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新进展

2012-04-09 06:18陈筱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气囊性肺炎呼吸机

陈筱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和(或)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肺实质的感染性肺炎[1]。随着呼吸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VAP已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VAP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染病死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2]。国外文献[3]报道,VAP 发生率为 12.2%,病死率为 29.3%。国内文献[4]报道,VAP 发生率为 43.1%,病死率高达 51.6%。预防VAP的发生在临床护理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对VAP的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1 VAP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VAP通常依据三项指标[5]:(1)感染体征。(2)X线胸片出现或加重的浸润片影。(3)肺实质感染的细菌学依据。

2 VAP的预防措施

2.1 成立专门护理小组,强化对VAP的认识 成立专门护理小组,强化VAP的循证护理培训,提高护士认知和行为水平。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对护理质量监测监控,找出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不断掌握新的资料和方法,有序有效地加强预防。成守珍等[6]通过成立VAP专科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护理,使得VAP发生率下降了20%。

2.2 预防交叉感染

2.2.1 环境物品消毒 病室内温度、湿度、清洁度与肺部感染有着密切关系。温度保持18~20℃,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空气净化器更换病室空气,2次/d,1 h/次。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d,每次30 min。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床头柜等物品,2次/d,地面3次/d[7]。患者安置在单人监护病房,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出入人员换鞋、更衣、戴口罩。

2.2.2 洗手 洗手是防止医护人员因操作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预防效果措施之一。洗手均按六步洗手法严格洗手[8],备好快速手消毒液。

2.3 预防定植菌传播

2.3.1 采取合理体位 误吸是引起VAP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效防止误吸是预防VAP的重要手段。体位与误吸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半卧位,即抬高床头30°~45°,有利胃内容物排空和食物消化,有效减少或避免反流与误吸,明显降低胃内细菌逆向定植及VAP的发生[9]。

2.3.2 加强口腔护理 目前普遍认为,引起VAP的致病菌主要来源于口腔内的牙石[10],有效清除牙石,会减低细菌定植的风险。对机械通气患者每天予2~3次口腔护理。Grap等[11]通过研究得出,气管插管患者在置管后早期应用洗必泰进行擦洗,可有效延缓VAP的发展。口腔护理液的选择可根据pH值:(1)pH值>7时选用2%~5%硼酸溶液。(2)pH值<7时选用2%碳酸氢钠。(3)pH值=7时选用1% ~3%过氧化氢。谢素红[12]试验得出,在预防VAP方面,冲洗法加擦洗法优于单纯擦洗法。方法:(1)床头抬高30°,头偏一侧。(2)确认导管气囊充盈度,确保冲洗液不流入气道。(3)吸痰管吸尽气管及口腔痰液。(4)两名护士协作,一名取有50 ml冲洗液的注射器从患者一侧口角向口腔缓慢冲洗,另一名护士持吸痰管在口腔内作负压吸引,进行循环冲洗吸引,然后再用棉球进行口腔擦洗。循证护理中应用口腔护理,可将VAP发生率降低50%,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要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护理方案[13]。

2.4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人工气道建立,使患者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道黏膜暴露,防御屏障破坏,增加了VAP的发生[14]。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降低VAP的环节之一。霍伟强等[15]认为,智能监护脱机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通气适应度,并能缩短上机时间。

2.5 加强人工气道管理

2.5.1 正确有效吸痰 正确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效果的关键。国内采用三步排痰法,即一吸(雾化吸入),二打(翻身拍打),三吸(吸痰)。吸痰前加大吸氧浓度,选用合适吸痰管,注意无菌操作。俞琬如等[16]提出,肺部感染的危险性随吸痰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不应频繁吸痰,提倡按需吸痰。Chao等[2]临床试验对照确认,在改变患者体位前进行口腔分泌物的吸引,可有效减少VAP的发生率。有资料显示,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可有效减少VAP发生[8]。

2.5.2 人工气道湿化 湿化疗法是机械通气治疗中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降低而升高[17]。传统气道湿化方法是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超声雾化等 。温建清等[18]研究显示,采用微泵持续管内注入湿化气道,使患者痰液稀释,易咳出,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气道损伤,使肺部感染明显减少。

2.5.3 人工气囊的管理 人工气囊每6~8 h放气1次,每次5~10 min,减轻气囊对呼吸道黏膜的压迫,保证有效通气。气管插管后,咽部分泌物积聚在声门与气囊之间,细菌大量繁殖,在体位改变时,分泌物从气囊边缘流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因此有专家建议气囊压保持在25~30 cmH2O,可以避免声门下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19],并需及时清除气囊上滞留物[20]。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充分吸尽分泌物,2人配合,一人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相连,于患者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呼吸器,使肺膨胀;另一人将气囊内气放出,于呼气末气囊充气,再吸尽患者口鼻分泌物,如此反复2~3次。

2.6 加强呼吸机管道管理

2.6.1 呼吸机管道的使用和消毒 呼吸机管道是细菌寄居的一个重要场所,通过连续同步多部位细菌培养及分型证实,管道污染源来自患者气道寄植菌的逆行扩散,以往认为频繁更换呼吸机管路可减少VAP的发生,但国内外研究[21]表明,频繁更换,有害无益。(1)更换管路非无创操作,易将分泌物泄露入下呼吸道。(2)更换管路中,医务人员难免操作不当污染管路,致病原菌传播定植。目前,管路更换时间一般7 d 1次,主机和压缩机过滤网每天清洗1次,与气管插管接触的Y型管每24 h更换1次,若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管道消毒采用1000 mg/L有效氯浸泡30 min或2%的戊二醛浸泡2 h或高温、高压消毒,最好用环氧乙烷灭菌。

2.6.2 冷凝水的管理 环路冷凝水是高污染物质,应避免倒流入肺,必须及时排空集水杯,按污染性废物处理。严禁随手乱倒,医务人员处理冷凝水后及时消毒洗手,安装时集水杯处管道最低位。Aoyer等[22]发现,热湿交换器(HME)以其高效温化和湿化作用,且操作简单,环路无凝水,使VAP发生率降低。HME可保持呼吸机管路干燥,避免冷凝水进入下呼吸道繁殖,导致感染。

2.7 其他 为了避免获得性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的传染,应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需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均有营养不良,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患者治疗的组成部分。通过营养支持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抢救成功率。

3 小结

积极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对降低VAP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VAP的发生机制复杂,只有全体医护人员共同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措施:严格无菌操作,重视口腔护理,掌握吸痰技术,切实做好人工气道和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合理机体营养,才能最大限度控制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梁志科,刘朝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48 -150.

[2]Bowton DL.Nosocomial pneumonia in the ICU-year 2000 and beyond[J].Chest,1999,115(3):28 -33.

[3]Chao YF,Chen YY,Wang KW,et al.Removal of oral secretion prior to position chang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for adult ICU patients:a 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 study[J].J Clin nurs,2009,18(1):22 -28.

[4]刘朝晖,赵子文.呼吸机相关性肺病原学与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6):413 -414.

[5]乔丽霞,刘鹏珍,李 霞,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6):848.

[6]成守珍,高明榕,王越秀,等.专科护理小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0 -11.

[7]宋燕华.1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6):391 -392.

[8]纪翠红,翟惠敏,王惠珍,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790 -791.

[9]蔡 芬.不同体位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606 -607.

[10]Munro CL,GRAP MJ.Oral health and car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state of the science[J].AM J Crit Care,2004,13(1):25 -33.

[11]Grap MJ,Munro CL,Keswick RK Jr,et al.Duration of action of a single,early oral application of chlorhexidine on oral microbial flora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a pilot study[J].Heart Lung,2004,33(2):83 -91.

[12]谢素红.气管插管病人不同口腔护理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J].广西医学,2009,31(12):182 -183.

[13]Ross A,Grumpier J.The impact of an evidence - besed practice education program on the role care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2007,23(3):132 -136.

[14]王志红,周兰姝主编.危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6 -77.

[15]霍伟强,石学辉,陈韵芳,等.40例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智能监护脱机模式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20.

[16]俞琬如,许淑琴.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9):329.

[17]郎燕娴,陈 琴.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31.

[18]温建清,周红烨,张玉萍,等.微泵持续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1 -13.

[19]Chendrasekhar A,Timberlake GA.Endotru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threshold for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pneumonia[J].J Appl Pes,2003,3(3):3.

[20]韩小云.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护理学杂志,2006,21(1):14 -15.

[21]刘亚萍.呼吸机管道系统更换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中华结核病呼吸杂志,2001,24(8):487 -488.

[22]Aoyer A,Thiey G,Lasry S,et al.Long - ter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 hygroscopic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ors used for 48 hours:a prospective clinical,hyrometric,and bacteriologic study[J].Crit care Med,2003,31(3):823 -829.

猜你喜欢
气囊性肺炎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高田气囊案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