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

2012-03-19 01:54吕国栋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适应性教学法教学内容

吕国栋

(北京卫生学校,北京 100053)

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些内容都属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范畴,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然而,目前各方现状却不利于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社会。

1 各方现状

1.1 社会现状

目前中职生毕业时年龄大致在18~20岁,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年龄相仿,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相比,他们进入社会的时间要早2~4年,这意味着他们在进入社会时比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成熟度差,社会适应性也就相对较弱,而恰恰由于社会适应性差,许多中职生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选择在一些民办学校继续学习,更有甚者以各种理由在家待业,以逃避进入社会后的各种不适,给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所以提高中职生社会适应性是目前中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1.2 学校现状

体育教学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应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因为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推陈出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力度不够,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因为目前是以鼓励为主的教育,学生受教育时不适感较弱,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即教育本身就是带有强制性的,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完全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施教。社会充满竞争,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应以“狼”式教育为主。学生进入社会后需要与人打交道,为了解决好学生进入社会后快速适应的问题,需要学校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设计出更好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1.3 课堂现状

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发现,许多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分组自主练习中站在一旁看着其他学生练习的时间要远远多于自己练习的时间,他们在学习时更像一个旁观者,不能和其他学生友好相处,喜欢随心所欲地活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行为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总是被染上其自身性格特征的色彩[1]。可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性格所致,性格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自信,主动参与性欠缺,内心不够坚强,不敢表现自己,有自卑感,这些归根结底反映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较差。

1.4 考核现状

长期以来,以运动成绩为评价标准的评分模式,否定了学生个性的先天差异,也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许多教育一线的体育教师深有感触:有些学生不用苦练甚至不练,体育考核也能得高分;而另一些学生尽管主观上十分努力,但再怎么练,也摆脱不了尴尬的结果。这些考核评价方法明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客观看待事物,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成长;缺少学生参与团队合作的项目,不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只注重学生体育考核结果的评价,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关注学生内在愿望和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导致只有结果考核,缺少过程考核,重视终端评价,忽视过程评价,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2]。

综上所述,从大环境现状到小环境现状再到学生个人情况都对学生走入社会不利,如何利用体育课尽早让学生感受到进入社会的不适感,促进学生心理上的成熟是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

2 教学改革内容

为了改变现状,需从体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3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1 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以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体育教学过程的技术化,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标化,限制了教学内容的广度,缩小了学生的视野,偏离了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为基础的目标。为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授课内容及形式大胆地引进课堂,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情境,并利用此情境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社会。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拓展项目如攀岩、动感垫球、信任背摔、极速60秒、不倒森林、能量传输、荆棘排雷等集体项目都非常适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

另外要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特点开发一些与学生将来就业相关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如我校是卫生类职业学校,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一些保健类、急救类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再如开发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游戏、比赛。如中药专业闻味识药接力跑,护理专业急救复苏、包扎接力等比赛,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2 教学方法

目前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从以教师为绝对权威的注入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方向转变。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就代表了这方面的趋势,体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2.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连续不断的情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3]。我校的药剂、中药、卫生信息等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大都是窗口行业,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职业形象,所以要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站在公共场合不怯场,大方得体,这一点正是学生求职面试时最为重要的。情境教学法恰好能够培养学生该方面的能力。

2.2.2 小组竞赛法 小组竞赛法是指在组内成员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举行竞赛,以竞赛代替测验的一种方法。传统的以个人达标为目的的考核方法导致突出以个体参加练习为主,课堂教学缺乏培养团队协作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些强制措施,要求学生共同组队,团队成绩决定个人成绩。为了个人成绩学生必须全力配合,摒弃个人不利于团队的东西,一切服从集体利益,并在团队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

2.2.3 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安排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自己发现学习的规律、动作的要点及相应原理的一种方法[4]。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可只给学生器材,告诉学生练习目标或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选择最佳的动作和方法来完成规定的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跳远学习时许多学生的步点总是不准,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以发给学生秒表和尺子,让学生通过这两种工具测算步幅和速度的关系,由此让学生明白速度的不一致会导致步幅的不一样。

2.2.4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能够迫使学生心理产生压力,督促各组学生课后加强练习,起到了很好的课后复习效果,另外还增加了交流机会。同时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3种形式的评价可以从体能、知识、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反馈,这种反馈评价既注重终结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真正体现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民主化。在这几种评价中会有好的表扬也会有善意的建议,长期的三方评价和反馈也能够逐步培养学生面对批评和表扬的平稳心态。

2.2.5 循环练习法 重视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练习法。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在“一二四”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意志品质极为薄弱,所以要重新对待和认识循环练习法在课堂练习中的意义,尤其是在中长跑、跳高等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项目中要重点使用。采用“狼”教育的方式,利用这些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迫使学生主动参与,尤其是那些意志薄弱、性格内向、有自卑感的学生,让他们不再做看客,必须参与,不能逃避,从而获得锻炼自己的机会,达到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目的。

2.3 评价方式

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必须改革单纯的以最终的体育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式,注重学生从已有基础上提高的幅度以及过程评价。体育考核既要考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形成,既要考核体能锻炼的结果,又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有所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考核评价时应适当加入对平时表现的考核,以及自我提高程度等来弥补评价的片面性。

3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1 磨练学生意志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最佳场所,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具备坚韧、勇于拼搏的品质,并使这些品质和精神在体育课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如跳山羊,做这个练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勇气,决不能缩手缩脚,更不能优柔寡断,既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品质,又培养果断的品质。再如中长跑,教师应用积极的语言,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坚韧品质的目的,让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的同时,意志品质也得到磨练。

3.2 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学生的个人能力是进入社会后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发展个人能力也是相当必要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如让值日体委负责当天体育课借还器材,集合整队,带队进行准备活动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表达能力以及不怯场的心理素质。

3.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学习效果较差,无论教师如何讲解,学生的错误动作依旧,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曾在2009级男生俯卧式跳高课上利用数码相机将学生的动作录下来,然后给学生播放,现场分析每个人的技术动作,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思想。

3.4 树立信心,保持积极心态

人的身体先天差别较大,在达标评价时不应完全看最后的考试成绩,应关注学习的过程,用“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视角看待教学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的自我超越,这样学生才能在努力后有成就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接受社会上更多的挑战[5]。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要求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长处,并适时、恰当地给予赞扬和鼓励,达到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目的。

3.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融合到一个团队中,相互配合、交流,学会倾听,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笔者曾在我校2007级中药班男生篮球考核中做了尝试,考核不再只是个人能力的达标考核,而是进行分组比赛的考核,让学生按实力分档,抽签决定自己的分组,然后进行比赛,根据小组比赛表现给出相应的分数,并且小组里的每位学生得分相同。通过这种随机而又强迫的方式让学生无法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迫使每个小组成员必须相互配合、交流,通过一定的练习达到相当的默契程度才可能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考核方法,就像参加工作一样,工作不能由你选,同事不能由你选,为了生存,为了取得工作业绩必须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快地融入这个团队,并且要重视团队每一位成员的价值,因为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成效最大化。

3.6 提高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不爱与同学交流,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影响了自身的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采用,迫使其必须与队友交流,与同学搞好关系,而如何搞好与队友的关系,对这些学生又是一种考验,在其与同学搞好关系的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锻炼。这种锻炼也是社会适应性的锻炼。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对学生走向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的优势,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评价方法,充分挖掘课程中的细节优势,仔细研究,勇于实践与创新,必将为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高明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张传明.角色扮演教学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2(2):25-26.

[4]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职业与教育,2008(11):36-37.

[5]李韦遴.好心态成就好学生[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适应性教学法教学内容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