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学习的高校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发展*

2012-02-15 08:58饶志华
图书馆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学习者数字化空间

饶志华,范 钫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13;2.南昌市石头街小学,江西 南昌 330009)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挑战。学习呈现出终身化、常态化和即时性的特征, 学习生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高校应尽快构建新的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本文拟论述基于数字化学习的高校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发展, 分析高校教育的发展反向。

1 数字化学习生态的出现

1.1 信息技术带来教育变化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高密存贮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类社会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包括教育事业。 信息技术既带来了教育技术的变化,也使我们的学习呈现出即时性、常态化和终身化,已经深远地影响着教育生态的形态。

1.2 教育生态出现新的形态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习方式已经完全突破了学校学习和课题学习的传统模式, 数字化学习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的普遍化的学习方式; 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学习者由模块化学习、 固定时间学习转变为利用移动终端的零碎化学习、随时学习成为可能。 新的网络环境下,学习环境、学习手段、学习群体、学习方式等发生了新的变化,授业者、学习者的界线日益模糊。 新的学习生态已经日益呈现出由学习共同体式的学习和个体化的学习相结合, 现实的物理形态的学校学习与虚拟化的网络学习相结合, 传统的由老师主导的主客体分明的课堂学习与网络化的知识提供者与接受者已经完全混合的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新的形态。

1.3 数字化学习生态的出现

学龄时期与终身学习相结合, 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人生真正得到实现, 新的数字化学习生态已经出现。 按照Chang 和Guetl 的研究,数字化学习生态包含生物单位即学习的相关群体, 其中包括老师、辅导员、内容提供商、学科专家和学习设计者等;学习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其中包括知识的演变、教育目标、学习任务、文化与社会方面和社会、 私营企业、 利润和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期望等。

2 数字化学习空间的构建背景

2.1 适应数字化学习生态,推进高校数字化学习

信息时代数字化学习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 它是传统的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同时对传统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冲击,使得传统的高等教育机遇与危机并存。高等教育管理当局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应在主动并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 对当前的高等教育进行完善和补充。 美国密西根大学校长、 国际知名的工程科学家与高等教育专家杜德斯达特曾经指出:“现在的这一代学生, 出生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不像老一辈的那些人,能接触的信息范围十分有限, 只可能有以书报为载体的平面媒体和以电视广播为载体的媒体, 获取信息的面十分有限,加工信息的能力也不足。 现代学生他们生活在互联网为主体的网络媒体空间, 学习是按‘即插即用’型经验来开展的,特别渴求互动,也不会像老一辈一样只知道被动地按部就班地学习和读死书,而是在主动参与和实验中进行学习。 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 使得这一代学生按照新的学习风格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范式, 他们对于传统的大学课堂和四年制课程的模式难以持久地容忍,对新的学习方式方法的渴望十分强烈,希望教育部门能够主动适应他们的学习风格, 而且他们的学习方式已经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2 适应数字化学习生态, 构建高校数字化学习空间

传统的学校教育中, 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是固定的,学习受到限制。 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软、硬件条件和长期浸润于教育事业中所形成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和教育经验,构建数字学习空间,构建课堂教育之外的服务于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环境。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 通过数字化学习空间的构建,整顿学校的各种资源,并将不同专业的具有高深专业技能的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学者整合在虚拟的学习空间, 将不同专业的各个年级的学生聚集到虚拟的学习空间, 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班级专业学习的物理限制, 共同来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实现服务于学校的为社会培养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通过学习空间的构建, 可以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习共享和主动式发现式探索,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校也应该利用虚拟化的数字化学习空间的构建,进行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通过数字化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过程, 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字化学习空间的构建也将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实现老师和学生的无缝对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 所有这些将对现代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3 信息时代数字化学习空间的概念发展

3.1 E-learning 概念的提出

E-Learning 指的是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的方式。 其中,“E”代表电子化的学习、有效率的学习、探索的学习、经验的学习、拓展的学习、延伸的学习、易使用的学习、增强的学习。 美国教育部2000 年度 “教育技术白皮书”对“E-Learning”进行了阐述,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E-Learning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组织和开展教育工作, 为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服务工作;E-Learning以随时随地的即时性等这样的一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教育学,是一种有效的终身学习;E-Learning 改变了原有的传统的教育角色, 使教师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育的本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ELearning 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互补关系, 不会完全取代原有的学校教育,也不会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按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李芒的统计,目前关于E-Learning 有以下5 种流行的说法:第一,E-Learning 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中学生接受的是信息技能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培训;第二,E-Learning 并不仅仅局限于应用计算机来开展教学工作, 即并不仅是计算机化的教育技术的应用,它同时通过不同的媒体、以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开展教育工作,E-Learning 教育中学生将能够亲自获得体验自己获取知识的机会,E-Learning 教学中将会充分给学习者以反馈的机会, 让学习者与教学者进行互动,E-Learning同时是一种学习者之间进行互动, 学习中能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交流并拓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E-Learning 更是给予了学习者充分地平等参与的机会;第三,E-Learning 同样也允许教学机构对自己开展的教育收取报酬, 也允许学习者实现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法灵活地进行学习;第四,E-Learning 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网络、声像设备、卫星、交互电视和光盘等)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第五,E-Learning 包含多个方面的学习,如基于网络的学习、计算机辅助学习、虚拟网络学习、数字式图书试验等。

3.2 IC(Information Common)概念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开始提出IC(Information Common)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 最早的信息共享空间指的是超越物理、 技术和文化壁垒的潜在的信息聚集和知识的共享。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政策学院Harlan Cleveland 以及贝尔实验室研究主管Robert W.Lucky 提出信息共享空间是人们用来交流学科知识、科学研究以及专业技能的场所。 20 世纪90 年代,图书馆开始利用网络技术进入互联网领域,实现了数据库的集成和其他数字化资源的统一,人们开始利用全球联网来交流学科知识、 科学研究及专业技能,信息共享空间成为现实。 David Bollier 认为“信息共享空间”还包括法律、规则、促进言语自由的传统观、知识的社会共享等内容。

3.3 从IC 到LC,学习共享空间概念的发展

随着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和应用实践, 人们发现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学习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信息的聚合, 还应包括相互之间的合作,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具有创新性特征的学习社区, 即还应该对信息共享空间再度进行拓展,形成学习共享空间,即构建LC(Learning Common)。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将“信息共享空间”发展为“学习共享空间”,Jana Futch Martin说“在我们增加了诸如写作中心以及导学和学习服务等支持项目后, 我们将信息中心更名为LC(Learning Common)学习共享空间,这种协作让学习者在校园内图书馆中有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这是至今为止非常成功的。 ”在新的学习共享空间中,除了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信息技术的高度支持外,还应加强各种资源的无缝集成,加强对协作学习的支持,加强小组交流协作和支持。

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营造一种协作式和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整合了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学习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各种实体的和虚拟的相结合的无缝式的互动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 强调全面支持协作式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学习、交流、流通和研究的全新的一种服务模式。 学习共享空间的创意,将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出温馨和谐的能满足学习、研究和知识创造的环境, 为学生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建立学习共享空间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监督和管理以确保能为学生学习提供高效服务。同时通过学生参加和技术的支撑, 使学生能互相协作,共同发展。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带来了信息利用的变化, 也带来了高校学习方式的变更。 在信息社会中,高校应积极构建学习共享空间,在这个平台上实行以支持学习者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协作化学习和提供知识创造。 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正当其时, 通过构建数字化的学习共享空间,能够实现学习共同体,从而把教育打造成一个超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1] CHANG V C,GUETL.E-Learning Ecosytem (ELES)-A holistic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mall-and-medium sized enter prises(SMES)[C].Proceedings of the inaugur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Ecosystems and Technologies.Piscataway:IEEE Press,2007:440-445.

[2] JAMES J DUDERSTADT,FARRIS W.The future of the public university in America:beyond the crossroads[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4:63-64.

[3] 李芒.E-learning 到底是什么[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12-15.

[4] CLEVELAND,HARLAN.The knowledge executive:leadership in an information society[M].New York:Thomas Dunne Books,1985:101-102.

[5] BOLLIER,DAVID.Silent theft:the private plunder of our common wealth[M].New York:Routledge,2004.

[6] 黄峰,杨振华.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J].软件导刊,2010(1):5-7.

[7] POLANYI M.Personal knowledge: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4:21-25.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数字化空间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空间是什么?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创享空间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数字化制胜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