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竹医灌注Ⅰ号保留灌肠辨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2012-01-06 00:48杨世权彭良太向军李义超肖飞游云琼钟德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杨世权,彭良太,向军,李义超,肖飞,游云琼,钟德辉

(大竹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内镜室,四川 大竹 635100)

中药竹医灌注Ⅰ号保留灌肠辨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杨世权,彭良太,向军,李义超,肖飞,游云琼,钟德辉

(大竹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内镜室,四川 大竹 635100)

目的:观察研究中药竹医灌注Ⅰ号保留灌肠辨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竹医灌注Ⅰ号保留灌肠,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完全缓解者随访半年及一年,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竹医灌注Ⅰ号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值得推广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竹医灌注Ⅰ号;保留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化学药物,近期临床缓解率较高,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多[1-2],中药是我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我们采用“中药竹医灌注1号”煎取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首诊日期单双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年龄29~73岁;对照组3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31~69岁。

1.2 临床资料

治疗组:病程半个月~10年,初发型22例、慢性持续型12例、慢性复发型10例,活动期38例、缓解期6例,轻度28例、中度15例、重度1例,并发肠息肉的6例;对照组:病程1个月~8年,初发型18例、慢性持续型12例、慢性复发型8例,活动期34例、缓解期4例,轻度23例、中度14例、重度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分型、分期、分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1.3 诊断标准

符合UC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成都会议标准)[3]。

1.4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局部狭窄、肠梗阻、肠穿孔、中毒性直肠扩张、结肠癌、直肠癌及肛门疾病者;②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者。

1.5 研究方法

1.5.1 治疗组方药“中药竹医灌注Ⅰ号”(杨世权研创):银花炭20 g、黄连15 g、黄芩15 g、败酱草20 g、红藤20 g、地榆炭15 g、仙鹤草20 g、槐角15 g、白芨15 g、秦皮15 g。

1.5.2 灌注液煎取方法和灌注方法取“中药竹医灌注Ⅰ号”方药一剂,以水1 000 mL,中火煎取120~150 mL浓汁药液,温度控制在39~40℃左右,待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按保留灌肠操作流程进行灌注,药物注入后让患者垫高臀部卧床休息,左、右卧位1 h左右轮换,每晚灌注一次,每周休息1 d,三周后停药观察。

1.5.3 对照组治疗方法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国药准字号H31020840,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早、中、晚各服1 g,三周后停药观察。

1.5.4 观察方法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检查体征(腹部压痛)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每周复查粪便常规,治疗前后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并复查肠镜,以判定疗效。有效者隨访1年以上。

1.6 疗效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成都会议标准[3]。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非参数χ2检验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共44例,完全缓解者32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38例,完全缓解10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6%(表1)。两组完全缓解者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32例,半年后随访复发3例,1年后随访复发1例,总复发率为12.5%;对照组10例,半年后复发3例,1年后复发2例,总复发率为50%(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完全缓解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有2例患者初次灌肠后出现轻度腹痛,但能坚持,未作处理,继续用药后未再出现腹痛,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有4例患者服药后出现皮疹,经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后消失,不良反应率为11.10%。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的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泄泻”“久痢“肠澼”“脏毒”“肠风”等病证范畴[4]。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节,主要病位在肠,与脾胃相关,病机为湿热、疫毒、饮食失节等导致肠腑功能紊乱,气血壅滞腐败,肠膜血络受损所致。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常规采用辨证分型,一型一方,口服给药的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着中医医师辨证论治时主观随意性大,选方用药缺乏统一性、针对性,且常规口服给药导致药力难以到达局部病灶等问题而直接影响疗效。我们认为:本病病位固定,病灶局限,是采用中医专方专药辨病治疗的理想病种,且采用中药汤液肛门给药保留灌肠的方法,能使药液直达病所,局部药物浓度高[4],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以及被胃肠消化液、消化酶的破坏,延长药物作用于局部病灶的时间,显著提高疗效。同时专方专药对本病的治疗可避免医师辩证的主观随意性,用药统一规范而更具针对性,更有利于观察疗效和总结推广。

中药竹医灌注Ⅰ号方共10味中药,有8味性味苦寒,1味甘寒,1味苦平,有4味兼酸涩,有9味中药归大肠、脾、胃经,这些药物的性味归经有利于药物到达局部病灶行使清热解毒、泻火燥湿、收敛止血、化腐生肌的作用。方中银花炭、黄连、黄芩、清热解毒、泻火燥湿;败酱草、红藤消肿排脓;地榆炭、仙鹤草、银花炭、槐角凉血止血;白芨、秦皮涩肠止泻、消肿生肌,促进溃疡愈合。诸药配合,共奏清热解毒、止泻止血、消除病位水肿充血、修复局部糜烂溃疡之功。

柳氮磺胺吡啶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而成为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5],通过两组患者的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缓解的患者总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中药竹医灌注Ⅰ号”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值得推广应用。

[1]张洪英,张明飞.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0):7

[2]黄捷平,周槐娜,喻永明.中药灌肠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江西医学,2009,44(6):597-598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8

[4]杨应雄,任权,向军英,等.中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2):155-157

[5]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7-412

1005-3697(2012)04-0406-03

R259

B

10.3969/j.issn.1005-3697.2012.04.027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110636)

2012-04-16

杨世权(1955-),男,四川大竹人,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胃肠疾病的诊治工作。E-mail:yangshiquan5510@163.com

时间:2012-7-80∶2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254.R.20120708.0029.201204.345_011.html

(学术编辑:李敏)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