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调查研究

2012-01-08 03:48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郑州大学教育系河南郑州450001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职场效能决策

许 慧(1.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2.郑州大学 教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HackKett与Betz(1981)指出:“几乎不存在什么决策比选择一个职业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更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了①。”自我效能感,特别是对职业成功极为重要的职业决策效能感在职业决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决策效能的高低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成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备受关注。研究表明,无论对于传统上被认为是女性从事的职业,或男性从事的职业,女生在自我效能感上都低于男生。本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探讨提升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教育模式,以期为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一、男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调查比较

1.调查对象和工具

本调查随机抽取了郑州大学(170人)及河南黄河科技学院(130人)的大三本科生3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45人,男生155人。调查工具采用由彭永新、龙立荣(2001)参照Betz和Taylor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修订编制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②。此量表共39个项目,包括自我评价(6个)、收集信息(9个)、选择目标(9个)、制定规划(8个)、问题解决(7个)5个分量表。量表采用李特克式(Likert)五点计分方式,要求被试从“完全没有自信(1)”到“完全有信心(5)”做出评定,分别给予1~5分,得分越高表示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高。

2.统计结果

本调查施测时,随机发放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答卷。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1份,其中,女生123份,男生128份,有效回收率为83.7%。数据处理在SPSS17.0软件上完成,结果如表1。

表1表明,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个纬度上,性别差异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男生和女生在全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整体)及自我评价、选择目标、问题解决三个分量表上皆显著差异,男生优于女性,而在收集信息及制定规划方面,男生高于女生,但男女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差异分析

注:M:平均数,SD:标准差,*p<0.05,**p<0.01,***p<0.001.

二、影响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分析

本调查表明,男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优于女生,这与国内学者胡艳红(2003)的研究结果“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择业效能感高于女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③。究其原因,与女大学生自身、职场性别歧视及社会文化影响有关。

1.女大学生自身因素

1949年,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的《第二性》一书问世。她在书中提出了“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变成的”的观点,第一次将性别的生物构成与社会文化构成区别开来,向人们揭示了社会性别的不平等。波伏娃以“第二性”概括了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使女性产生“天然”的自卑。这种自卑心理阻碍了女性自我才能的发挥,使她们不能自信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也是导致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低于男生的直接原因。这种较低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使一些女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不自觉地设置了很多自我妨碍,在收集职业信息时不知不觉地有了刻板的范围,失去了很多可以选择和尝试的机会。

还有学者认为,女性和男性对于他们职业成就有不同的归因。心理学家假定成功的内部因素(能力和努力)和失败的外部归因(任务的难度和运气)有助于维护一个人的自尊,即我成功了是我的能力比较强,我失败了是因为任务太难了,这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自信的归因;相反,就会导致自责,认为自己成功了是幸运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强,失败了是预料之中,因为自己本来就不能胜任。研究表明,女性通常把任务的成功归结为外部因素(幸运),将任务的失败归因为内部因素(能力差),而男性却与此相反,这种不同的职业行为归因模式会对男、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产生不同影响,导致女性低于男性④。

2. 职场歧视因素

虽然我国法律上早已对劳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作出了禁止性的规定,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宪法上、政治上的平等远不是现实中的平等。一些单位认为女大学生工作之后,还要结婚、生子及照顾家庭,工作势必会受到影响,没有男性的效率高,不符合市场经济创造最大利润的运行规律,因此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女生。在近几年的职场招聘中,女大学生经常遭遇这样情境:有超过半数的招聘单位提出“只要男生”的要求,甚至一些传统的女性职业领域,例如,学校、服务行业也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提出只要男生;一些传统男性占优势的领域更是排斥女大学生,他们甚至公开表示,宁要能力差的男生,也不要能力强的女生。这些职场歧视使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信心受到巨大打击。

3.社会因素

中国是世界上妇女法律地位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也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国家,“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陈腐观念在社会中尚有相当的势力和影响,女性的法定地位与其实际地位之间存在着差距。改革开放后出台的一系列劳动力市场用工政策,都是基于男女平等的理想状态而制定的,政策中缺乏性别视角,忽视了现实中男女由于社会历史性原因所造成的差异和不平等的事实,使看似男女平等的就业政策,由于男女在社会现实中的起点不一致以及差异的存在,而无法真正产生男女平等就业的效果⑤;另外,在政策的运作中,尚未出台匹配的对歧视女性行为的惩罚措施,致使某些用人单位把女大学生排斥在外,使她们得不到应有的竞争机会。加之我国高等院校连年的扩招,使大学毕业生急剧增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巨大的就业压力,也不利于女大学生就业,使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受到影响。

三、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培养

本研究认为,在构建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教育模式中,女大学生自身、招聘职场、学校及社会都起着重要作用。

1.女大学生自身的作用

古人云:“自知者明,自信者强”。充满自信的人敢于挑战自我,敢于追求卓越,她们自信能超越,自信能胜人。

首先,女大学生应改变内心的性别弱势,建立与男性一样的“第一性”性别主体意识。虽然现代社会还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消极观念,劳动力市场对女大学生的期待也明显低于男大学生。但身为女性,是自然的赋予,而长为女性,则是社会的造就。女生应该认知到,女性绝非天生不如男性。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是人的基本动力,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暴自弃或发生精神病,同时还可能使人发奋图强、振作精神、迎头赶上。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的高知群体更应把这种“男尊女卑”的消极观念作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自觉地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激发主体的内在潜力,用积极的归因应对遇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困难,建立自信的成就动机,克服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的归因偏差,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其次,女大学生还应认知自身在求职中的优势。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使得中国女性并没有西方女权主义的强悍形象,而是被“阴柔”的观念包围着,阴柔更显示出它内在的力量,以柔克刚是一种不易觉察的力量。因此,女性在职业中也会表现出既有女性特有的温柔、贤淑、含蓄魅力,又不失职业素质中必备的理性、稳健、吃苦耐劳等特点;既是独立的职业实践主体,又保持女性特有的柔美亲和力,二者的融合,我们称之为刚柔并济的女性品质,女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更是把这视为现代知识女性人格特征。女性的这些优势,使得女性观察、理解、分析事物的能力要优于男性,也使得女性具有独特的职场亲和力。女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重新评价自我,用知识、能力及信心进行职业决策,成功就业。

2.职场的支持作用

首先,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事件都有两面性,即使职场性别歧视会降低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但职场也是女大学生获得社会地位及自尊,实现自身价值的场所。同样的道理,女大学生虽然将来要承担着社会物质、精神生产和人类再生产的双重任务,也许因为生产和照顾家庭会对工作造成不利,但女性同样与男性一样有渴望成功,满足自身价值的需求。一旦被职场接纳,女生会倍加珍惜这种机会,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一定能克服困难,学会平衡工作—家庭的角色冲突。因为心理学的增加假说(Marks,1997; Sieber,1974)告诉我们,每一个额外的角色都提供了一个新的自尊、社会赞许、社会地位和其他好处的资源,不同的角色需要成功应对不同的技能,这会导致在许多领域的成就,家庭—工作平衡者也能够发挥出许多领域的技能,并能体验到更大程度的自豪感和自我实现⑥。现在很多女性的成功都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俗话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其实是自然原理在工作中的体现。男性的“阳刚之气”与女性的“阴柔之美”使得男女两性各有优势,各有所长,许多工作因为有了男女搭配,彼此合作,效率提高,成绩显著,男女的性格差异,使得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能“互帮互助”。爱因斯坦在解释相对论时就用了“待在漂亮姑娘身边,时间过得真快”的对比。同样,适当的男女搭配比例也能使工作环境变得更有生机,两性平等,共同生活,互相促进相辅相伴,才能推动职场的和谐发展。如果招聘单位能充分认知到这个自然规律,改变对女大学生的刻板印象,客观公正的对待女大学生求职,支持女大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实现自我价值,那么女大学生一定能在未来的职场上把角色冲突的压力变成努力工作、照顾家庭以及提升职业自我效能的动力。

3.高校的桥梁作用

首先,高校是大学生和社会沟通的桥梁,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基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高校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就业指导课程,最好把学生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结合起来,并增加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社会调查、人物访谈等方式自主收集与职业相关的信息,然后相互分享讨论,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加深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把专业和职业关联起来,明确了专业目标和职业目标,还锻炼了合作、沟通、表达等多种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求职能力和职业决策信心,提升了职业决策效能。

其次,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女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例如,指导女大学生如何处理未来事业—家庭角色的现实问题;如何发挥女性优势,进行必要的求职技巧训练;如何建立心理支持体系,聘请有成就的女性校友回校做报告,发挥榜样作用;如何处理未来职场的性别歧视及性骚扰。这些课程或讲座可以由专职就业指导教师、职业生涯专家或成功女士担任,全面系统地向女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就业或创业经验,帮助女大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增强职业信心,合理规划未来,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4. 社会的宣传保障作用

首先,社会要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文化观念,每一个公民都要确立男女平等以及就业平等的意识。和谐社会是两性的和谐,这个世界是有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也是男人和女人共同建设的。早在1990年,江泽民在《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讲话中再次诠释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社会存在重要性: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妇女与男人同是人类社会中历史前进的推动者,同是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应该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在人类自身的生产中,妇女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尊重妇女,保护妇女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法律规范和道德风尚⑦。因此,关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增强女大学生求职信心,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保障服务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其次,政府要引导职场和谐发展,遵循男女平等的用人原则,采用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女大学生平等的竞争机会及合法的就业机会,对一些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的行为给予矫正或惩罚,将女大学生的就业弱势限定在一定的程度。政府还可以借鉴西方的方式,制定保障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女大学生的就业比例,对一些支持女大学生就业的单位给予奖励或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各行各业接受女大学生就业。同时,政府还可以设立一些鼓励政策,帮助女大学生自我创业,为女大学生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提供政策保障。

当今社会是一个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和谐的性别社会,其实女大学生遇到的压力,男大学生也会遇到,女生需要关怀,男生也需要,这种趋同性说明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性别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男女都需要提高性别意识,共同应对遇到的就业压力,共同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构建合理社会结构,为男女两性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注释:

①HacKett G,Hetz N E. A self-effeacy approach to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woman[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81,(18):326-339.

②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2):38-43.

③胡艳红.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因素分析及其与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

④⑥埃托奥,布里奇斯.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⑤赵银侠. 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结构性因素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3,(11):76-80.

⑦朱易安,柏 桦.女性与社会性别[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职场效能决策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疯狂的职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