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节能减排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2012-04-12 10:52孟祥铭顾英伟
关键词:辽宁省能源

孟祥铭,顾英伟

(沈阳工业大学a.经济学院,b.管理学院,沈阳 110870)

辽宁省节能减排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孟祥铭a,顾英伟b

(沈阳工业大学a.经济学院,b.管理学院,沈阳 110870)

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推进辽宁省节能减排工作,针对目前辽宁省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节能减排面临的难点,包括能源消费与能源供给的矛盾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节能减排基础工作薄弱等,并从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品结构、完善节能减排体系、积极引进市场调节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产业结构;市场调节;技术创新;循环经济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决策部署,制定了促进节能降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循环经济和生态省建设成效显著,辽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减排目标提前实现[1]。

但是,辽宁省总体上仍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总量大、增长快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节能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节能执法体系尚需健全,节能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节能评估与审查等管理措施执行不够到位,一些地方的财政节能投入较少,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领域的节能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节能激励措施不够完善等[2-4]。

一、辽宁省节能减排现状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体系,全面推动结构、技术、管理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控制高耗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国家下达给辽宁省的“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部完成,涉及落后产能企业520家,年节约能源消耗约6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2万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累计得到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性资金近95亿元,实施重大项目近1 000项,省内新建136座污水处理厂,运行率达到90.4%,全面开展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企业节能管理方面,制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标准》、《工业企业能源审计管理技术标准》等节能地方标准12项,并组织开展了对重点用能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和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情况的监督检查。辽宁省建立了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对1 000多家年用能5 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全部实施能源调度,并实施了高耗能企业差别电价政策。

同时,辽宁省一些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突破:(1)强化建筑节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设计阶段达到 100%,竣工阶段达到98.4%;(2)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管理,实行车辆用油定额考核,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严把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关;(3)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全面完成公共机构综合能耗同比降低5%的目标;(4)辽河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截至目前,辽河干流26个断面COD全部达到V类水质,辽河、浑河、太子河全河段COD浓度分别比2007年下降64.6%、19.5%、45.0%。

二、节能减排的问题及难点分析

尽管辽宁省贯彻《节约能源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制约全省节能减排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1.能源消费高速增长同常规能源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逐年加大

近年来,辽宁省能源消费量一直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8%,排在全国第5位;但全省常规能源资源有限且开发程度高,后续资源严重不足。预计“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振兴的加快推进,省内能源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能源对外依存度将日益提高,近2/3的能源需要从国外和省外调入,供需失衡问题将日趋严重。

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和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具体办法,对能源消费和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地区合理控制能源供应,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并在“十二五”规划中纳入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这对辽宁省节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产业结构特征加大了节能降耗的难度

辽宁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省份,长期形成的重化工产业格局导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部分抵消了强化节能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带来的节能效果。虽然辽宁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但以高耗能为特征的矿产品开发加工、原材料加工业仍占工业主导地位,呈现出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阶段固有的特征:能耗低的现代服务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对GDP贡献率还很小。这一局面可能还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这给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阻力。

目前,辽宁省第二产业能耗指标是一、三产业能耗指标的6.5倍和3.4倍,尤其是工业能耗指标占全省总能耗的比重高达77%,分别是一、三产业的7.24倍和3.73倍。

3.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在辽宁全省境内6条主要河流的36个干流断面中,仍有2/3为劣五类水质。辽河流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氨氮入河量超过环境容量近五倍。辽西北处于科尔沁沙漠的前缘,辽河流域很多河流流经沙漠化地带,含沙量较大,枯水期裸露的河床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沙尘源。

同时,辽宁省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建筑、道路施工的堆料形成的施工扬尘,运输抛洒以及大量路面积土和裸露地面,形成了各类无组织排放源。近年来,辽宁省汽车消费已成热点,总量日益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对大城市环境质量、节能减排和人民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5-6]。此外,辽宁省地处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采暖期时间长,因此粉尘污染严重,约为夏季的1倍。

4.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历史原因,辽宁省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若干地区的重金属超标问题,治理难度很大;加之过去在进行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不少地方违背自然规律过度开发,导致近年来大气和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缩减、异常气候增多等生态灾害频发。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带来新的污染问题。农村地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置就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影响了辽宁省饮用水安全。绝大多数村镇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畜禽粪污染依然严重。

5.节能减排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当前,辽宁省节能减排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较低,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和目标考核体系还需不断完善,节能减排统计工作还需不断规范和完善。地市级能源平衡统计体系尚未建立,工业以外的能源消耗统计刚刚开展,还没有相应的能源统计机构,节能指标统计考核量化难。

按照目前的统计制度,对煤炭消费、生活消费(包括公用、商用建筑用能等)数据的统计很困难,也没有相关机构对其进行效果评估。辽宁省节能减排基础工作远未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完好率还不能完全适应能源统计和考核的要求。另外,节能指标考核核算体系尚不健全,从企业到政府部门,对高耗能产品的能耗标准和指标考核,还没有一套科学、完整、可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对策

按照节能减排约束目标,到2015年,辽宁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应比2010年下降1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应分别比2010年下降9.2%和10.7%;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应分别比2010年下降11%和13.7%。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地区,“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应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强化责任考核,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综合协调,严格执法监督,搞好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完成全省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1.优化产业结构,严控“两高”增长,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节能减排的根本在于产业结构优化,未来几年,应结合地方实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增量优化经济结构,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突破老工业基地重型产业结构的发展惯性,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和区位优势,提高产业丰厚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行业占全社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头。遏制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当务之急。应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把住土地、信贷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应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建立相应的项目审批问责制。

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要大力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化工、煤炭、造纸、食品等行业的落后产能。要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到2012年,钢铁行业400m3以上的高炉和30 t以下的转炉、电炉应全部淘汰,行业集中度达到98%以上;水泥行业所有立窑、中空窑应全部淘汰,新型干法产能占95%以上。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型原材料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速崛起,工业经济发展的格局开始转变,在大型输变电设备、石化装备、数控机床、大型起重运输和工程机械、大型冶金石化设备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优势突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6%,主要支柱产业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装备制造业超过石化工业发展成为辽宁第一大支柱产业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要逐渐摆脱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比重过大、服务业比重过低的产业格局,促进产业结构逐步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将过去被视为“短板”的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逐渐“补齐”。

2.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合理使用,抓好重点企业,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应提高资源规模化开发和集约化利用水平,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提高资源综合使用效率,着力加强对工业“三废”资源的大宗利用。2015年,辽宁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应达到50%以上。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最终消费等环节,应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7]。组织一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在大连、沈阳等市建设资源循环型利用示范工程。应大力推行闭路循环用水、废水回用、中水回用等节水技术,加快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应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旱作农业,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

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主要包括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等内容。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而且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同时,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着力抓好重点耗能行业的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和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认真实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等污染防治工程。

加强对年耗能5 000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和监督,实施辽宁省“双千企业行动计划”。组织开展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能源审计和主要耗能设备、工艺系统的检测,定期公布重点用能单位名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及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先进水平的对比情况,健全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上水平。

3.完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科学评价,加强监管

要在巩固“十一五”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运用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8]。

加大资金投入是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前提。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整合现有涉及节能减排的各专项资金,统筹安排支持节能减排项目。要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采用贷款贴息、投资补助、资金补贴和节能奖励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对节能减排的投入,积极将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投向节能减排领域,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节能减排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在一定的科学、技术、经济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所达到的水平和效果,它既是管理科学水平的标志,也是进行定量比较的标准,可以为企业提高节能减排能力提供切实帮助。该指标体系的完善与否关键在于所选指标的质量,而非指标的数量。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公认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并使各项评价指标构成一个有序而严谨的体系。

各级政府要积极接受同级人大常委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监督制度,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9]。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效的企业进行处罚或停产整顿,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要制定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环保限额强制性标准,加强节能减排监察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各项资源、环境法律和法规,加大部门行政执法和部门间联合执法力度,强化准入制度、许可证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

4.积极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既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和支持,也需要市场“无形之手”的培育和考验。应有效运用价格杠杆,制定鼓励绿色开发、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相关经济政策,引导社会生产力要素向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流动,把“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逐步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10]。应加快垃圾处理费开征工作进度,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推进供暖按热量计价收费改革,规范机动车排污环保监测收费管理,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全面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建立全省固体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资源化市场交易平台。

节能减排最终要靠技术进步。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经济的前提与保证,要鼓励企业间、行业间相互借鉴和融汇各具优势特点的节能减排技术,加强综合节能减排技术集成研究和开发[11]。应整合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源,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形成以产权和利益为纽带的、产学研结合的、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和“科技战略联盟”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绿色技术,重点开发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减量化技术、回收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共生链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着力实施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形成技术创新网络,促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

5.加强环境建设,扎实推进生态辽宁建设

应实施工业污染全防全控,从重点行业总量削减向全面减排转变,推进集中供热工程和“热电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工作。提升机动车污染控制水平,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进程。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和区域环境空气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体系。

应结合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完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制度。加大环境修复工作力度,建设阜新、朝阳生态区,改善辽西北地区生态状况。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抓好辽河流域生态治理工作,辽河干流按参评指标年均值消灭劣五类水体,COD浓度年均值要达到四类水体标准。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重点进行科尔沁沙地治理,深入实施大规模城乡造林绿化工程、废弃矿山恢复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强化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示范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重点水源地、草原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

四、结 语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辽宁的能源资源约束矛盾日显突出,节能减排事关全局,既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和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和重要举措。当前,辽宁省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然存在,如果不能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可持续发展必将受到影响。

“十二五”时期是辽宁省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辽宁省应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根本转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废弃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健全,基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的新路子。

[1]武力超,陈曦,顾凌俊.我国“十一五”期间各省节能减排的成效及建议[J].环境经济,2010(10):82-88.

[2]杨俊峰,王曼,徐洪波.国内节能减排研究现状[J].改革与开放,2010(1):35-36.

[3]罗丹程.辽宁石化工业“十二五”发展策略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08-210.

[4]武蕴华.推进节能减排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5):61-67.

[5]郭善莉.辽宁省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10):57-58

[6]蔡凤田.公路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对策[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8(2):36-44.

[7]褚义景,邓明然.基于资源和环境的节能减排机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4):7-10.

[8]肖元真,王雁.实施节能减排的保障机制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97.

[9]陈德敏,霍亚涛.我国节能减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6):86-89.

[10]戴胜利,褚义景.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体系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4):121-124.

[11]黄永忠.基于政府与市场的视角,用激励与约束机制助推节能减排[J].有色冶金节能,2009(6):3-6.

Research 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MENG Xiang-minga,GU Ying-weib
(a.School of Economics,b.School of Management,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110870,China)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order to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the difficultie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re analyzed thoroughl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namely,the serious contradi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supply,the irrationalit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severe pollution of rural environment,and the weakness of element task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etc.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brought forward from perspectives of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optimizing product structure,perfecting system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andintroducing market regulating mechanisMactively,etc.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market regulation;technologicaLinnovation;circular economy

F 062.2

A

1674-0823(2012)01-0045-05

2011-08-24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L10DJY039)。

孟祥铭(1971-),男,山东滕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经济学、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吉海涛)

猜你喜欢
辽宁省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出台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