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2-04-13 02:12黄业利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竹荪黑木耳食用菌

□黄业利

食用菌具有独特的食疗保健作用,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因其含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优点,又名“山珍”,被誉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食用菌产业因其市场前景好、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在我县发展迅速。青川黑木耳一支独秀,久负盛名,所产竹荪被誉为“真菌之花”而闻名遐迩,香菇品质优良、味道鲜美、独具特色。

2011年,全县新发展段木密植黑木耳200万棒,竹荪栽培4 000亩,袋料香菇5 000万袋,实现食用菌产量9 250t,总产值3.5亿元。食用菌产业正成为我县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食用菌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人工接种菌丝新法栽培段木黑木耳和香菇后,发展到目前以设施规模化栽培袋料香菇,段木密植黑木耳、竹荪为主,金针菇、平菇、茶树菇、鲍鱼菇、鸡腿菇、袋料黑木耳为辅的多品种并存的格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发展中独具优势、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其作为重点扶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切实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水平、品质均有了明显提升。目前全县食用菌生产主要分布在姚渡镇至青溪镇沿线等23个乡镇,从近年来发展情况看,我县的食用菌产业已基本实现了健康有序发展,其主要特点是:

1.规模化基地基本形成 按照优势区域优先发展的原则,形成了以三锅乡民兴村食用菌园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8个乡镇,主要以发展袋料香菇、黑木耳为主,竹荪为辅的产业格局。该区域范围内现有种植农户约1 500户,规模达2 700万袋。以板桥乡红旗村食用菌园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9个乡镇。主要以发展袋料香菇、竹荪为主,黑木耳为辅的产业格局,并建有8个示范点。该区域范围内现有种植农户约1 700户,规模达2 300万袋。基本形成了以“两园区”为中心,“一带九乡”为示范点,带动辐射全县23个乡镇,利用标准化设施,规模化种植的发展格局。

2.标准化生产基本实现 按照农业部颁发的《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和《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的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打造青川食用菌特色产品,做响品牌。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青川黑木耳”先后获得“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3.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具雏型 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近几年我县紧紧围绕黑木耳、香菇、竹荪、天麻、柴胡等主导产业,先后成立了山珍产业类专合组织9家(其中:食用菌协会6家,药材协会3家)。培育出山珍药业类龙头企业2家,其中:唯鸿公司是我县2010年招商引资成立的新公司,公司总投资1.23亿元,建立了种植基地、实验区、研发中心、加工区、培训中心。该公司已获“省级龙头企业”称号,也是青川第一家外贸出口企业。川珍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以加工销售本地山珍系列产品为主,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已成为我县山珍产业发展的骨干型领军龙头企业,目前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4.经济效益逐步提升 在产品结构上以发展黑木耳、香菇、竹荪等优势产品为主,金针菇(白菇)、平菇、茶树菇、鲍鱼菇等珍稀品种为辅;在生产技术上,向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劳动效率、原料生物转化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川珍公司”以内销为主,“唯鸿公司”以出口外销为主,走精深加工的路子,开发小袋包装,小块压缩、冲剂等方便食品,提高综合效益。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获得食用菌纯收入775元。

二、我县食用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我县食用菌生产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食用菌产业更高水平发展。主要表现在:

1.菌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我县食用菌菌种多为浙江、福建、河南以及甘肃、陕西和本地食用菌公司生产供应,还没有一个标准的菌种繁育、检测中心,影响了品种更新和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对生产和市场中急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

2.出耳高峰期正值雨季 最具代表性的“青川黑木耳”栽培,因出耳高峰时节正值青川8~10月的雨水旺季,易造成流耳、烂耳,生产农户很难寻找到躲避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严重制约了段木密植黑木耳的规模化发展。

3.食用菌生产发展不平衡,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食用菌发展重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姚渡、骑马、营盘、孔溪、板桥等东部地区的乡镇,产量、规模都不是很大。一些有资源的乡镇,刚刚起步,规模甚小。目前规模最大的在三锅、板桥两个乡,占全县种植数量的1/3左右。同时已经在种植食用菌的乡镇,其大棚设施简陋,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不高,产量也不高,呈现出“三低”现象。

4.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当前我县的食用菌种植沿袭的仍是传统的种植方法,对生产中出现的技术、管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食用菌产后,多以出售鲜品或干货为主,产品加工方式单一,缺乏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效益低。另外,食用菌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科研推广难以满足生产发展要求,产品科技含金量低,部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5.生产经营形式还需优化提升 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扶持措施管理滞后,劳动生产效率较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目前除“唯鸿”自己建有800亩基地以外,包括“川珍”在内的6家菌种生产企业都没有像样的基地,更谈不上农户订单式发展,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带动、牵引作用。

6.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对食用菌生产发展认识虽然很高,但在实际行动中,政策扶持力度仍然不够。

三、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不仅是国内广大城乡居民餐桌上的新宠,而且国际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被誉为21世纪十大健康保健食品之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 食用菌以其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较高的特点,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我国从事有关食用菌的相关人员已达3 000多万人,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民结构的调整,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

2.市场潜力巨大 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我国人均食用菌消费量据专家预测,将以年均20%的速度增加。从国际市场看,食用菌是我国农产品出口中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之一,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约70%,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以上,占全球贸易量40%以上。发达国家的食用菌市场,由于劳动力价格等问题,供需缺口急速拉大,如韩国现大量进口我国的香菇或菌棒产品等。

3.干品盐渍品需求旺盛 干、鲜皆宜的传统品种,呈快速增长的价格趋势。我县黑木耳价格已达80元/kg,竹荪短裙 600元 /kg、长裙 180/kg(干品)。近两年市场需求量大增,并呈稳定上涨态势。

4.珍稀品种进入普通消费 以鸡腿菇、杏鲍菇、白灵菇等品种为代表的高档珍稀品种,近年逐渐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随着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普及,该类品种将走入千家万户。

四、几点建议

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为发展食用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为将食用菌发展成为我县的特色产业,现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重点,扶持发展 食用菌在生产上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同时不与农争时、争地、争肥,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此,建议我县出台鼓励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

2.结合实际,引导发展 食用菌在我县部分乡镇已基本形成规模化,但由于品种单一、出菇季节集中,极容易导致产品“压市”。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调研,引导农户坚持多品种发展,做好产销形势分析。同时要适当加强珍稀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促进食用菌生产向高档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强化服务,促进发展 加强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聘请有关专家为我县食用菌答凝解难。充分发挥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强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不断提升食用菌产业化水平。

4.发挥龙头带动发展 坚持以“川珍”“唯鸿”两家公司的带动作用,内销和外销相结合。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宣传,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5.加大扶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产业发展力度,持之以恒,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竹荪黑木耳食用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德江黑木耳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竹
菌中皇后话竹荪
“竹君”食疗菜
一碗竹荪汤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