修辞批评范式,而“同一”理论则反映了与该修辞批评方法相对应的修辞观。

在此试图通过戏剧主义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来分析林肯的著名演说《盖兹堡演说》,以期揭示发话者背后的修辞动机,并发现发话者是如何一步步地将其动机传递给受话者,使其与发话者达成同一、诱发行动,从而加深读者对该演说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一种分析人类话语动机的工具。以下先对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戏剧五位一体

“戏剧主义是伯克所提出的象征应用哲学,通过分析戏剧来研究人类动机,是一种根据行为模式而不是传递信息手段的语言分析和思想技巧分析”[2]。在伯克看来,世界就是一个戏剧舞台,现实世界上的人就是演员,那么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戏剧,是一种象征行为。所谓象征行为,“是指符号化过程中所实施的行动”[3],即人类使用符号(如语言、动作)实现自己欲望的行为(如戏剧),因此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欲望的表现,都有其相应的动机。戏剧主义就是一种将语言看作戏剧(象征行为),揭示隐含其中话语动机(修辞动机)的话语分析模式。

在具体的分析方法上,伯克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五位一体”和“关系比”,因此戏剧主义也称为“戏剧五位一体”。“五位一体”就是戏剧中的五个要素:行为(act)、执行者(agent)、方法(agency)、场景(scene)和目的(purpose)[4]。“行为”是指任何有意识或有目的的行为;“场景”则是行为发生的背景、处所或场面;“执行者”表示完成某一行为的主体,包括单个人或一组人;“方法”是指完成某一行为的工具或方法;“目的”是指执行者完成某一行为的个人目的[4]。五个要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以此构建了修辞者的不同动机,而这五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则可以用“关系比”(ratio)来表示。伯克用十个关系比详细阐述了五种成分之间的多种关系,他们是:场景—行为、场景—执行者、场景—方法、场景—目的、行为—目的、行为—执行者、行为—方法、执行者—目的、执行者—方法和方法—目的,如果把以上关系比中的各要素互换位置则又可得到另外十对关系比。每一对子中的两个元素都构成因果关系,例如场景—行为,伯克举的一个例子就是教堂这一场景决定了祈祷这一行为是合适的而大声喧哗是不合适的。文本或话语中的每对关系比反映了不同的现实世界,而修辞者为了传达他的修辞动机就会特别突出某一关系比。戏剧五位一体涉及到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5]:戏剧主义五位一体

二、伯克的“同一”修辞观

传统的修辞学将修辞定义为说服的艺术,在具体修辞策略上包括品格诉诸、理性诉诸和情感诉诸。与传统修辞观不同,与戏剧主义相配的修辞观认为,“修辞是用话语使他人形成态度或诱发他人的行动”[6]。伯克认为,劝一个人时,只有当你用他的语言说话、使用同样的手势、具有相同的思想或观点,你才能劝服他人,也就是说修辞者使用符号或语言与读者取得“同一”时,才能达到诱发他人行动的目的[7]。伯克还对此提出了三种取得“同一”的方式,即“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和“误同”[8]。同情认同强调听众与说话者的共同情感、信仰和利益等,借此达到他人对说话者的认同。例如,当大部分听众是农民出身时,演讲者就会寻找“农民”这一特点与听众实现同一。对立认同是“一种通过分裂而达成凝聚的最迫切的形式”[8],即大家由于共同的对立面而形成联合,如二战时期原本对立的美国与苏联因为法西斯这一共同敌人而形成联盟。误同则是普遍存在的思维认知误区,例如,消费者会把时装广告中那美丽模特误认为自己,认为将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具有同样的效果,从而做出购买的决定。

三、对林肯《盖兹堡演说》的修辞艺术分析

演讲的主要目的就是说服听众,按照伯克修辞观的理解就是使听众与演讲者达到“同一”的交际状态,因此蕴含丰富的修辞艺术。亚伯拉罕·林肯的《盖兹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也不例外。它是林肯最著名的演说,也是美国历史上为人引用次数较多的政治性演说。1863年11月19日,美国内战中盖兹堡战役结束刚四个半月,林肯在宾夕法尼亚州盖兹堡的盖兹堡国家公墓(Gettysburg National Cemetery)揭幕式中发表此次演说,目的是想带领在场的1.5万名参加公墓启用典礼的美国人经历一次情感的最后典礼,他也需要一场还远远没有胜利的血腥的斗争赢得继续的支持[9]。那么林肯是如何感染、说服听众的,或者更准确地说与听众达成“同一”的呢?背后的修辞动机又是什么?下面将用戏剧主义“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对该演说进行分析。演说一共有三段话,笔者根据段落将它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conceived in Liberty,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场景:八十七年前

执行者:我们的先父

行为:创建了一个信仰自由,信仰人生而平等的国度

文本中的八十七年前即1776年,这一年大西洋沿岸的13个英国殖民地为了反对殖民者的蛮横压榨和残酷剥削而联合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所以在这一部分中场景即87年前殖民者的压迫决定了“我们的先父”要建立一个“自由的,平等的国家”。因此主导要素是场景,突显的关系比是场景-行为。通过第二部分的分析,会发现这对关系比为后面的演讲内容做了一个有力的铺垫,说明在类似的历史处境下“我们”应以“先父”为榜样。另外演讲者通过使用“我们的先父”、“一个新的国家”以及诉诸《独立宣言》中“人生而平等”之原则,说明大家拥有共同的身份与信仰,即通过同情认同与听众达成同一。在这部分演讲者能否与听众达成“同一”是该演说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第二部分:

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can long endure.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portion of that field,as a finalresting placefor those who have gave their lives that nation might live.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场景1:一场伟大的内战

场景2:“我们先父”的最后安息之处

执行者:我们

行为:奉献于这片土地

场景1说明现在“我们”的处境就像87年前“我们的先父”一样,那么“我们”拥有同样信仰的人就应学习他们,将自己奉献于这片神圣的土地,保护这个自由的国家。而场景2也要求“我们”将自己奉献于这个战场,因为它是“我们先父”的最后安息之处。所以在这一部分,主导的要素是场景,而场景—行为是突显的关系比,动机是为了说明了“我们”之所以要殊死奋斗的理由。在这一部分,演讲者使用了同情认同的修辞策略,表明此内战不仅攸关国家的生死存亡,亦是告“先父”的在天之灵。同时需要注意,演讲者暗含了将北方联邦政府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意思,它承载了拯救国家于危难的使命。这就是说只要是信仰自由、平等的美国人民,都应该支持演讲者领导的联邦政府对抗共同的敌人即南方邦联政权来以此捍卫国家主权的完整和信仰的不灭。很明显,这是一种对立认同的体现。

第三部分:

But,in a large sense,we can not dedicate,we can not consecrate,we can not hallow this ground.The brave men,living and dead,who struggled here,have consecrated it,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nor long remember whatwe say here,butit can never forget whatthey did here.It is for us the living,rather,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 for so nobly advanced.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that this nation,under God,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场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

执行者:我们

行为:继承这项伟大,未完成的事业

目的:使“我们的先父”牺牲有所值,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方式:斗争,奉献

在这部分中笔者将场景理解为一种形势,即在“我们”无法再奉献,无法再使这片土地更加神圣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先父”已使这块土地如此神圣了,“我们”微不足道的能力已不足以增加或减少它的圣洁了),在“我们的先父”还未完成他事业的时候,“我们”继承这项伟大的未完成的事业则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而最终的目的便是使“我们的先父”牺牲得有所值,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因此在这部分,主导的要素是场景、行为,突显的关系比分别是场景—行为和行为—目的,动机是为了进一步坚定人们继续战斗的决心。在这部分,演讲者重新定义了这场内战,即它不止是为联邦存续而奋斗,而且是“自由之新生”,将真正的平等带给全体公民,并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理想化的政府即“民有、民治、民享”。可以看出,演讲者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战争与政府形象,从而使听众产生误同,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战斗意志。但事实上,南北战争并没有将真正的平等带给全体公民,战后黑人歧视并未完全消失,而那个完美政府的形象塑造也远没有实现。

可以看出,如果从整体的文本来看,主导要素是场景,而突显的关系比是场景—行为,即当前“我们”这个信仰自由、平等的国家正处于危险之中,决定了“我们”拥有同样信仰的人就必须承担起保卫它的使命,使它永世长存。所以演讲者背后的修辞动机就是希望美国人民能够为自由、平等而殊死奋斗。同时演讲者通过一系列的修辞策略,如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和误同对听众进行规劝,与他们达成同一,最后将自己的修辞动机实现。

任何语篇都隐含着相应的动机,都可以运用戏剧五位一体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而以规劝为目的的演讲语篇则很好地体现了“同一”的修辞思想。伯克新修辞学理论无疑为人们对话语的运用与理解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1] 李鑫华.伯克新修辞学认同说初探[J].外语学刊,2001(1):54-58.

[2] 樊燕龙,刘瑜.从肯尼斯·伯克修辞理论看演讲话语行为动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3):57-61.

[3] 邓志勇,杨勇春.美国修辞批评:范式与理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24-30.

[4] 鞠玉梅.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戏剧五位一体理[J].外语学刊,2003(1):73-77.

[5] 马小雅.伯克新修辞学视角下的肯尼迪就职演说分析[D].上海大学,2008:42.

[6] Burke,K.ARhetoricof Motives[M].BerkeleyandLos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41.

[7] 邓志勇.修辞批评的戏剧主义范式略论[J].修辞学习,2007(2):36-40.

[8] 鞠玉梅.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关于修辞的定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72-76.

[9] 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美国当代中学语文教程[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220.

Analysis of Lincoln's Gettysburg Address from Burke's New Rhetoric Perspective

ZHANG Zhi-feng

“Dramatic Pentad”and“Identification”are mainideas of Burke's newrhetoricaltheories.This thesisintended to use Dramatic Pentad to revealthe rhetoric motivation hidden in Lincoln's Gettysburg Speech,that is,the speaker wanted the American people to struggle bravely for the freedom and equality,and meanwhile,from perspective of“Identification”,to demonstrate how the speaker conveyed the motivation to his audience,identified them and enticed them to act.

Burke;new rhetoric;dramatic pentad;identification;Lincoln's Gettysburg Address

H315

A

张智丰(19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先父执行者伯克
第七页 知识点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也说“先父”“先君”“先人”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新高 特雷·伯克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浅谈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定位
倒霉受骗两将军
被动语态考点解读与演练
为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起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