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互文言语幽默探析*

2012-03-20 09:07
外语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先例互文体裁

张 喆

(河南科技大学,洛阳 471000)

英语互文言语幽默探析*

张 喆

(河南科技大学,洛阳 471000)

高互文性是幽默语篇的特征之一。互文言语幽默是跨文化交际中幽默解读的难题之一,识别其中所包含的先例现象是解读此类幽默的关键。体裁互文幽默,没有具体的先例指向,它在仿照先例体裁形式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变更互文体裁所涉及的主题以及交际目的等方式达成幽默。内容互文幽默,主要以不同领域的富有民族文化联想意义的具体先例为基础,通过对先例的另类阐释或者对其句式结构的仿拟、改造而取得幽默效果。

互文;幽默;先例;体裁

1 引言

幽默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得到各族人民喜爱。因受历史、文化、地理、民族性格等多种因素制约,不同民族的幽默呈现出鲜明个性。英美民族都喜好幽默,但英国人的幽默感离不开她保守、深沉、严肃、孤芳自赏、讲究礼节的民族性格,其幽默不涉及人体生殖器官方面,也不将男女性关系作为幽默的题材。而美国的幽默则难以脱离它那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它没有英国幽默高雅,但热情豪放、直爽。(何高大 2000:296)不同民族的幽默不仅在地位、作用上存在差异,而且内容、形式及使用场合也各具特点。在幽默的跨文化解读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幽默生成/理解的普遍机制,还应结合具体幽默类型和相应参数才能领悟其中韵味。Schmitz曾将幽默分为“通用幽默”、“以文化为基础的幽默”和“语言幽默”三种。其中,通用幽默“主要在语境中和具有世界性的普适功能中获得”。(Schmitz 2002:93)我们只要掌握幽默基本的生成/理解机制,便可对其轻松解读。后两种幽默则对我们的文化知识储备和语言创造、理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是跨文化交际中难以解读的幽默类型。互文幽默整合这两者的特征,属于以广泛的文化知识为背景并充分发挥语言创造力的言语幽默范畴。

2 幽默与互文

2.1 互文与幽默的建构和解读

幽默语篇具有信息上的荒谬性、结构上的简洁性、内容上的高互文性等特征。(张喆 2011: 35-37)互文性发端于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每一个文本把它自己建构为一种引用语的马赛克,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改造”。(转自李悦聪 2011:144) 根据互文相关理论,我们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从历时角度来看,当前文本是在继承先前文本基础上的改造和创新,同时作为母体为以后文本的生成提供可能。在共时层面上,各种文本之间都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语言或文化上的、隐性或显性的联系。互文性被看做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成为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

幽默语篇对互文的依赖程度更高。因为言语幽默对语篇结构有独特要求,幽默作为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冗长拖沓的行文不仅不利于记忆和解读幽默,即使被解读,也很难达到康德所说的“在紧张的期待突然消失之际产生的那种情感”。短小精悍是言语幽默对语篇结构的诸多要求之一。幽默中互文本的简单提及或隐性指涉,可大大压缩幽默篇幅,满足这一结构要求。从幽默生成角度来看,拉斯金幽默语义脚本理论指出,幽默的建构本身需要两个脚本的对立。但幽默表达层面被显性表征的一般只有一个脚本,另一脚本通常由互文本间接地隐含表达。幽默中刻意使用互文手段,使其中两个脚本所描述的情景以及对情景的阐释和态度之间产生不和谐,这种不和谐会带来奇得出人意料、巧得合情合理的结局,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幽默解读作为幽默建构的逆过程,探究其中暗含的互文本也显得同等重要。其实有些幽默所包含的互文本身并没有任何喜剧成分,单独存在不会使人发笑,但当交际双方成功地将暗喻插入相互之间的随机对话之中,且被两者认同,就会体验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Norrick 1989: 419)包含互文的幽默类似智力猜谜游戏,在幽默解读过程中,随着互文本的被识破,显性脚本和隐性脚本之间的乖讹随之被消除,产生一种类似谜底揭晓时的欣喜。

2.2 互文幽默与先例

跨文化交际中,解读作为文化幽默和语言幽默典型代表的互文幽默所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无法识别与之关联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互文本。我们认为,从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互文本其实就是俄国文化语言学理论所论及的“先例文本”,或者说是更为宏观的“先例现象”。先例现象是某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所熟知、共有并在该共同体中频繁使用的认知世界和表达情感的文化元素。先例现象具有异质性,不但包括言语现象,而且还包括属于心理语言学范畴的非语言现象。其中先例名、先例句、先例文本和先例情景是主要构成类型。言语交际中,人们对先例现象的诉求不是为了激活先例现象的本体,而是为激活它背后的感知常量。感知常量清晰地体现该共同体对事物、现象的认知、评价的标准,传递相关的伴随意义。(李向东2009:43)互文幽默所依赖的先例现象大都以某民族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先例文本为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先例文本由于具有广泛的社会熟知性,它在幽默中的互文使用通常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地转喻提及。通过研究转喻在幽默生成中的作用,我们了解到在妙句中对指称转喻的曲解是造成乖讹的基础;在言外义转喻幽默中,言外义转喻句对默认框架突然切换,造成幽默意境所特需的反差效应。(王牧群 刘鸿宇 2011:17)我们认为,转喻机制更适于包含先例文本的幽默的生成与解读。幽默文本中显性存在的先例文本的部分内容或形式,在转喻机制(部分代整体)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共同作用下,先例文本原型被还原,幽默文本与先例文本在内容、形式、评价意义上产生对立、冲突,造就出幽默。在幽默解读中,如能适时发现所隐含的先例文本,解读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3 体裁互文幽默

3.1 体裁互文与幽默语篇

体裁互文已经被证实是所有语篇的共同特征,任何语篇都混合交融着不同风格、语域或体裁特征。体裁互文性是体裁研究的焦点之一。每种体裁都有各自的意义潜势和形式特征,体裁判定所参照的标准通常是其目的性和结构性。而Swales把体裁看做是具有一组相同交际事件的语篇类型,“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交际手段”。(Swales 1990:46)他对体裁的阐释考虑到使用者因素。体裁研究最新成果也表明,特定领域活动系统所使用的体裁具有各自特点。我们认为,体裁是具体的使用者群体为达到特定交际目的而使用的具有明显结构特点的交际手段。在具体体裁中,使用者-交际内容-交际目的和形式结构之间存在某种常规联系。而体裁互文言语幽默,则是借助或仿拟互文本体裁的形式结构,在当前文本与先例体裁的交际内容、交际目的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不对应,打破它们之间存在的常规联系,继而取得诙谐幽默效果。

3.2 体裁互文幽默类型

幽默语篇短小精悍,多种体裁结构特征共现的体裁互文幽默不多见。较为常见的体裁互文幽默,通常仿拟某种先例体裁的结构,但幽默谈及的主题和交际目的与这种先例体裁截然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体裁互文幽默。

3.21 改变交际主题的体裁互文幽默

特定的职业人群在日常工作中会形成一系列文本体裁,它们彼此联系但又相互区分,文本主题和结构模式相对稳定。但幽默创造者却将这些体裁的结构模式转移到其他主题上,从而产生新颖奇异的幽默效果。如:

New Chemical Element Discovered

The heaviest element known to science was recently discovered by investigators at a major U.S. research university. The element, tentatively named administratium, has no protons or electrons and thus has an atomic number of 0. Howe-ver, it does have one neutron, 125 assistant neutrons, 75 vice neutrons and 111 assistant vice neutrons, which gives it an atomic mass of 312. These 312 particles are held together by a force that involves the continuous exchange of meson-like particles called morons. Since it has no electrons, administratium is inert...Administratium has a normal half-life of approximately three years, at which time it does not decay, but instead undergoes a reorganization in which assistant neutrons, vice neutrons and assistant vice neutrons exchange place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dministratium tends to concentrate at certain points such as government agencies, large corporation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sts point out that administratium is known to be toxic at any level of concentration and can easily destroy any productive reaction... (W. DeBuvitz)

该短文主题为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短文首先指出该元素的化学构成,而后描述其基本化学特征,最后分析它的存在环境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文中频现的proton(质子), electron(电子), atomic number(原子量), inert(惰性), half-life of approximately(半衰期)等术语,使人们很自然地将其定性为化学从业者的典型文本。但该篇短文所谈论的主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元素,而是存在于政府、大型企业中的administratium(行政机构臃肿),该文借助“化学体”来描述这种社会诟病,产生新颖独特的幽默效果。奇巧之处在于,运用化学术语及其属性将administratium表达得淋漓尽致。

3.22 改变交际目的的体裁互文幽默

体裁通常都有特定交际目的。比如,说明文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为目的;学术论文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和创新见解或者科学总结某些原理在实际运用中的新进展为目的。体裁的结构特征及构成要素通常是规范固定的。人们可互文使用这些体裁的结构特征,改变体裁交际目的来建构幽默。如:

How to Catch a Lion

Problem: To Catch a Lion in the Sahara Desert.

1.Mathematical Methods

1.1 The Hilbert (axiomatic) method

We place a locked cage onto a given point in the desert. After that we introduce the following logical system:

Axiom 1: The set of lions in the Sahara is not empty.

Axiom 2: If there exists a lion in the Sahara, then there exists a lion in the cage.

Procedure: If P is a theorem, and if the following is holds: “P implies Q”, then Q is a theorem.

Theorem 1: There exists a lion in the cage. (http://www.dctech.com/physics/humor.php)

这则幽默的体裁与学术论文非常相似,它首先提出问题(如何捉到狮子),而后设定场景(在撒哈拉大沙漠捉狮子),之后提供方法(数学法等)。这完全符合学术论文的论述流程,章节安排也都符合相应规范。这些特征自然引导人们按学术论文体裁对其进行解读。然而其所提供的方法,却令人出乎意料。比如1.1方法所提供的逻辑推理:公理1,撒哈拉沙漠中狮子的集合不是空集;公理2,假如撒哈拉中存在一头狮子,那么笼子里就存在一头狮子。推理:假如命题P是定理,且P蕴含Q, 那么Q也是定理。得出定理1:笼子里有一只狮子。而这些看似严格的逻辑推理、规范的行文格式、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希尔伯特法),并未提供出捕捉狮子的要领(先例体裁的目的),只是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而已(现实目的)。人们所期望的目的并未达到,愿望落空,从而产生幽默。

幽默自身并无固定语体,但它可以采用特殊的类型和语体风格。(孙先洪 2011:108)体裁互文幽默打破具体体裁目的、结构和话题之间的和谐来达成幽默。我们不仅要熟悉体裁的常用类型,而且还要关注新出现的体裁,因为新的体裁为互文幽默的生成提供新的可能。

4 内容互文幽默

“互文性理论”突出强调文本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文本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加以审视。文化互文性不仅强调语篇的文化信息,更强调解码者基于自身文化内涵对于文本的解读。内容互文幽默,通常所互文的对象是在某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占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先例,属于文化互文范畴。对于外族人而言,解读此类互文幽默,发现其中互文使用的先例是关键。幽默中互文使用的先例来源广泛,较为常见的有名言警句、历史事件、经典文学作品、政治话语等等。

4.1 另类阐释先例的互文幽默

先例拥有相对稳定的文化内涵,人们有时会从一个新颖怪异的视角对其进行另类阐释和使用,产生幽默效果,先例人名、地名、事件通常成为人们搞笑的对象。比如:

Teacher: Elmer, who won theWaroftheRoses?

Elmer: It’s not over yet, but so far the bugs are winning.

这则幽默调侃的对象是War of the Roses.它是15世纪发生在英国的以红玫瑰为族徽的兰开斯特家族与以白玫瑰为族徽的约克家族之间长达30年的一场战争。Elmer将其阐释为臭虫与玫瑰之间的战争,两者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从而引人发笑。

4.2 依托先例背景的互文幽默

先例通常发挥符号标记功能,它在文本中的使用具有隐匿性和标记性。有些互文幽默对先例本身并不做任何修改,而以这些隐匿的能够引起人们丰富联想的先例为标记、背景制造幽默。比如:

Turn left at Glengarriff and you enter Beara. ‘Within five miles there is a country of the magnificence of which no pen can give an idea’, wrote Thackeray, who clearly couldn’t be bothered trying to describe it, as he was behind the schedule on aVanityFairscript for the BBC at the time. (P. McCarthy)

该幽默中的先例Vanity Fair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英国小说家萨克雷及其代表作《名利场》。在这则幽默中,萨克雷穿越时空,变成一个为成立于1922年的英国广播公司服务的现代作家,要在规定期限内为BBC公司写出名为《名利场》的剧本。当前语篇所描述的情景与先例情景之间形成巨大反差,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4.3 仿拟先例结构的互文幽默

此类幽默通常仿拟家喻户晓的名言警句、成语谚语、诗歌或著名语篇的结构,替换或添删其中的某个成分,表达全新的思想,取得风趣幽默效果。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对先例语句的仿拟。比如莎士比亚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就产生出以下仿拟形式:To smoke or not to smoke, that is a question (香烟广告);To choose it or not. This is the time to decide (花露水广告);To arm or not to arm — That is the question(关于英国警察是否配枪问题的文章标题)。这些幽默仿拟形式,结构明快,借用妇孺皆知的先例语句,其意味隽永,回味无穷。

政治话语是英美民族文化中先例的重要来源。国家首脑演讲、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文件、宣言等也成为人们幽默仿拟的对象。比如: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G. Orwell) 这则幽默就仿拟了《美国独立宣言》中的语句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先例语句宣传人人平等,而农场中的动物却想争取更多平等权利,实在荒唐可笑。

内容互文幽默有时也会仿拟整个先例文本。比如:

There was a little girl, Who had a little curl, Right in the middle of her forehead. When she was good, She was very good indeed. But when she was bad,Shegotafurcoat,jewels,asportscar...

这则幽默仿拟的是H.W. Longfellow创作的歌曲THERE WAS A LITTILE GIRL.前两句与原文相同,但用she got a fur coat, jewels, a sports car替换第三句中的后半部分she was horrid.这一简单替换,使得歌曲蕴含的单纯无忧与现实的复杂无奈对立起来,而多义词bad的使用又引起人们丰富联想,幽默效果得到增强。

先例文本在幽默中通常都是转喻性提及,幽默表达层面所体现的是部分的、非完整的先例文本,或者是隐含的先例文本。识别这些先例文本是解读幽默的关键,这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注意收集和总结常用的先例文本,提高对先例文本的欣赏能力和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领略其在幽默生成中的价值和作用。

5 结束语

互文在幽默建构和解读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裁互文幽默通常以改变先例体裁的主题和交际目的来取得幽默效果。内容互文幽默则以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先例为主要互文对象,利用当前文本与先例在指称、文化内涵以及结构等方面的不和谐而达成幽默。先例在幽默中虽然通常只是被转喻性提及,但先例与幽默文本之间的对立则是幽默效果达成的基础。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不断加强幽默中先例文本的体裁和内容研究,总结幽默中先例文本的转喻提及形式,建立相对稳定但又开放的先例文本库,从而为包括幽默解读在内的更广泛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帮助。

何高大. 英语幽默故事欣赏[M].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李向东. 论先例现象与互文本[J]. 中国俄语教学, 2009(1).

李悦聪. 体裁互文性的网络体裁研究[J]. 学理论, 2011(16).

孙先洪. 英语课堂中的幽默研究与学习[J]. 外语学刊, 2011(1).

王牧群 刘鸿宇. 英语幽默生成中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J]. 外语学刊, 2011(1).

张 喆. 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Norrick, N.R. Intertextuality in Humor[J].Humor:InternationalJournalofHumorResearch, 1989 (2).

Schmitz, J.R. Humor as a Pedagogical Tool in Foreign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Courses[J].Humor:InternationalJournalofHumorResearch, 2002(1).

Swales, J. M.GenreAnalysis:EnglishinAcademicandResearchSettings[M]. Cambridge: CUP, 1990.

AStudyoftheIntertextualityinEnglishVerbalHumor

Zhang Zh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0, China )

Intertextuality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orous discourses. Its interpretation is one of the puzzl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precedent is the key point. The intertextual genre in English humor, which has no specific precedent directions, in imitation of features of the precedent form, helps to achieve the humorous effect by changing the concerning theme or communicative purpose. The content of intertext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mainly based on the concrete precedent from differing domains of national cultural associations, helps to achieve the humorous effect by unusual explanation or sentence structure parody or transform.

intertextuality; humor; precedent; genre

*本文系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新视角下的英美幽默研究”(2009A025)的阶段性成果。

H030

A

1000-0100(2012)02-0092-4

2011-09-16

【责任编辑郑 丹】

猜你喜欢
先例互文体裁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论影响先例的机构性因素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从先例现象的传达看戈宝权先生的翻译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征圣”、“宗经”和传统艺文互文刍议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
济南战役首创夺取与接管大城市之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