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群体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2012-04-09 06:18刘瑛沈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群体性伤员急诊科

刘瑛 沈红

随着城市工业化发展,环境的恶化,人类生活中突发的群体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如大型交通事故、火灾、爆炸伤、地震、中毒等,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危害。急诊科是院内急救应对各类群体伤害事件的重要部门。大批伤病员同时送到急诊科时,及时有效地处理,既体现一个医院的应急功能也体现了急救医疗和护理水平。在快速准确检诊和伤情评估、医护配合救治、安全转运等方面,急诊护士在群体性伤害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南京某厂7.28爆炸案伤员在急诊科快速救治过程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年7 月28日10:15南京某厂旧厂区发生丙烷泄漏遇明火爆炸事故,巨大冲击波及随之而来烈火造成事故地点及其周边地区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后附近消防武警官兵率先进入现场,救援随之展开。能自行活动的轻伤员经各种交通工具迅速前往周边各级医院求救,严重伤员经由120救护车转运至最近的高等级医院。首诊伤员到达急诊科时间为10:40,为27岁女性。诊断为全身多发性皮肤软组织玻璃切割伤,主要伤口位于后背和臀部。急诊分诊护士从首诊伤员主诉中获知事件状况及可能伤员的数量后立即报告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

2 启动应急预案

10:47 ,经急诊科、医务处、护理部、院应急办决定启动中等规模群体性创伤急救预案。要求大外科立即安排高年资医师支援急诊外科。护理部启动全院应急护士到急诊室。10:52,院应急办正式接到市卫生局及市120救护站紧急通知,获悉将有大批伤员到达。院长决定立即提升预案等级,全面启动大规模群体性创伤急救流程[1]。主管院长统一指挥。派出一个现场急救小组赶赴事故现场,参与院前急救的同时全面了解事故现场状况,及时回馈救援信息。保卫处疏散急诊门前车辆和人流,预留救护车通道。急诊中心转移抢救室病员,预留抢救空间。

3 急救护理

3.1 检伤分类 使用检伤分类标志是抢救成批伤员的重要环节,加强分诊护士人数,使用检伤分类标志,该标志为四色分类标记,当伤员伤势危急,有生命危险时可将标记折叠后使红色面(第一优先)折在最上层;当伤员伤势严重,须要尽快接受治疗时可将标记折叠后使黄色面(第二优先)折在最上层;当伤员伤势较轻,可自行走动的将标记折叠后使绿色面(第三优先)折在最上层;当伤员已被证实死亡时可将标记折叠后使黑色面(第四类)折在最上层。分诊护士根据伤员伤情佩戴标记分别送至不同区域进行处置。红色胸卡进急诊抢救手术室,最优先处置;黄色胸卡进急诊清创手术室,绿色胸卡为轻伤员进急诊诊室;黑色胸卡为已死亡者进告别室。使用时按顺序发放。这样分诊护士可随时得知伤员的数量,做好记录工作。标志牌边角处有打孔及穿绳,可挂于伤员胸前,如伤员有大面积烧伤,则固定于推床上。

3.1.1 红色区(抢救区) 对伤员紧急实施确定性治疗、心肺复苏、急诊手术前的准备。呼吸系统护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循环系统如保持循环通畅,胸外心脏按压,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做好抗休克治疗;记录出入量、书写抢救记录,护送伤员进行各项检查、入院。红色区域内每位伤员由一位副主任医师和两名护士带领的抢救小组首诊,每两个抢救小组由1名主任医师负责,并安排1名护士长负责红色区的抢救护理工作。

3.1.2 黄色区 伤病员进行初步处理,开放急诊手术室,进行初步清创处理、补液、骨折外固定,评估伤情后直接转入专科病区及行手术治疗等。黄色区域内每位伤员由1名主治医师和1名护士负责。

3.1.3 绿色区 将输液小厅腾空,为伤员做破伤风皮试及等候检查结果。绿色区域内由1名住院医师和4名护士负责。

3.1.4 黑色区 及时填写死亡证明,行尸体料理。黑色区域内由1名医务处干事和1名护士负责。

3.2 开通绿色通道,取消挂号收费 伤员所有检查、治疗、药品及检查申请单、治疗单和处方上有特定标识为确认目标,到了相关科室立即安排检查,事后分别记账统一结算,为伤员的抢救赢得时间。

3.3 物资筹备组 设备处将急救药品、物资和仪器设备送到急诊一线,护理部调集各病区的患者推床、轮椅到急诊室,供应室调配大量纱布、棉签及碘伏等消毒物资,总务科调集了全院的绿马甲人员为大量伤员外出检查提供了保证。

3.4 办理离院 由1名医疗专家协同护士对离院伤员做好离院前资料和伤情的的记录,对病情进行评估并做康复指导和复诊预约。

4 结果

从出现首例伤员至最后1例伤员急救完成共耗时2 h 45 min,共救治伤员124例。死亡1例(来院时伤员呼吸、心跳已停止),无1例病员发生漏诊、延诊、延治的现象。

5 讨论

5.1 建立预案,及时启动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便针对性建立了社会一体的创伤急救体系以应对大规模群体性创伤,力求将其伤害降到最低[2,3]。我国尚未建成完善的专门体系。面对此类伤害,医院是拯救生命的主要力量,特别是急诊科承担着局部地区创伤救治的主要责任,必须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伤害建立一套有效的处理预案,以便在危机来临时能及时有力地展开生命救治。

5.2 强化分诊,分区间救治 分诊是急救流程的第一步。依据国际通用分诊标准对伤员进行甄别并转移至相应的区域接受治疗是及时施救、合理利用资源和确保疗效的关键。此刻正确分诊与伤员抢救成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的关联[4]。在实际运作中,特别是在大量伤员同时涌入时,分诊工作需要有专业技巧。可采用增派资深护士、扩大分诊窗口、缩短分诊耽搁时间等方法果断应对。清空现有的急救单元,扩大救治作业面,分区救治是应对大规模群体伤基本的空间要求。清空的急诊抢救室、急诊手术室将成为危急伤员生命复苏的红色区域;急诊清创室及周围辅助空间作为紧急伤员急救的黄色区;急诊诊室、观察室、走廊以及临时开放的备用区域作为轻伤员的候诊和处置的绿色区[5]。

5.3 娴熟的专业技能是成功救治的基础 对护士进行灾害事故紧急救援的基本应对技能的培训,有计划地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当突发灾难性事件发生后,面对众多的危重伤员时,才能以稳定的心态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投入到抢救中,确保急诊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5.4 有力的后勤保障是成功救治的条件 常备急救物资不能满足救治大批伤员的需要,我院成立的突发事件物资准备单,保障了设备、医用耗材、药品及被褥等等,确保应急时能正常使用。

[1]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

[2]Baker MS.Creating order from chaos:part I:triage,initial care,and tactical considerations in mass casualty and disaster response[J].Mil Med,2007,172(3):232 -236.

[3]Baker MS.Creating order from chaos part II tactical planning for mass casualty and disaster response at definitive care facilities[J].Mil Med,2007,172(3):237 -243.

[4]孙海晨,邵旦兵,王慧娟,等.批量伤员急救流程的优化[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2):104 -105.

[5]冯 琦,王 东,陈 立,等.“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前沿医院“紧急综合救治区”的建立与管理[J].中华急救医学杂志,2008,7:684 -685.

猜你喜欢
群体性伤员急诊科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