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2012-03-29 02:34
军事体育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运动竞技

梁 桦

(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自1953年在天津举办第1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以下简称民运会)以来,国家民委、国家体委 (体育总局)已经先后成功举办了9届民运会,特别是2011年在贵阳举办的第9届民运会,其参加人数、竞技和表演项目都创历届记录,成为检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成效及传统体育文化的 “博览会”。当下民族体育运动已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回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整个历程,思考和分析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既是发掘和传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群众参与度和运动水平的需要。

1 历届民运会的规模与发展分析

1.1 参赛队和人数逐年增加

表1 历届民运动会统计表1)

从表1来看: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对民族事业的不断重视和逐年加大投入,少数民族参赛队从第1届的13个发展到第9届的55个,参赛运动员从第1届的395人逐渐发展壮大到第9届的6 773人,增长了17.15倍。这说明民运会的规模在扩大,参赛的少数民族队和人数在不断的扩大和增加。

1.2 表演项目增加明显,竞赛项目相对稳定

表演项目从第2届的68个增加到了第9届的188个,增长了 2.76倍,表演项目数增加明显。表演项目的迅速增加,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通过民运会这个平台得到了迅速发展,且在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过程中,弘扬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了各族人民体质,促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是国家落实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共挖掘整理出了1 000多个传统体育项目,其中有700多个来源于55个少数民族。如藏族的赛牦牛和押加、苗族的射弩、回族的木球、朝鲜族的秋千、满族的珍珠球、侗族的抢花炮、瑶族的打陀螺等一度面临消失的民族体育项目,随着各级民运会的举行再度绽放活力。正如第9届民运会组委会主席、国家民委主任杨晶所说,伴随着民运会的举办,我国的民族体育运动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竞赛项目在58年间只增加了10个,增加量不明显。这说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坚持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展示、重在传承的原则,从而增强和发挥民族体育的群众性、观赏性、娱乐性和文化性。

2 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

2.1 民族传统体育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民族传统体育在与西方体育经济的对接中已受到严峻的挑战[1]。尽管民运会的参加人数、竞技和表演的项目在逐届增加,但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和一项体育赛事,竞技和表演项目的比例还不大合理,表演项目数量大、增长速度较快,使民族体育运动的 “文艺”色彩更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为体育运动本身应具备的竞技功能。

2.2 群众基础薄弱,后备人才培养不力

目前,我国体育人口的总数约为总人口的31.20%左右,其中汉族在体育人口中占95.28%,各少数民族占4.72%。我国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99%,可见各少数民族体育人口的比例低于他们在总人口中的比例[2,3]。据统计,2000年我国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前10位是:长走与跑步、羽毛球、游泳、足篮排球、乒乓球、体操、登山、舞蹈、台球、保龄球和跳绳等现代大众化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10],其中没有一项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关联,即使像武术这样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体育项目也进不了前十位。这说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种类繁多,但还没有被普遍地接受,群众基础相对薄弱。第9届民运会的参赛人数虽达到了创纪录的6 773人,但一些主要的竞赛项目,如木球、毽球、花炮等参赛队伍和参赛人数相比第8届民运会有所减少,群众基础薄弱、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明显落后是其主要原因。以参赛的8支木球队为例,宁夏、北京、海南队各为10人、河北、广东各9人、青海、湖南各8人,而贵州仅有7人。在总参赛的71人中,只有宁夏、河北和湖南的队员在第8届民运会前接触过木球运动,其他的参赛队员都是为参加第9届民运会才改练此项目的,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明显落后和不足。

2.3 基础设施落后,训练基地建设不完善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的区域经济相对较薄弱,故体育发展的经费来源无稳定保障,配套训练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相关保障系统还不完善,特别是体育场馆建设不足,训练设备数量少和训练基地建设不完善。以参加第9届民运会的木球队为例,在参赛的8支队伍中,只有宁夏队有唯一、正规的专用木球场地,其他省市木球队的训练、比赛都是利用足球场地。

2.4 奥运战略对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冲击

百余年来,在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各国的积极推动下,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在竞技体育崇尚金牌的当今世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与现代西方竞技体育的交锋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在“土洋体育”的斗争中被边缘化,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在正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必须逐渐走向“竞技模式化”的同时,如何在发展中保护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标识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3 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3.1 夯实民族传统体育群众基础,健全后备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能磨炼人的意志品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要能可持续性发展,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该有组织地引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群众中来,再回到群众中去,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

有计划地培养后备人才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没有后备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没有长期科学系统的训练,要持续开展和提高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就缺乏了保证,要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水平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的选拔和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同样应遵循“统筹规划、科学筛选、系统跟踪、重点保障、精心培育”的原则[5,6]。

3.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力量参与

训练基地的建设和完善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训练基地的建立,必须有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完善的保障制度[7]。首先,政府要加强领导,确保专项扶持资金的落实,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其次,制定拓宽筹资渠道和完善社会运作机制,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建设工作,培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造血”机能[6]。

3.3 纳入学校体育,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继承与发展、普及与提高

学校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青少年是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是使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8]。大量事实证实,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各类学校的层层推广、普及、完善,终于在体坛上崭露头角,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财富。如美国的篮球、中国的武术、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等。对学校教育来说,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进人学校,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增强学生体质,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通过系统正规化的学校教育,培养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实现 “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9],只有这样民族传统体育才能获得强大和持续的生命力。

3.4 以现代体育的发展和民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振兴

体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明程度的动态反映。通过近几届民运会,我们看到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每一个竞赛项目都具有规范的竞赛规程和严格的竞赛规则,体现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继承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基础上,用时代竞赛需求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规范化和规则化,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与现代体育的有机统一,赋予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新的活力与生机。历届民运会的成功昭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启示我们:民族体育事业的繁荣和民族体质的增强,不仅是我国从 “体育大国”向 “体育强国”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使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获得新的生机,为民族传统体育拓展发展空间,正是我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振兴和现代体育强国的根基所在。

[1]冉学东.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5:126~128

[2]从民运会的发展规模和项目演变浅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EB/OL].http://www.wordwendang.com

[3]马志强.中国西部地区社会体育、体育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38~39

[4]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2002-12-06

[5]王保成,等.北京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7):14

[6]范本祁,杨慧.民族地区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109~111

[7]王桂忠,等.建立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网点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608

[8]韩维群.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 [C].21世纪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54~61

[9]梁桦.对后奥运时代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再认识[J].教育文化论坛,2009,(1):59~62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运动竞技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呆呆和朵朵(13)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