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的实践及效果

2012-04-09 06:18季学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输液流程护士

季学丽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提高,通过输液方式实现给药、补充营养、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等目的,已越来越成为现代诊疗中不可或缺的方法。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操作,但输液室护理工作具有工作量大、病人多、病种复杂、病人流动性大等特点,如何让护理流程与医疗水平相适应,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持续优化和实践,目前我院输液室建立了一套快捷、方便、准确、安全的输液流程,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优化输液流程的实践

1.1 人性化的设施和布局

1.1.1 输液室环境的改变体现了以人为本 输液接待大厅宽敞,光线充足,厅内设有航空座椅以方便家属及病人等候;输液室配备了输液隔断防止交叉感染及保护病人的隐私;还配备电视机以缓解病人治疗时的单调和寂寞,以促进病人的舒适感。另外输液室还24 h免费提供热水、口杯、卫生纸、指甲刀及微波炉等。

1.1.2 将输液病人相对分开 输液室共有Ⅰ、Ⅱ、Ⅲ三个独立的输液空间,Ⅰ为儿童输液区,Ⅱ为化疗、输血、脑卒中等病人输液区,Ⅲ为普通感冒咳嗽发热等病人输液区,相对分开可降低病人间的相互交叉感染,保护了病人。

1.1.3 配备无线呼叫系统 三个输液区共有130张座椅,在每个座椅的边上都配备无线呼叫器,在输液室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呼叫显示屏,便于没有陪护的病人和护士及时沟通,增加病人的安全感,以及方便护士及时准确的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2 使用生物安全柜配置药物 我院门急诊输液室自2002年6月起,使用了百级洁净生物安全柜配置静脉药物,受到护士和病人的欢迎。输液接待护士将除去外包装的药物和输液通知单一同放入药篮内,从进药窗口递入洁净操作间,配药护士拿到药篮再次核对药物和输液通知单,确认无误及无配伍禁忌后开始配置,配药完毕、检查合格后签名,放入药篮中随输液通知单一起从出药窗口传递出来。护士在洁净环境中配置液体,减少了微粒的污染,一方面提高了静脉用药的安全性,为病人提供优质的静脉输液;另一方面保障了护士的自身安全。

1.3 输液信息化 今年初,护理部与信息中心联合研发了一套输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输液信息化。病人取药后,只需将输液通知单和药物交予输液接待护士,由护士通过输液信息系统界面,在就诊卡号一栏中输入就诊卡号或用扫描探头扫描病历上的条形码,电脑上即显示病人姓名、药名、剂量、就诊卡号、配药者、共几瓶、此为第几瓶等相关信息,确认后打印贴瓶标签和输液核对号。护士将打印好的标签与医嘱再次核对无误后贴到相应的输液瓶上,同时将核对号交给病人,病人即可到指定输液室等候输液。采用电脑打印标签后,护士从繁重的抄写任务中解脱出来,工作流程得到优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1]。而且标签字迹清晰,格式规范,药名完整,可减少因转抄和字迹不清引起的差错[2],大大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急诊输液的快捷、方便、有序、准确和安全,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方便了病人输液,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1.4 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确保安全输液

1.4.1 实行弹性排班 门急诊输液病人因为随时性和不确定性较大,合理安排上班人员有很大难度。根据季节变化、疾病流行特点、人们的生活规律,我们改变原有的白班、连班、晚夜班的排班方式,实行了弹性排班,从客观上解决高峰期病人等待输液时间长的问题。同时发挥各护士的特长,输液技术高的护士尽量安排在小儿输液区,以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成功率。

1.4.2 确保安全输液 病人进入输液室时,护士应主动热情的为其安排座位,引导入座。对输血、化疗等特殊治疗的病人,安排其靠近治疗台就坐,并挂上特殊药物的醒目标志,以便加强巡视。护士在输液、换瓶时除采用反问式核对姓名外,还要核对瓶签上编号与病人手上的核对号是否相符,避免因同名、同姓或谐音字而引起的差错,同时在标签的空白处签上时间及中文全名,并负责告知病人注意事项。及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及输液情况,使病人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3]。

1.4.3 开展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传媒电视健康宣传、知识讲座等。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的个体介绍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同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在输液时重点讲解穿刺部位及病人配合与穿刺成功的关系。巡视过程中加强宣教,告知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将健康教育贯穿于输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既满足了病人对健康知识的要求,又疏导了病人负性心理。

2 效果

2.1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整洁舒适的环境、面对面的微笑服务、细心的关怀,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便捷的呼叫系统方便了护患沟通;输液信息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输液等候时间。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关爱、尊重病人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病人的满意度从2006年的91.0%上升到2009年的98.5%。

2.2 实现了静脉药物及护士安全的双重保护 据实验证明,护士在掰开安瓿颈部和溶解各种粉剂药液后抽出针头的一瞬间,会产生大量肉眼不能看见的微粒,以及空气中本身存在的微粒,都会在配置药液时进入输液瓶中,随液体进入病人体内。另外,护士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每天配置大量的抗生素及化疗药物,这些药物产生的微粒悬浮在空气中,被吸入人体,对护士的自身健康也带来一定的危害[4]。百级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能有效拦截活性微生物颗粒及尘埃颗粒,减少和避免微粒的产生,保证配置药液的无菌性,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实现了对操作人员及操作环境的有效保护。此外,大玻璃透明的百级洁净操作间,护士衣帽整洁、操作规范,让病人亲眼目睹配药全过程,也有利于提高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提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2.3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5]静脉输液流程优化后,达到了以最简便的手段、最短的等候时间和最少的中间环节,争取最佳护理服务的效果[6],提高了工作效率。

3 讨论

3.1 “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服务理念是流程改造的前提 在传统急诊输液流程中,由于病人对输液流程不明确,咨询问题多,秩序混乱,容易造成护士注意力分散,情绪浮躁;在核对中,存在部分手工处方医师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护士对不断增多的一些现代药品不熟悉以及病人存在同名同音的可能等各种因素,极易引发核对错误;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有困难或问题均通过口头呼喊,导致输液室人声吵杂,护士不能及时知道并处理病人的困难等常见问题。通过输液流程的持续优化,这些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和改善,体现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服务理念。

3.2 成立流程改造小组是流程改造成功的关键 成立以护理部、信息中心、急诊科护士长、输液室护士长、护理骨干等为主体的流程再造小组,明确目标和职责。护理部负责组织管理和理论指导,信息中心负责输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和维护,科护士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工作和提出问题,输液室护士长和护理骨干负责现场调查和收集数据。制定计划,分步实施,协力合作,强化考核和评价制度,是流程改造成功的关键。

[1]王 晶,张怀亮,韩进鹏,等.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实现输液标签打印[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1):63 -64.

[2]肖少芳,黄婉兰,梁运转,等.优化输液中心输液流程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14(6):43 -45.

[3]彭秀萍,侯慧芬,谢群巧.输液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J].现代医院,2008,8(8):89 -90.

[4]许燕玲,朱瑞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12 -613.

[5]郭英艾.流程再造在优化骨科晨间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31 -32.

[6]张广清.流程再造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2,1(3):37 -39.

猜你喜欢
输液流程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本刊审稿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